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人生难得好对手

[ 历史故事 ]

遇到好的朋友令人感恩、庆幸,遇到好的对手也如此。其实,对手也分两种。如果对手是个小人,那当然谨慎为妙。但如果对手是位君子,那么你开挂的人生就要开始了。不信的话,我们来看看古代那些彼此成全的对手们。

管仲与鲍叔牙:举贤不避亲,也不避对手

他们算不上敌人,但绝对是对手。在那个历史上以乱着称的春秋时期,有一个齐国。齐国有个国君,叫齐襄公。齐襄公有个缺点,叫昏庸残暴。除此之外,齐襄公还有个遗憾,膝下无子。这样一来,将来能接替齐襄公位子的便剩下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荒淫无道,常以杀人为乐,引起了齐国大乱。管鲍二人审时度势,保护他们的学生逃出了齐国。管仲带着公子纠来到了鲁国,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来到莒国。后来,齐襄公被他的堂兄弟给杀了,那个堂兄弟还没等把国君的位子坐稳又被大臣给杀了。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齐国就放出话来说,公子小白和公子纠谁先回到齐国谁就当国君。管仲和鲍叔牙至此就成为了真正的对手。

纠与小白各有优势。小白的优势是论路程他要比纠近一些,而纠这边,由于管仲事先与鲁国搞好了关系,鲁国派出军队去护送他们。因此,他的安全系数要比小白高。管仲想到这些,便离开队伍抄近路埋伏在小白的必经之路。等小白一出现,管仲一箭射出去,小白应声倒地。解决了对手,公子纠他们开始徐徐而行。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小白竟没死。那一箭,竟射在小白的衣带钩上。等他们慢悠悠回到齐国,小白早已坐在了国君的位子上,当上了齐桓公。管仲因为在路上射过齐桓公一箭,被押入大牢。

你以为管仲被杀了?不。没过多久,他就当上了齐国的丞相。而且是鲍叔牙举荐的。齐桓公欲封鲍叔牙为相,而鲍叔牙觉得管仲才是真正具有相才之人,只有他才可以辅佐齐桓公坐上霸主之位。所以他力荐管仲,然后自己退居二线。

管仲果然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被授予了“中华第一相”的称号。当有人问他何以在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的情况下还能获得相位时,他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当这一切公之于众后,人们甚至不称赞管仲的能力而夸奖鲍叔牙的慧眼和肚量。

羊祜与陆抗:棋逢对手,是一件幸事

也许这两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他们绝对都是大咖。历史上有位大才女叫蔡文姬,她是羊祜的姨。历史上还有位将军的空城门口的司马懿,他叫司马师,他是羊祜的姐夫。这位羊祜是西晋着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陆抗又是谁呢?七大姑八大姨就不介绍了。陆抗的爸爸是当年火烧七百里连营,打败刘备复仇大军,使蜀国一蹶不振的大将军陆逊。而他的妈妈是东吴第二代领导人——“小霸王”孙策的女儿。陆抗被誉为东吴最后的名将。

两人本无交集,但战争却把他们推到了西晋与东吴两国的交界处,从此他们就成了敌人。陆抗先是毁坏了羊祜的交通要道,使西晋大军陷入粮草危机,后又一举拿下西陵这个战略要地,胜了第一局。羊祜并没有一蹶不振。他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见招拆招,启用新的战略战术,挥军挺进边防线周围的五座城池。羊祜还很擅长用攻心计,对所占领地区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常施以恩惠,一时间吴人主动投降者络绎不绝。陆抗失去了有利地形又被动摇了军心。

两人势均力敌,彼此心生佩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为了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军事训练目标,也为了刺探对方虚实、给敌方点颜色看看,两位将军经常带领士兵在边防线周围打猎射箭。有一次羊祜与士兵打猎归来整理猎物,发现有一只飞禽身上的箭是陆抗军队的,断定这是陆抗他们射到的猎物,恰巧掉到了他们的地盘上,马上派一个士兵给陆抗送回去。陆抗收到猎物,对羊祜的君子之为十分敬仰,于是拿出美酒一坛让士兵带回去。羊祜看到美酒,心潮澎湃,端起来就要喝。手下人马上上前阻拦,并附上一个摇头和一个皱眉。手下人的意思很明白,但羊祜不以为然,推开他的手,一饮而尽。好酒!

不久,东吴军中传出了陆抗生病的消息。这在军事作战上,对于羊枯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羊祜的手下劝他乘虚而入,却被羊祜否决了,并且还找到一个东吴士兵询问了病情。羊祜发现陆抗的症状跟自己前些天得的病症状相似,便拿出剩余的药让人给陆抗送过去。陆抗接过药,想都没想就要吃,也同样被手下阻拦,陆抗深情地望向远方,说道:“他敢喝我的酒,我为什么不敢吃他的药?”

后来,由于他们俩都觉得对方厉害,不敢轻易出兵;又彼此惺惺相惜,竟然停战了。直到他们双双去世,战争才又重新开始。

王安石与司马光:君子和而不同

王安石一生只做了一件大事——变法,只这一件就惊了天地泣了鬼神。司马光一生却做了三件大事:幼时砸缸,轰动古今;晚年着《资治通鉴》,可谓壮举;去除幼年和晚年,他剩下的大半生时间就忙着一件事——反对王安石变法。两人就这么杠上了。

王安石变法,有他的理由。神宗年间,财政赤字严重,国库捂着后腰说,好像身体被掏空。亏空了怎么办?王安石认为得治,得补。王安石主张狠抓经济,为国家积蓄银两。这时,司马光站了出来。什么什么?补?怎么补?造钱吗?小心通货膨胀。聚钱吗?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猛于虎也。不仅仅是经济一方面,“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司马光给王安石定了五项罪名。随便哪一项,都是对国不忠,对民不义。在司马光眼中,王安石就是一个罪人。

然而王安石并不示弱。“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这驳论再精彩不过了。两人各说各的道理,你攻击我,我反驳你,斗了大半辈子。直到咽气时,也没有一个服软认怂。

然而,抛开变法一事,这两人又都互相佩服,彼此敬仰。比如,在王安石与司马光先期的斗争中,王安石占了上风。司马光虽有光芒万丈的背景,留给朝廷的,却也只是个背影。司马光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王安石得以大展拳脚。按理说他应该高兴才对,可有一天退朝之后,王安石迟迟不离去,对着司马光先前的位置发呆,大声感慨司马光为国家栋梁之材,弄得神宗皇帝也是一脸大写的懵圈。以至于司马光虽处江湖之远,衣食利禄待遇也分毫未减。

风水轮流转。1085年,力挺王安石的宋神宗驾鹤西去,哲宗即位。没过多久,朝廷内部的官员论坛里,对王安石骂声一片。哲宗不明是非,一道圣旨罢了王安石的官,重新启用了司马光。后来,王安石先司马光一步离开了人世,司马光黯然神伤,旁人问他何故,他说:“他不应该走那么早。”几个月后,司马光也去了。

此外,王安石和司马光还有很多相同的优秀品质。比如,王安石妻丑,而司马光的妻子则不能生育,但这两人都没有纳妾,婚姻从一而终。再比如,古时文人多好酒,像李白那种,动辄“会须一饮三百杯”,但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皆因身为官员之故,洁身自好,滴酒不沾。

那个人不偏不倚成为了你的对手,是宿命。如果他同时又是你的朋友,不是巧合,是你们足够优秀。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