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历史上的5月7日发生的大事件

中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去世

2017年5月7日(农历2017年4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去世。著名数学家吴文俊2017年5月7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邵逸夫数学奖得主吴文俊先生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8岁。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浙江嘉兴人,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交通大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吴文俊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97年获自动推理领域最高奖HerbrandAward,2006年获邵逸夫奖数学科学奖。编号第7683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吴文俊星”。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吴文俊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吴文俊生平介绍吴文俊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对数学的核心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吴文俊1919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数学所工作、在陈省身先生指导下开始从事拓扑学研究,1947年赴法留学,师从埃里斯曼与嘉当,1949年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吴文俊于1951年回国工作,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1952年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直到1980年转入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1998年转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5-1987),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1992-1994),全国政协委员、常委(1979-1998),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1993年开始任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名誉所长。从1946年到1951年,吴文俊主要从事施蒂费尔-惠特尼示性类的研究工作;从1953年到1957年,他主要从事庞特里亚金示性类的研究工作。其后,吴文俊转向示嵌类的研究。由于他在拓扑学示性类及示嵌类方面的杰出工作,吴文俊获1956年国家首届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1957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吴文俊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作分组报告(因故未能成行)。1976年,吴文俊在中国古算研究的基础上,开拓了机械化数学的崭新领域。1986年吴文俊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作分组报告,1990年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3年获陈嘉庚数理科学奖,1994年获首届香港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997年获得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厄布朗(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年轻的吴文俊在讨论班上吴文俊院士在做学术报告严济慈、吴文俊、马大猷、钱临照、杨海波和少年班学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