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古代女儿入洞房母亲要送啥礼物?

[ 历史故事 ]

一个柠檬大小、可以开合的瓷罐,里面竟藏有逼真的春宫雕塑,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压箱底”——母亲给女儿入洞房时才能打开的礼物。

从“三寸金莲”,到清宫内的春宫花瓶,再到多年前的巨型男根石雕……

这些就是古代的性教育教材,比如说那些春宫图就有三个功能,一是放在房梁上避免火灾的避邪物,二是用来治疗性疾病,第三就是新婚夫妻的性教材。”

在女儿出嫁前,父母往往购买一两卷“嫁妆画”,放在嫁妆之中,随女儿带到夫家去。"压箱底"一般是实用的器物如盒子、枕头等,里面是空心的,放着正在进行房事的男女小瓷人。这些器物放在嫁妆箱的就下面,就是“压箱底”了。到了新婚之夜,小两口对性往往是很无知的。但女儿的母亲在出门之时早有暗示,于是就把“压箱底”拿出来,“嫁妆画”铺在床上,照猫画虎地做,一般来说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所以,“嫁妆画”就相当于现在的性教育读本(只不过内容太过单一,太缺乏系统化了);“压箱底”就相当于现在的“性爱姿势大全”。古代母亲对女儿的性教育,也颇有些临时抱佛脚,赶鸭子上架的味道。

再说“压箱底”,这是个类似小瓷盒的东西,打开水果状的盖子,里面是一对男女呈交合状的塑像。这种东西本来是置于箱底压邪用的,当女儿快出嫁时,母亲把“压箱底”拿出来给女儿看一看,暗示她以夫妻之道。而有些地方母亲则在女儿的嫁妆里搭上一些纸画,画面描绘男女交合的场面,俗称嫁妆画。

“有些母亲在女儿出嫁时,会拔下发簪告诉女儿,这是送你的'金针',如男方因兴奋过度产生昏厥时,用发簪插一下男性身体,可起到缓解作用。”

“春宫图”是古代嫁女儿时必不可少的陪嫁品,因此又叫“嫁妆画”。在民间还有叫“压箱底”的说法。日本的春宫图有不少至今仍延用此叫法的,“春宫图”是以性爱描绘为对象的美术作品。古人看“春宫图”,如同现代夫妻之间流行看成人碟片一样。有些时候也是受禁的。

其实,当时的统治者也是嘴上说一道背后做一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郑振铎在《谈金瓶梅词话》一文提到,“淫秽词曲”和春画,藏的最多的地方是帝王的后宫,如成册的《金瓶梅画》就是宫中之物,上面还盖着乾隆御览之印,并不曾销毁,得以流传下来。

因为春宫图在古代的地位,所以现在一说明朝,常常会让人联想到春宫画。明朝时春宫画发展到了顶峰时期。不仅在内宫、在官僚豪绅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间坊肆中也十分流行。明朝的春宫图因流行广,需求量大,出版商在印刷上也有了改进,春宫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从唐代到宋代,画春宫图的人不少,甚至出过少数画春宫画的著名画家,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唐伯虎。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