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 历史故事 ]

北宋思想家、文学家周敦颐无论做人还是为官,都秉持清正廉洁奉公的原则。他育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周寿和周焘,在他的影响下,两人都学有所成,成为当世名流。长子周寿曾与黄庭坚为同僚,黄庭坚称周寿“纯粹动金石,清节不污,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次子周焘则与苏轼同官,亲如兄弟,唱酬甚多,人称“茂叔有子,良不诬也”。两个儿子都如此争气,当然和周敦颐身教言教的悉心教导密不可分。

在两个儿子刚懂事时,周敦颐便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人首先要“立诚”。他告诉两个儿子:“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又说:“诚者,圣人之本。”周敦颐认为,“诚”,是世间万物的行事法则,是纯粹至善的做人根本。

有一次,周敦颐分给两兄弟每人一块点心。周焘当时舍不得吃,便放在了柜子里,想等到晚上再吃,不料被哥哥周寿偷偷拿去吃掉了。可当周敦颐问周寿时,周寿却不承认自己偷吃了弟弟的点心。周敦颐耐心地给他讲诚信的本意,告诉儿子,“诚”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和品质,只有诚信做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喜欢。最终,在周敦颐的耐心教导下,周寿承认了自己所做之事,从此再也没有撒过谎。

等到兄弟俩上学后,周敦颐又教导他们,做人要懂得“仁爱”。他说,所谓仁,就是人与人相互友爱、相互帮助,有仁才会有爱。仁爱是一种慈悲心怀,有大爱之人,才会拥有一颗爱他人的心。

周敦颐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周敦颐任郴县县令时,曾给拜他为师的上司、知州李初平讲学,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友谊。两袖清风的李初平因病去世,家里的钱连办理丧事都不够,周敦颐将李初平的后事全部承担下来,亲自护送灵柩回其老家安葬。此后,周敦颐“往来经纪其家,始终不懈”。

除此之外,周敦颐还教导两个儿子,要学会“养心”。周敦颐表示:“养心即可成圣,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意思是说,圣贤之质并不是生而有之,而应通过养心,不断修炼才能达成。

那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养心?周敦颐认为唯有读书。平日里,他鼓励兄弟俩多读书,多做笔记,将自己平日里的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他认为,读书之余,还要勤于思考,如此才能增长见识。正是在周敦颐的谆谆教导下,兄弟俩全都“善书法,且诗词俱佳”。 长子周寿,在1082年即周敦颐去世9年后中进士;次子周焘,1088年即周敦颐去世15年后登第。

作为一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周敦颐在教子方面显然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