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入老虎的窝里,怎么能捉得老虎崽子!这句话,见于《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人(参看“投笔从戎”)。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各国。他到达鄯善(在今新疆鄯善县)的时候,鄯善王起初对他很恭敬,作为上国的贵宾招待,彼此十分友好。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同鄯善联络,由于匈奴全都的从中挑拨,鄯善王对班超的态度渐渐冷淡起来,并且产生了敌意。班超发觉以后,立刻召集同行人员说明情况,研究对策,最后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匈奴使者,降服鄯善王。当时,虽然面临险境,而且没有大队人马,同行人员只有三十六人,但是,班超勇敢果断,毫不畏惧,他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前,我们只有迅速地主动去找敌人拼命,才能获得胜利。”到了夜里,班超就率领三十六人,奔向匈奴的营地,进行袭击。班超先派十人,拿着鼓藏在匈奴营后,其余的人,各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前两侧,然后顺风放一把大火,击鼓呐喊,一同杀出。匈奴没有防备,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汉军有多少人马,吓得没命乱逃。当场,包括匈奴使者在内被杀了三十多人,还有大约一百多人被全数烧死。第二天,班超把鄯善王请来,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并且好言相劝,安慰了他一番。鄯善王这才心悦诚服,愿意同汉朝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
由于班超的努力,后来,西域五十多国,都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从四十岁出使西域,到七十一岁回到洛阳,在万里之外,艰苦工作了三十一年,对于保卫汉朝和西域各国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班超当时所说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也就成了很有意义的一句成语。后来一般都说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意即“怎么”)。
遇到艰难危险的时候,不但不怕,而且敢于冒险,敢于迎接困难,获取成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形容这种英雄行动的豪言壮语。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也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话。《北史·李远传》作“不入兽穴,不得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