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历史上的6月11日发生的大事件

奥地利帝国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逝世

在161年前的今天,1859年6月11日(农历1859年5月11日),奥地利帝国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逝世。克莱门斯·梅特涅梅特涅(1773年5月15日-1859年6月11日)出生于德意志科布伦茨的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当时是奥地利驻莱茵公国的公使,梅特涅在莱茵—莫塞尔区(Rhine-Moselle)渡过其少年时期,这段随着父亲驻外的成长时期,令他也走上外交家之路。1795年9月,梅特涅与爱丽诺·考尼茨女伯爵(EleonoreKuunitz)结婚,这个婚姻给予梅特涅跻身于奥地利上层贵族社会的机缘,并且得以接近奥皇法兰西斯一世(FrancisI)。1801年,梅特涅的外交生涯开始。他初履此任便以奥地利大使的身份奉派前往德累斯顿(Dresden),极受赏视的梅特涅在两年之后又被负予重任派驻柏林(Berlin),由于奥皇对柏林大使期望颇深,希望担任此职位者既要能获得普鲁士宫廷及政要的喜爱,又要能兼具敏锐观察力及配合度高,因此梅特涅的出任,再度证明了他己慢慢进入了奥国外交政策的权力核心。1806年,当时法国及欧洲尚是拿破仑时代。梅特涅奉派为驻法大使,他结交了不少社会名流,从他们之间,梅特涅获知法国政治事务的重要报告。他也利用会议的谈判,促使法奥和约(Franco-AustrianTreatyofFontainebleau)的签订,虽然最终不能避免法奥的战争,但他利用这段时期,对拿破仑一世性格,得到深切的认识。然而,梅特涅当时却高估了1808年西班牙起事对拿破仑的影响,错估了情势并劝导奥国与法国作战,拿破仑大军终究还是在1809年7月5~6日在瓦格拉姆(Wagram)大败奥军,并且进入了奥都维也纳,是为瓦格拉姆战役。经此一役,奥地利的情势可说是黯淡无光。1809年10月8日,奥皇弗兰茨一世指派梅特涅为外交大臣,六天之后,被迫与法国签订申布伦条约(TreatyofSchonbrunn)。这时,梅特涅显示出他杰出的外交天赋。1810年11月的一天晚上,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一次假面舞会上,法国当朝权贵与各国驻法使节及夫人们应邀出席。正在巴黎的梅特涅夫人爱琳诺也应邀到场。她刚跳完一曲,又有一位个头不高、衣着华贵的先生彬彬有礼地邀她共舞。这种场合拒绝邀请是很失礼的。舞曲一起,爱琳诺就感觉舞伴的舞技拙劣,还边舞边拥着她朝客厅边走去。那人竟拖着她进入客厅暗处一间空房间,随手关上门又取下假面具。爱琳诺惊魂未定,很快又大吃一惊,此人居然是当今法国皇帝拿破仑。“夫人,很抱歉。我如此粗野,只是想问你,如果我向贵国公主玛丽·路易丝求婚,是否可得到答允?”“陛下,我……我无法知道。”“好吧,请夫人向您的丈夫转达我这个问题。请再次原谅我的失礼。”拿破仑转身迅速离去。爱琳诺像许多奥地利人一样,对让他们忍辱蒙羞的拿破仑又怕又恨,因此,她认为拿破仑刚才的这番举措极为荒唐。可她丈夫梅特涅听她说完后先略有所思,转瞬就面有喜色。在其担任奥地利驻巴黎大使时,梅特涅就了解到拿破仑因皇后约瑟芬不能生育,准备与她离婚,然后再娶一个与他地位相当的女子。估计是俄国拒绝了拿破仑向沙皇妹妹安娜的求婚,恼怒的拿破仑才转向奥地利。“如今是法强我弱。仅凭我国20多万军队,又无可靠盟友,奥地利如继续与拿破仑对抗是愚蠢的。联姻可使法国将攻击矛头转向俄国,奥地利则可以逸待劳,保存实力。”梅特涅如此这般劝说奥皇,终于成功撮合了这门亲事。奥法联姻后,1812年6月,拿破仑果然发兵进攻俄国,他要求奥地利出兵三万担任进攻的左翼。梅特涅口头应允,却让奥军回避与俄军交战;同时又暗中与英、俄及普鲁士联系,保证只要自己任奥外交大臣一天,奥地利就不会真正与拿破仑联手。拿破仑的60万大军被俄国的防御战略与严寒气候折腾得只剩3万残兵败将,狼狈而退。奥军的3万兵马却几乎完好无损。拿破仑远征俄国惨败后,梅特涅立即进行武装调停。1813年6月26日,梅特涅同拿破仑进行了一场9个小时的所谓“外交上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在这位媒人面前,懊恼地承认,自己同奥地利公主结婚,是干了一件极其愚蠢的傻事。会谈结束时,拿破仑问梅特涅,今后将会发生什么事?梅特涅说:“陛下,你是输了……现在我要走了。我认为你是输定了。”不久,拿破仑帝国果然被推翻。在重建被拿破仑打乱了的欧洲秩序的维也纳会议上,梅特涅再次大显身手。