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出尔反尔

[ 成语故事 ]

战国时,邹国和鲁国有一回发生了战争。(邹和鲁,都在现在的山东;邹的国都在邹县,鲁的国都在曲阜。)

邹国的老百姓对这次战争不但不支持,而且对统治者心怀不满。邹国的国君穆公向孟子请教:“您瞧,我的官员将士已经死了三十三人,可是老百姓竟见死不救,谁也不愿意去替死,真是气死人!您说我要不要对老百姓惩罚一下?不过,要杀的话,则杀不胜杀;不杀吗,他们还要憎恨长官,不肯相救。您说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说:“是的,你的官员将士已经死了多人。可是,在战乱和饥荒中,老百姓老弱的死,青壮的逃,死的填满沟谷,逃的妻离子散,遭殃的至少有几千人了吧?您抱怨他们见死不救,可是您和您的官员救过他们吗?您的粮仓和府库都是满满的,官员们根本不把下面的悲惨生活向您报告,却还高高在上,任意欺压他们!曾子说过:‘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您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样回答您。老百姓们今天这样回答您,您能责怪谁?做国君的如能关心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会拥护您,并且愿意出力,甚至牺牲生命。”

这段故事,原文见《孟子》的《梁惠王》篇,其中提到的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他说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原意是:出于你的是怎样的态度,反回过来对待你的也一定是同样的态度。孟子引用这句话时,正是引用的这个意思。可是后来,这句话的意思却有了改变。现在,我们形容言行反复不定,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却又自己来推翻,另搞相反的一套,叫做“出尔反尔”。尔,就是你。说出口的是你,推翻不算数的也是你;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补充纠错
上一篇: 穿杨贯虱
下一篇: 尺短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