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伟人孙中山生平及轶事

[ 历史故事 ]

一、伟人中山

  年月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年改号逸仙,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孙中山幼年时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少年时代在美国属地檀香山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香港大学〕学医。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年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对贫穷病人免费治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

  年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月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年,先后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年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年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年月的黄冈起义、月的七女湖起义、月的防城起义、月的镇南关起义、年月的钦州起义、月的河口起义,年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年月日(阴历月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年的广州起义和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年月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月日回到上海。日,在南京举行的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年月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年月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月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月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袁世凯上台后,逐步实现其变共和为专制的阴谋。年月日,他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涣散,在袁军的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先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年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年月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结婚。同年月,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称帝。月日,爱国将领蔡锷首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护国的旗帜,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在举国人民的唾骂中一命呜呼。袁世凯死后,中国仍处于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孙中山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年月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成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年月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离粤赴沪。自此到年月,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箸述。

  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年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已经爆发。年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年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年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年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月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病剧,于次年月日在北京病逝。


二、孙中山自选墓葬地

  中山陵建于南京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生前自己决定的。

  关于孙中山自选墓址,见于史料记载的,最可靠的是他的德国医生克礼于年月日,即孙中山逝世的当天所发表的孙中山病逝报告。这份报告说:"孙中山昨日下午发表其对于诸事之最后嘱咐,并曾告孙夫人,愿如其友人列宁保存遗体,且愿葬于南京。"年月日的上海《民国日报》报导孙中山临终前与汪精卫的谈话中,更明确的提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

  孙中山是广东人,逝世于北京,为什么要选中南京紫金山作为自己的墓地呢?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多次到过灵谷寺,该寺的住持老和尚向他推荐了这块宝地。孙中山是一位接受过西方科学思想的民主革命家,不会迷信风水,何况如果不是孙中山自己先说起,老和尚也不会无端向他推荐墓地,这一说法不足信。

  还有一说是: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与胡汉民、郭汉章等人到紫金山打猎。他看到这里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曾笑对左右说:"待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杯土,以安置躯壳尔。"这种说法确有其事,但是,紫金山雄伟的气势并不是孙中山所以要葬于此的根本原因。

  孙中山一生奔走革命,五次环行世界,到过许多地方,偏偏在南京逗留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孙中山在南京的时期,正是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创立的阶段,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虽然只有短暂的三个月,却是他的理想,他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三个月,因此,孙中山对南京怀有深厚的感情。当时南京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革命尚未成功,孙中山要葬于南京,正是要鼓励同志继续努力,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其寓意是深远的。孙中山自己在临终前与汪精卫谈起要葬于南京时就指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这就明确指出了孙中山要葬于南京的根本原因。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