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杜甫妙用“敷演”驳书吏

[ 历史故事 ]

人们最为熟知的杜甫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他的诗作沉郁顿挫,内涵深厚。但其实他的口才同样了得,他曾妙用“敷演”三言两语驳倒了一个书吏,保住了自己的“招牌”。故事得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说起——

那年春天,杜甫在沙头镇临时开了个中药铺,起名为“百草堂”。药铺开张后,杜甫诚信,当地百姓赞不绝口,都到“百草堂”来买药,沙头镇另外几家药铺就门可罗雀了。几家药铺老板一看这阵势不行,便带着金银财宝来见当地县衙里的一名书吏,求他帮忙砸掉杜甫的“百草堂”。书吏看到白花花的金银财宝,立马满口应承下来,他跑到县令面前,蛊惑县令写了张药方,然后带了药方,领着手下,耀武扬威向“百草堂”扑去。

一到“百草堂”,书吏就将药方往柜台上“啪”地一拍,高腔高调地嚷道:“这是县令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若配不齐,你们休想再在此卖药!”

伙计拿过药方一看愣了,药方上面的四味药——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百草堂”里根本没有。

伙计连忙走到书吏面前,小心地赔着笑道:“您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见过……”

不料伙计话音刚落,书吏便开口骂上了:“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配不齐县令大人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

伙计不敢怠慢,忙去禀告杜甫。杜甫拿过药方,瞄了一眼,即去药柜里取了四样东西,拿到书吏面前。书吏撇撇嘴:“县令药方上的药怎么能是这四样贱物,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儿啊! 算了,我也不跟你废话了,这就让人去摘你药铺的招牌!”说着,指挥手下去取挂在门前的招牌。

“且慢!”杜甫拦住书吏和他的手下,“你怎么知道县令要的不是这四种东西?”

“当然不是了!”书吏鼻孔朝天,看都不看杜甫一眼,自顾自道。

“那我说说,要是说得不合理,你再摘我的招牌也不迟!”杜甫先举起一片萝卜干,侃侃而论起来:“萝卜干是‘甘罗之意,甘罗12岁就当了丞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

书吏实在没想到杜甫竟有此解,可解又解得很是那么一回事,实在挑不出什么来,他咬牙切齿道:“这个,勉强说得通,那其他几种呢!”

杜甫不慌不忙,捏起一块生姜芽,悠然道:“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83岁遇文王,是否’行运迟呢?”

书吏摇头晃脑一阵,终是挑不出什么,于是紧皱了眉道:“这个嘛,也算行!”

杜甫指着第三样东西,乜着眼看书吏:“这只鲜李子更有说道,你看这红皮李子,虽说酸不溜丢的,却正是目前市场上的俏货,可说是‘正行运吧!”

书吏头上开始冒汗了,有气无力道:“那最后一样东西呢?”

杜甫笑笑,不疾不徐道:“这颗干桃肉最是好解,你看清哦,这是隔年的桃子,经过雪冻霜打,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说’不行运了。怎么样,我解得如何,要是解得不对,那你来解下——”杜甫故意打住话头,望向书吏。

书吏脸上青一块红一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和手下拿着杜甫送上的“四味药”,灰溜溜地离开了“百草堂”。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