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宋江的仇人是谁

[ 历史故事 ]

《水浒传》最后一回,简要介绍了梁山好汉各自的结局。

大体上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就是大宋的官场,对梁山中人并没有另眼相看。

原来做军官的如关胜、呼延灼,还是受尊敬的将领;原来做帮闲的如萧让、乐和、金大坚,还是讨人喜欢的清客……原来被官场拒之门外的如阮小七、朱武,很快都自觉选择了退出。

总之,大宋体制展现出强大的稳定性和自我净化能力,看起来加入了许多新鲜血液,但总能消化吸收,并把异质分子排除出去。

这时候最最尴尬的,就只有宋江本人了。

他本来是押司,衙门的书吏,官场的边缘人。从小说描写看,在郓城县的时候,宋江可能承担着县里最重要的行政工作,而县令本人,倒像个摆设。然后,人家是尊贵的官,宋江却只能是猥琐小吏。

因为人家会写考试作文,而宋江不行。

《水浒传》里宋江几次作诗填词,那水平真是不敢恭维。考进士做官这条路,宋江是没本事走通的。“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这种顺口溜水平的东西拿出来,没哪个考官敢觍着大脸录取,他会被非常公平公正公开地刷下来。

但宋江仍然有不平的理由,在衙门工作是行政能力重要还是文学才能重要?凭什么考试偏要看这些工作中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宋江在浔阳江头题反诗:“他年若得报仇雠,血染浔阳江口!”“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些话真不是针对谁,我想说的是,你们这些考试达人其实都是废物。

但偏偏这个不切实际的考试,在宋代真的很得人心。

主考官想给自己的门生开后门,结果认错了卷子;主考官想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刷掉,结果反而给人点了状元……这种段子,则说“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从此中求”,机会总是有的。

所以,这种不能选拔出宋江这样应用型人才的制度,却能给很大一部分人公平感。那些通过了考试,从而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官员们,很容易能体会到这个制度的好,他们彼此看看,还自然不过地会有身份认同。

而宋江,则是一个奇怪至极的闯入者。

先当强盗再受招安,然后混迹于我们中间,这是个多么投机取巧的人啊。说到底,宋江的敌人,不是一两个奸臣,而是整个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规则行事的文官系统。

而宋江没有退路。原来是官的继续当官,原来是民的还去当民,他,却是不可能回去当吏的。

所以即使没有那杯毒酒,宋江都早晚是要被郁闷死的。

于是乎,梁山的事业轰轰烈烈,然而喧嚣过后,大宋的官场不增不减。大河还是大河,稻浪只是稻浪。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