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古代没有银行,人们想存钱怎么办?

[ 历史故事 ]

钱该存在哪里?

当然是银行。

可银行直到15世纪才出现。在此之前,大家都不存钱吗?

非也。“储蓄”的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存钱”更是勤俭朴素的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

那么,古人的钱都存在什么地方呢?

存钱=藏钱

古人存钱,约等于藏钱。毕竟那时候的财产,是真的重。

有点钱,但又不是那么有钱的人,会选择把钱放在一些容器里,如庄子所说的箧——箱子、囊——袋子、匮——柜子等。

是钱必遭贼惦记,如果钱太多了,家主就会觉得这么多钱放在家里的日常物件中过于显眼,会因为担心钱财的安全而烦恼。

所以,富有的人会想出一些新的办法来保证财产的安全——挖钱窖。大多数时候,钱并不会被直接埋在坑里,而是先装入某种容器。除了坛坛罐罐之外,比较精巧的一般有两种——扑满和多层钱窖。

扑满相当于存钱罐,只能进不能出,最后要用钱的时候简单粗暴,直接砸烂。它可以被埋在钱窖里,也可以放在家里,全看主人。而多层钱窖是一种很细腻的巧思,财主先将装有大量钱财的坛子埋在最深处,接着用石板、砖块等铺一层隔层,然后再将相对少一些的钱放入下一个坛子,以此类推,你有多少钱,就盖多少层。

但如此一来,相较于衣柜、箱子等,装有万贯家财的钱窖被贼人发现后会带来更大损失,所以如何巧妙地隐蔽钱窖,又是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一般不会被采纳,可那该怎么办呢?一些人会设计一些天然带有“生人勿近”属性的构造,比如在钱窖上方修茅厕、建猪圈等。如果盗贼恰好有洁癖,那么这有味道的钱窖肯定百分之百安全;但是贪婪的本性在有的人身上,是不会被区区一点臭味阻挠的。

贼人但凡动点脑子,都能猜出钱窖被埋在地下,所以理论上讲,不论主人将财产埋在哪个位置,都不会绝对安全。所以,为了进一步求得心安,有钱人们将目光从地下转向了墙面。

不过,虽然大家藏钱的时候都恨不得长八百个心眼,小心翼翼地把钱一分一分埋好,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会原封不动地把自己藏的钱挖出来带走。在古代,有时由于频繁的战乱、政治变故等,人们有可能会来不及或没有精力将钱财带走。

这群人的伤悲会给另一群人带来惊喜。据说宋代时,洛阳地区常有一家人搬入新家、在地底下挖到巨额财产的事例。随着同类事件的增多,法律条款中出现了“掘屋钱”这个名词。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讲,就是买房的人在支付房款时,还要再给卖方交一笔钱,当买方入住后挖出意外财产,这笔钱就可以象征性地慰藉一下卖方的落寞心灵。

这也可以证明,当时人们存钱的主要方式就是藏在自己家里的某个地方。

那么,你可能在思考,如果自己穿越回古代,该怎么合理藏钱呢?那么,你很可能想多了,因为大多数百姓只有一点微薄家底,不妨把这些钱串起来,直接挂在房梁上即可。

存金、存银,还是存纸币?

古代货币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会有不同的材质、形状,但通常是金属制币。那么,大家存钱的时候,会选择存哪种材质呢?

金子属于称量货币,虽然出现过金币,但一般都被用作内廷赏钱,并不通用。同为称量货币的银子倒是更流行一些,有银锭、银饼、银铤等,有钱的官吏、商人会比较青睐存银两。

百姓存钱时,基本是通行于市的铜钱,不过却有违法的可能。由于历代统治者制定的货币制度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朝廷发行的铜币极有可能与前一版铜币的价值不一样。举个例子,如果旧币含铜量高于新币,那么旧币的持有者就有了“钱生钱”的路子——将手里的旧币铸成新币,数量肯定会变多,虽然铜的含量没变,但是对于这个人而言,钱确实变多了。

大家都很聪明,都能想到这个空子。所以,私铸的现象就会逐渐出现,其结果是货币总量减少。比如,公元758年,唐肃宗铸乾元重宝,以一当十(即一枚乾元重宝,与十枚开元通宝等价),每千文重十斤;次年,铸重轮乾元钱,以一当五十,每千文重二十斤。这两种钱币,都是每钱当开元钱十文,而开元钱每十文重一两,新发行的铜币含铜量远低于旧币,私铸现象开始蔓延。

补充纠错
下一篇: 刺杀韩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