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候,有一人异想天开,想出了一条“开元通宝”的生财妙计。
此人某甲,在起案之初,模仿古制,一口气铸造了数千枚开元通宝。这些假钱与真品全无二致,只有一点不同──某甲故意让假钱的“元”字短去一钩。
铸得假钱之后,他将一部分假钱运到陕西西安,混在真钱里低价出售。没过几日,这缺钩开元通宝便悄无声息地流传到了市面上,无人觉察其异。
然后某甲奔赴西安,西装革履,自称上海某洋行亲任代表,所到之处租用豪车,用度奢华,动辄包下茶馆,打赏名伶,住顶级套房,总之是虚张声势,派头十足。不过数日,当地人都知道从上海来了一位与洋人称兄道弟的豪商,心中无不凛然,存了敬畏之心。
气势做足,某甲便在当地登报,四处贴出告示,说这次携带大笔资金,专为搜集开元通宝而来,高价求购。告示上又特别说明,他要收的开元通宝,不是普通的,而是错钱。此一版钱在铸造之时,因为工匠操作不当,模具被铜液冲开,导致元字缺钩,铸成错钱。
告示一出,当地人全都坐不住了,各自回家,去查自己家有无这种错钱,还有人在市面上四处打听,意图收购。结果不少人一查,发现前一段时间买的古钱,居然还真是缺钩的开元通宝,大喜过望,欢天喜地送到某甲所住旅店。某甲照单全付,出钱十分慷慨。有人问为什么专要这种钱呢?某甲支支吾吾,只说收藏之用,不肯道出实情。
他的这种态度,立刻让当地人起了疑心。错钱珍贵不假,但开元通宝的错版,再贵也贵不到哪里去。他花这么大价钱收购,绝不是收藏古董的手笔,一定别有图谋。
于是便有有心人设宴款待某甲,故做亲近,待酒酣耳热之时,让美妓设法套问。某甲故意说漏嘴,说德国有一位大发明家,无意中在缺钩古钱里化验到一种特别金属,最适合铸炮之用,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这种物质,万般无奈,只得委托在华的德国洋行到处高价收购。他在洋行里偶尔听到德国经理谈及此事,觉得大有赚头,所以先行一步来收购。然后某甲又感慨自己本小力微,收购不多,利润不大,如果能有人斥巨资大量购入,再卖到德国去,那所得利益只怕是车载斗量。
某甲又说此系商业秘密请保密切切,听者自然也是满口应允。自古凡是“绝不可说与旁人听”的秘密,从来都是传得最快。某甲这一番用心,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全城皆知的秘密。
天下之事,最怕一个“利”字。既然知道德国洋行有这种商机,人人都是心旌动摇,不再把缺钩开元通宝卖给某甲,而是四处收购,囤货居奇。更有人到处借贷或集资,以期收获巨利。大家都打了如意算盘,何必卖给豪商,直接给德国人岂不是获利更丰?于是某甲的旅店前门庭冷落,再无人来献宝。
某甲见时机成熟,偷偷将剩余假钱在市面一气抛出,只是价格比从前要贵上数倍。收购者已经被巨利诱惑冲晕头脑,不顾一切,只管大量购入,有多少就吃下多少,甚至不问真假。假钱数日便告罄,某甲赚了个盆满钵满。
假钱全部出手以后,某甲宣称手里资金已然用光,不得已先回上海筹资,临走前还留下告示和少许定金,让旅店继续代为收购,好让人不会觉察。
一直等到数十日后,某甲一去再无音讯。那些囤积巨量假钱的人坐不住了,决定不管某甲,带着那些假钱千辛万苦到了上海。他们到德国洋行一打听,真相大白,如天崩地裂。再去报案,某甲早就不知所踪。
此局说来简单,受害者却众多,究其原因,无非贪字当头。时至今日,某甲伪造手法日新,这其中的心理学道理却始终不变,可发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