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惊心动魄的怒江峡谷阻截战

[ 历史故事 ]

当我们掀开历史沉重的帷幕,才发现原来在滇西的怒江峡谷,曾经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阻截战。

日军逼近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战场连连得手,盟军连遭败绩。1942年1月,气焰嚣张的日军又大举入侵缅甸。为支援英军保卫缅甸,以及保卫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赶赴缅甸作战。

虽然中国远征军英勇奋战,但终因战略指挥上的屡次失误,以及中、英、美三方关系的难以协调和利益冲突,缅甸保卫战的局势日趋恶化。进入4月以后,无心保卫缅甸的英军在中国军队的掩护下,一路丢盔弃甲,仓皇逃向印度。4月29日,日军第56师团袭取腊戍,囤积于该地区的大批战略物资落入敌手,远征军回国的后路也被切断,缅甸战局恶化到了无法收拾的状况。30日,张皇失措的远征军司令官罗卓英,被迫放弃原拟的“曼德勒会战”,急令远征军主力部队向伊洛瓦底江西岸撤退,续向八莫、密支那后撤。从此,中国远征军无可挽回地走上了第一次入缅作战总溃败的道路。

东线的大溃退开始了,难以计数的难民、华侨和溃逃的散兵游勇混杂在一起,无数汽车、牛车、马车和手推车充塞道路,人流与车流混杂,沿着滇缅公路向云南边界涌去。当然首屈一指的当属林蔚将军率领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在日军兵临腊戍城下之前,就拔腿狂奔,5天之内竟然跑了500多公里,一直跑到云南的保山才停下来。

日军第56师团在攻占腊戍后,以主力向八莫、密支那推进,全力追击正在撤退的中国远征军主力,另以坂口静夫少将指挥的第146联队主力为基干,配属野炮兵一部,利用缴获的160辆卡车,组成坂口支队,沿滇缅公路实施追击。

4月30日,坂口支队开始沿着滇缅公路向中国挺进。滇缅公路地形极为险要,易守难攻,然而中国境内却是出人意料的混乱和空虚,从缅甸腊戍到中国云南的惠通桥,足足400多公里路程,日寇居然只用四五天时间就赶到了,其进攻速度之快,推进之顺利,不仅出乎中国人的意料,甚至大大超过日军指挥官的估计。因为在日军前进的道路沿线,本来有远征军总预备队第六十六军的两个师,可是他们竟然被这支3000人的日军队伍在四五天之内一连撵了400公里。日军一路上都没遇到过中国军队成建制的有力抵抗,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高歌猛进,简直如入无人之境。

胜利鼓舞了势如破竹的日本人,信心百倍的指挥官坂口决心再接再厉,创造一个把日本坦克开到中国境内“任何可能到达之地区”的奇迹。他确信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进军,横亘在他面前的障碍只有一个,那就是举世闻名的怒江天堑。

5月5日这一天,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的飞机在沿滇缅公路的侦察飞行中,发现了日军的侦察车队。日军的进攻部队已接近怒江峡谷的边缘。在怒江以西,有数以千计的中国难民和士兵在公路上蠕动,日军的摩托化部队卡车正从人群中穿过,在公路上疾驶,直扑怒江东岸。

怒江告急

当飞虎队司令官陈纳德收到飞行员的报告之后,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很清楚,由怒江构成的天然屏障,这时已经成为国民政府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一旦日军越过这道屏障,他们就可以直逼昆明,整个中国大后方将会陷入一片混乱!

现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历史性地落到了一座桥梁的身上,这就是永载抗战史册的惠通桥。

连接怒江两岸的惠通桥,是唯一一座能通汽车的桥梁,因此而成为滇缅公路的咽喉。1942年5月5日上午,在实施突袭的日军即将冲上惠通桥桥头那个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中国军队引爆了预先埋设的炸药,将惠通桥炸断,从而阻止了日军推进的步伐。后来,史学界把这一瞬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称之为“一分钟改写了历史”。

然而,仅仅把桥炸掉是不够的,这只不过是暂时迟滞了日寇进军的脚步而已。怒江虽然被称作天险,但并非不能逾越。

日军袭击惠通桥的企图失败后,首先强迫被困于西岸的难民推车下江,妄想在江上铺出一条路来,但是汹涌的怒江毫不留情地粉碎了日寇的梦想,上百辆车被推下江后,全部都被江水卷走。

这一手失败之后,日军又在怒江西岸的公路上很快架起重炮,封锁对岸的公路,掩护步兵强渡。当天下午,大约有一个大队的日军,用橡皮船渡过了怒江。而在江的这一边,只有云南地方部队的一个连和少数宪兵、工兵以及临时集中起来的溃兵,马崇六将军亲自坐镇,指挥这支杂牌部队全力抵挡敌人的进攻,在浴血激战8小时之后,部队伤亡殆尽。怒江再度告急!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