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李白旅游爱去哪

[ 历史故事 ]

春天到了,心灵和双脚都想出去走走。漫游是唐代文人,特别是初、盛唐文人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选择,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唐代,特别是初、盛唐,文人群体性的漫游形成了一股非常汹涌的风潮。他们都会去哪里呢?

燕赵之地

燕赵之地虽是边塞,却非绝域,文人来此漫游不会经受太多的艰难。加上燕、赵古来即是慷慨悲歌之地,有一种豪士之风,所以有不少文人就来到燕赵之地进行漫游。燕赵之地有当年燕昭王修的黄金台,其中蕴含着一段招贤纳士的历史,因而很多漫游者到这里后都要登上黄金台,凭吊古人,并抒发一番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初唐的陈子昂到燕赵去过,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益去过,那位曾参加过边塞幕府工作的高适也去过。在这些去过的人中,以陈子昂的那首《登幽州台歌》最为着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仅四句,却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巴蜀之地

巴蜀农业非常发达,向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在唐代又有“益一扬二”的说法,也有的说是“扬一益二”,总之,说的都是两地在天下非常富足。从规模看,成都恐怕也是除了长安、洛阳之外的第三座大城市了。蜀地又有很多的仙山,有很丰富的人文景观,因而吸引不少文人前往漫游。“初唐四杰”就都到过蜀地,大诗人杜甫、李商隐等人曾入川,依人做幕,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浙东

江南风景秀丽之地,首推浙东。据学者统计,仅收入《唐才子传》的278个人里边,就有174个人游过浙东。唐代共有322位诗人游访过浙东的山水,这样一个人数可以说约占唐代诗人总数的1/10了。

此外,浙东还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唐代好道术者不乏其人,有不少文人还曾经加入过道籍,受过道箓,李白就是其中之一。而受道箓要经过一个比较繁杂的仪式,要经过体肤的磨难,最后才能加入,李白也经过了这一关。他曾经写诗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而在名山里,最令文人向往的,大概就是遍布古刹名观的浙东了。于是唐代的文人从初唐开始即纷纷来到这里,经过盛唐而达于极盛,到了中唐,仍然有大批的文人把目光投向浙东,并在游览过程中,留下了一篇篇精美的诗作。

扬州

浙东之外,地处长江之畔的扬州也是非常为人歆羡的一座城市,这里是天下少有的繁华之地。李白到过扬州,据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挥金三十余万,大把大把地花钱,非常痛快。

扬州的特色不仅在于有美丽的风景,也不仅在于它有非常发达的经济,还在于那里有从事娱乐业的众多的女性。唐人有很多诗篇写过扬州的美女,比如张祜写了《纵游淮南》:“十里长街市井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在月色的照耀下,看桥上那些女性,一个个像是神仙中人一般,以至于他说人生只应该死在扬州。连死都选择在了扬州,由此可见他对扬州的迷恋。杜牧写了《寄扬州韩绰判官》,也是一首很有名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有《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最有名的是他那首《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样一些诗人,都在扬州饱览过在别处不曾见到的女性构成的风景线。

长安

除了浙东、扬州等地之游,唐代文人漫游的主要目的地,就是名都大邑,也就是大城市。当时的城市最大的恐怕就是帝京长安了,几乎每一个希望求仕途的文人都到过长安,王维来了,李白来了,杜甫来了,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等,一大批着名的文人都从四面八方向长安进发。

唐代文人的长安游,很多情况下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潇洒,有相当一批文人游得非常艰难、非常困顿,在漫游的旅途中,他们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比如大名鼎鼎的杜甫,来长安游了,游了之后就困居在此,长达十年之久。他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描述当时情况说:“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早上去敲富人家的门,晚上随着别人的肥马在奔跑。坎坷、困顿,在非常不得意的环境中度过,以至于残杯和冷炙,处处都潜藏着悲酸和艰辛。

由此可知,盛唐文人的漫游虽然有浪漫的一面,但是也有非常沉重、非常痛苦的一面。盛唐尚且如此,那么到了中唐,到了晚唐,这样一种悲辛的场面就更多了。在《寓居对》中,晚唐孙樵这样描写他在长安时的情状:“一入长安,十年屡穷。长日猛赤,饿肠火迫。满眼花黑,晡西方食。暮雪严冽,入夜断骨。穴衾败褐,到晓方活。”别的不说,仅饥饿、严寒就让他感到似乎到了世纪末日。这样一种漫游,其中自然包含着诸多难以尽为人道的困顿和无奈。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