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比武器更重要的是智慧

[ 历史故事 ]

郭逵是北宋名将,他的有名不是因为冲锋陷阵的勇敢,而是因为富于远见的智慧。最初,郭逵在北宋军中只是一个下级军官,因两次准确的预言而崭露头角。

康定二年(1041年),朝廷接受韩琦的主张,进攻西夏,出兵灵武。对此,郭逵提出了反对意见:“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结果,领兵将领任福在好水川中伏全军覆没,举朝震惊,却印证了郭逵的见识。

后来郭逵被时任京东路安抚使的陈执中看中,引为麾下的驻泊将。有一次聚会,大家议论起当时的良将,都认为当属葛怀敏,但郭逵却不以为然,直截了当地评价说:“怀敏易与尔,他日必败朝廷事。”葛怀敏在战争中很容易失败,他日必坏朝廷大事。话一出口,在场众人无不惊愕摇头,甚至陈执中都感到不满。然而过了没几天,陈执中就把郭逵叫到身边,问他是怎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郭逵回答:“喜功徼幸,徒勇无谋,可禽也。”好大喜功,心存侥幸,徒勇无谋,这是为将者的大忌,所以知道葛怀敏必为敌所擒。陈执中点头称赞说:“君真知兵。”原来就在几天前,被众人所推崇的葛怀敏兵败身亡,这让人又一次见证了郭逵的远见卓识。

在陈执中的推荐下,郭逵升任真定兵马监押。上任不久,他就因平定保州叛乱而升职为“阁门祗候、环庆兵马都监”,从而迈入高级将领行列。事实证明,他是名副其实的。

延州观察使庞籍镇守河东时,任命郭逵掌管忻州。契丹派使者要求归还天池庙这个地方的土地,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战端。庞籍不能决断,把这件事托付给了郭逵。郭逵马上查找档案资料,结果在太平兴国年间的档案中找到证据,证明天池庙地为宋地,由此撰写檄文予以详细答复。契丹人看了为之愧伏,没有再提出异议。

名将种谔镇守边疆时,羌族首领嵬名山来降,献上了绥州城。宋军接收后遭到了西夏军的报复,宋将杨定因此被杀。朝廷上辩论此事,担心边疆争端因此而起,想要放弃绥州。种谔将圣旨传达给郭逵,命其执行,郭逵说:“敌人杀了我们的将官,我们却放弃绥州不守,这是向敌人示弱。况且嵬名山举族来降,现部属镇守此地,这么多人该怎么安置?”种谔没有回答,郭逵于是独自将圣旨偷偷收了起来,没有对外传达。不久,西夏人提出要用塞门砦和安远砦来交换绥州,朝廷本已打算放弃绥州,于是很快批复同意。郭逵一听,着急地对种谔说:“这是秦对楚怀王换商于六百里的诡计。如果非要交换,必须让西夏先交出二砦,否则不可将绥州交给他们。”经过一番准备之后,郭逵派出部属赵、薛昌朝与夏使详细讨论砦基的四至问题,赵提出:“二砦之北,旧有三十六堡,且以长城岭为界。”并且拿出了西夏西平王在祥符年间的书信为证,夏使惊讶得无法回答,回去复命后,西夏再也不来提交换绥州之事。

西夏人的阴谋被挫败后,仁宗忽然想起当初曾下旨焚弃绥州城,为什么西夏人还要来交换呢?满朝上下没人知道怎么回事,郭逵看瞒不住了,这才上书自我弹劾之前违抗圣诏的罪过。仁宗知道经过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亲手写诏书褒奖说:“渊谋秘略,悉中事机。有臣如此,朕无西顾之忧矣。”

熙宁八年(1075年),交趾(今越南)李乾德乘宋朝想起了郭逵之能,随即任命他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兼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全权负责南征。郭逵仓促上任,马上从西北赶赴南方,很快根据掌握的情况,制定了先降伏越南主要谋士刘应纪令敌军丧失主心骨的作战方针,又联合越南周边诸国与宋军一同作战。短短数月之内,李乾德走投无路,不得不主动请降。

人们都称道郭逵为将之神,却不知道他每一次战绩背后付出的汗水。据《宋史》记载,郭逵为人“慷慨喜兵学”,长大后投身军营,幸运地成为了名臣范仲淹的部下。范仲淹对这个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十分欣赏,常常“勉以问学”,亲自指导他读书。从此郭逵勤奋攻读,不仅增长了见识,更体会到比武器更重要的是智慧。郭逵在每一次战争中的思考有多深入呢?仅在出征交趾的途中,据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的徐禧回忆,他亲手写下的作战命令的字数有一部《尚书》那么多,光读完它徐禧就用了三天时间。

智慧或许有天赋的成分,但它背后更多的还是汗水。一位举重世界冠军曾说:“我可以举起世界纪录的奖杯,却永远举不起我所流下的汗水。”这应该是所有成功者的写照。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