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明代皇帝中,最早一个与最后一个,即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思宗朱由检,对女色还是节制的,其他皇帝在女色上多比较随便,特别是后期几个,简直荒淫到顶。
朱姓皇帝为何"集体好女色"?难道朱元璋的后代性欲超强?非然。
实际上明皇的性功能一直是受到史学界怀疑的。明代皇帝喜欢广招天下美女进宫,但他们到底能不能都幸遍后宫,是个疑问。如成祖朱棣,后宫佳丽多多,甚至要求当时的属国朝朝朝贡美女。
但根据吴晗主编的《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记载,明成祖的性功夫并不咋样,还曾患过阳痿。
朱棣患难言之隐的故事里,有一个十分恐怖的杀戮宫女事件。
明朝皇帝
当时,朝鲜进贡的美女权氏受宠。《明史·后妃传》说"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廷,妃与焉,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
朱棣去亲征蒙古,都会带着权氏。但却红颜薄命,权氏竟然死于征途上。本对朝鲜宫女有嫉妒之心的汉女吕氏,借机诬告对她不友好的朝鲜同姓吕氏,称其勾结太监和银匠,在权氏的茶里下了砒霜,毒死了权氏。
朝鲜宫女吕氏遭酷刑,被绑在烙铁上,像烤羊肉那样烤,被折磨了一个月才让断气。这次,包括朝鲜吕氏在内,有数百名宫人遭杀。
十多年后,朱棣又起杀心,将名宫女活剐了。永乐十九年(公元年),汉吕氏与太监鱼氏私通,结为"对食"(夫妻),朱棣发现后并未责怪他们,但他们害怕,双双上吊自尽了。
朱棣让人把相关侍婢全部抓起来审讯,问这是怎么回事情。女人哪能受到大刑,为求速死,不少人便谎称要行刺皇帝。结果,麻烦大了,不只这些侍婢被杀,还连累了大批宫女,即朝鲜史书所称的"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
行刑时,朱棣还亲自去屠场"欣赏".有一名大胆的宫女骂道,"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你皇帝自己不行,宫女才与人私通的,何罪之有?朱棣患阳痿的事情才为外人所知。
不知道朱棣滥杀宫女,是不是因为阳痿引起的性变态行为。
明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笑贫不笑娼,在明代表现特别明显。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本来便拥有随便玩女人特权的皇帝,自然色心大动,"与民同乐".
当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当然指有条件的)对生活质量都很讲究,如在中后期,女士很前卫,特爱赶时髦,男士则热衷性开放……如苏州文人祝允明、唐伯虎,便是当时的风流男人,他们行为一点不检点,吃喝嫖赌样样通。见到美女便会下手,唐伯虎点秋香至今仍很香艳。记录晚明男人召妓故事的《板桥杂记》,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
明代的服饰很有特点,在当时颇成风尚,在当时众多爱美的小姐公子心里,都有"赶时髦"的观念。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不久,即着手消除元朝服饰的影响,恢复唐制,欲以汉文化来影响服饰和时尚,希望从服饰上体现出尊卑有序的社会状态。
但这种做法把服饰的实用性减弱了,特别是女士的爱美天性受到了压制,以致民间不愿"遵旨",而去追求美的天性和崇尚奢华的风尚,这也就是现代女孩子常说的"赶时髦".
在明成化年间,京城流行起了"马尾裙"就是一例,马尾裙是从朝鲜传入的,在当时算是很漂亮也很前卫。在流入京城后,先是为富商公子和歌妓看中,后"人人买而服之".
一般人认为选美比赛是外国人的发明,实际不是。明代男人发明了"评花榜",这就是选美。比现代选美更刺激的是,从性工作者中间选拔,入榜的美女全部来自妓院,妓女一旦入榜,身价大涨,嫖资翻倍。
女士赶时髦,男人爱风流,明人的思想十分十分地开放。
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性解放思潮,可以说,中国早在明代就出现了。这种说法的事实佐证之一就是当时名妓辈出,柳如是、马湘兰、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等等,个个貌美无比,处处留情遗恨。
当时,南京夫子庙旁边的秦淮河边,就是这些妓女的聚集地,漂浮在十里秦淮上空的尽是胭脂气。而有名妓,自然有风雅之人去消费,即所谓的嫖客,可见当时"红灯区"的非凡热闹。
民间性交易的繁荣是宫内性生活活跃的一种折射,也可以说是上层对下层影响的直接结果。换一种说法,老百姓的性解放,是领导荒淫的副产品,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反过来,社会上性交易的活跃,也促进了明代后期皇帝性生活的高频率发生,直至性变态。而这一切,老皇帝朱元璋应该承担责任,开国之初他恢复妓院,使秦淮河边发展成了中国古代第一"红灯区"、朱元璋的性开放态度,默许,甚至鼓励官员去嫖去包二奶,成为导致后来社会风气"变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样说来,明代朱姓皇帝多好色,就很好理解了。朱姓皇帝多好色不是孤立的,是老皇帝的"歪经"对后代的负面影响,是立国初期的不良诱导和中后期人们生活态度放纵,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结果就是,朱姓皇帝风流成性,采经血、玩寡妇最后把江山也玩丢了!
摘自书籍《另类历史:帝王秘事》倪方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