他成功地使欧洲外交中心从巴黎、伦敦移到维也纳,既提高了奥地利的国际地位,又便于居间操纵。1815年,欧洲列强在维也纳召开了分赃会议。梅特涅积极规划欧洲均势,认为俄国是潜在的威胁,反对过分削弱法国。打败拿破仑之后,俄国成了欧洲大陆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如果立刻召开“分赃会议”,俄国无疑会取得最大的利益。于是梅特涅竭力要求把会期拖到秋天,以使奥地利有时间恢复元气,联络盟友。他说服了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累支持他的意见。维也纳会议的焦点是波兰和萨克森问题,当时亚历山大一世吞并波兰,而弗里德里希三世则要求把萨克森王国并入普鲁士。这让梅特涅非常担心,因为他不愿看到出现一个强大的俄国对奥地利造成威胁,也不愿意普鲁士强大和奥地利去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再加上俄、普互相勾结,威胁着奥地利的利益。因此他积极地反对俄普的要求。为达到目的,梅特涅努力拉拢英国反对俄普。为增强英奥两国对抗俄普的力量,梅特涅又看上了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梅特涅知道法国最不愿意看到普鲁士强大起来。三国很快达成秘密协定,互相保证在维也纳会议上协调一致,共同反对俄普的要求。维也纳会议在梅特涅和卡斯尔累的主导下,对战败国法国做了前所未有的宽大处理,法国不仅保住了1792年的疆界,而且在会议期间与英奥缔结反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由于梅特涅在幕前幕后活动异常频繁,像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因此被人称为“蝴蝶大臣”。这次会议名义上是为了重建欧洲和平,实际目的却是复辟专制王朝,打压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因梅特涅及多数与会领袖都认为,民族主义及民主运动是致乱之源,并敌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他们致力使欧洲回归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原状,恢复旧秩序下的思想与制度,重新建立欧洲的保守势力。在梅特涅的强势主导下,维也纳会议订下欧洲各国以后的“协调”方针,亦种下日后四国同盟的建立。梅特涅多次主持四国同盟的会议,策划镇压欧洲各国的革命。先镇压意大利革命,并支持法国镇压西班牙的革命。总之,四国同盟在1820年以后,成为专制君主压迫各民族自由的联盟,当英、法不肯再与其合作后,它甚至不复存在欧洲协调的外形,进一步成为史家王曾才所称的“东欧三专制国家反革命联盟”。对于德意志,梅特涅认为“德意志兰”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政治统一只是一种妄想。所以当1815-1818年,德国大学生运动爆发(全德大学生为争取政治自由与民族统一而进行的一次运动),特涅视其为威胁并联合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和其他德意志邦国一同压制这项运动,以达到维持神圣同盟的目的。梅特涅于1821年5月被任命为奥国首相,本来克莱门斯可进一步实行他的抱负,但是英国在列强国际会议上的突然转变,使梅特涅在国际影响力渐低。而国内政策方面,梅特涅在国内积极实施高压统治,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以其在全国实行的书报检查制度为例:当时有不下5000种书刊被列为禁书,其中许多是有影响的名著;书报检查的范围实际上并不限于书报,还包括地图、石刻和徽章等,甚至从法国运来的瓷器上的“自由”一词也要被清除掉。随着国际及国内情势的变化,梅特涅所代表的保守势力日趋衰落,最后甚至成为人人攻击的对象,1848年3月13日,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德意志的三月革命爆发,维也纳的工人、大学生、以及市民联合起来推翻了奥地利反动政府(即梅特涅政府)。次日,梅氏男扮女装,逃往英国。三十多年来镇压欧洲一切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的神圣同盟也随之倒台。1851年,梅特涅重回到维也纳,但是没有再参与政治,而于1859年6月11日,他在维也纳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