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铜奔马传奇

[ 历史故事 ]

1969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备战备荒的热潮,9月20日,甘肃省武威县新鲜大队的社员们在挖地道。他们没想到,就在锄头挖到一个叫“雷台”的土台之下时,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发生了……

文物的发掘

突然两个社员发现地道的侧壁有一堵用青砖砌成的墙壁显露了出来,打开眼前这堵砖墙,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古墓,古墓的墓道很深,也很宽大,里面一片黑暗,一股阴森的寒气从古墓的深处散出,有人用电筒照进深邃的墓道,他们看清了古墓中整齐排列着大量的铜人、铜车、铜马等,旁边还有一座棺床,床上还停放着两具尸骨。

从墓葬的形制、出土陶器和铁镜以及出土铜马上的铭文判断,雷台墓的年代银印则告诉人们,墓主人曾担任过“张掖长”,后又升兼武威郡的“左骑千人官”,出土铜马上清楚刻有“张君前夫人”和“张君后夫人”的铭文。按规定,诸侯的妻子才能被称为夫人,看来,墓主人的最高身份是诸侯。

在众多奢华的随葬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99件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在仪仗队伍的最前面带头的,就是“马踏飞燕”铜奔马,它的英姿与武士仪仗俑彼此呼应,令人叹为观止。马踏飞燕全重约7.15千克,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其主体造型是一匹飞奔的骏马。马昂首嘶鸣、扬尾御风,三足腾空,右后足践踏在一展翅翱翔的飞鸟之上,飞鸟于惊愕之中回首注目,正衬托出奔马飞跃迅捷,疾如闪电。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集中在飞鸟之上,既表现了奔马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又巧妙利用飞鸟的躯体以及展开的双翅,扩大了奔马着地的面积,巧妙地集力学平衡与雕塑美感于一体。

现在已无法知道是哪位工匠制作了这件惊世杰作,但设计师以娴熟精深的技巧,把奔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动的气韵,并浑然一体地贯注在昂扬的马首、流线型的身躯和四条刚劲的马腿上。

文物挖掘出来后,被移交给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真正认识到这件铜奔马文物价值的,则是着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代表团访问甘肃时抽空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陈列。当郭沫若看到了这组铜车马仪仗队,特别是在队伍最前面身长45厘米、高34.5厘米的领头马时,他眼前突然一亮,并叫工作人员拿出来让他端详。郭沫若认为这匹铜奔马的考古和艺术价值非同小可,并欣然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

闻名的良马

“马踏飞燕”的产生与丝绸之路的“凿空”、繁荣和西北多天马及河西走廊养马业的兴盛是分不开的。

补充纠错
上一篇: 蒋介石惩贪手谕
下一篇: 陆游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