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历史上的10月16日发生的大事件

兼仕两朝功劳卓著的洪承畴出生

在427年前的今天,1593年10月16日(农历1593年9月22日),兼仕两朝功劳卓著的谋士洪承畴出生。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败战后降清,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不盲信孔孟,提出意见,为异族满清统治汉人江山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洪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对于清朝,洪承畴在朝廷的功劳极大,可以说除了多尔衮及范文程以外,再无他人。然因其降清及参与镇压南明,其行为多为汉人所不齿。平定流寇明思宗崇祯时,流寇大起。时年,洪承畴三十七岁,任参政。韩城遭民军王左桂围攻,杨鹤调洪承畴救援,洪承畴带数百由家丁、仆人、伙夫拼凑的军队,首赴沙场,以卓越指挥解围韩城,斩杀五百余人。此后两个月里,所部号称“洪兵”,连战连捷。“托塔王”王左桂降,承畴宴请,席间杀之。洪承畴好杀降卒,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令贺人龙等设酒宴犒劳降卒,趁机杀300余人。费密说:“陕西总督某招抚数千人,某日遣降卒樵采,去其弓矢,发兵数千人围杀。降卒见状,纷纷拔木举石,奋起反抗,突围而出。从此以后,民军绝了投降之心。”然而,纵观明末农民起义,多见民军见迫佯降,围一旦解,即行反叛,张献忠屡降屡叛,正是一证,可见承畴先见之明。1631年八月,延绥巡抚死于任上,洪承畴代之为巡抚,十月授陕西三边总督。七年(1634年)任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镇压农民起义。陈奇瑜任五省总督时,悉困民军于车厢峡,受降后民军复叛。陈奇瑜下狱。崇祯八年(1635年),洪承畴接任,组织围剿卓有成效,几个月内,各地民军肃清,民军主力又被压缩至洛阳附近。斯时,民军召开“荥阳大会”,聚“十三家”和“七十二营”之众,会上李自成倡议兵分三路,一路往山西,一路往湖广,一路往凤阳。赴中都凤阳之民军,毁皇陵。六月,曹文诏受命出击,中伏身死。洪军三月间至河南时,义军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回军关内。此时李自成破咸阳,逼西安;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三入河南。明廷认识到民军流动作战,又改以分区负责,重点进攻。1635年8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崇祯九年1636年春,民军连连失利。1636年,洪承畴受命专督关中,在临潼破民军。孙传庭在子午谷大败闯王高迎祥,高迎祥败走,洪承畴俘之,送北京处死,李自成获推继任闯王,号称“李闯”。此时清军犯边,卢象升调往边境援助,中原民军复起。张献忠在南阳为左良玉击败,熊文灿理中原军务后,招抚张献忠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洪承畴大破李自成,李自成仅以18骑败走商洛,明末农民起义转入低潮。之后,卢象升受杨嗣昌掣肘,战死于巨鹿。崇祯帝不得已将洪承畴从西线调来,给予李自成、张献忠喘息之机。松山败战崇祯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卢象昇战死,崇祯十二年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系东北边防,防卫满洲。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为挽救辽东危局,崇祯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率八总兵、十三万人集结宁远。三月,皇太极率大军围困锦州。时八总兵均怀骄横,不易服从统一号令。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于是,明军控制了松山至锦州的制高点,以凌厉攻势重挫清军,局势开始好转。然而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催洪进军。洪承畴拖垮清军之方略无法实施,不得已,率军进入松山,意图在松锦与之决战。皇太极闻洪承畴至,亲率两黄旗来援,部署对明军形成大包围态势,并断明军粮道。洪承畴主张决战,各总兵却主后撤,终决议突围。突围途中,各军不待军令,争先退走,清军趁势掩杀。洪承畴率万人残兵坐困松山城,突围屡不成。翌年城陷,洪承畴兵败被俘至盛京,史称松锦之战。洪承畴被俘后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但不久后被劝服,投降。类似的故事还发生过许多次:全祖望《梅花岭记》记孙兆奎:“吴中孙公兆奎以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邪,抑未死邪?’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邪,抑未死邪?’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三十七《黄道周金声列传》记金声兵败被擒,洪承畴曰:“我便是洪亨九。”金声喝曰:“咄,亨九受先帝厚恩,官至阁部,办卤阵亡,先帝恸哭辍朝,御制祝版,赐祭九坛,予谥荫子,此是我明忠臣,尔是何人,敢相冒乎?”夏完淳十七岁被捕,洪承畴亲自审讯,夏完淳说“我闻亨九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旁边的兵士以为夏真不识洪承畴,提醒他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夏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仕清岁月洪承畴是最早提出清军入关内后首要任务就是剿灭农民军,其后,他本人为此不遗余力,献计多尔衮。随多尔衮南下,闻李自成已陷北京,明朝与崇祯皇帝同日灭亡。洪承畴建议“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多尔衮用之,终杀败大顺军。洪承畴建言将目标对准大顺军,招纳故明遗臣,很快清廷稳定北直隶、山东、山西三省之地,迁都北京。入关后,顺治皇帝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并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多铎灭南明弘光政权,多尔衮被胜利冲昏头脑,下“剃发令”,激起强烈反抗。危难之中,多尔衮于闰六月以洪承畴代多铎,授予“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洪承畴在任期间,竭力缓和满汉矛盾,以抚为主,但也镇压屠杀大批忠于明王室义士,遭天下唾骂。顺治四年(1647年),洪承畴丧父回乡守制。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奉召返京,再次入内院佐理机务,摄政王多尔衮倾心任用。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时年61岁,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兼任《大清太宗实录》总裁官的洪承畴,又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事后报闻”,出师征讨南明永历政权。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军平定云南,洪承畴疏请发内帑赈济贫民,并暂缓向逃亡缅甸的桂王余部进军,使战乱之后的云贵地区社会秩序趋于安定,生产开始恢复。八月,以年老体衰、目疾加剧请求返回北京,翌年奉旨回京,却遭冷遇。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逝世,康熙帝即位。洪承畴也已69岁,仍任大学士,于五月疏乞休。朝廷几经争论,授以三等阿达哈哈番母(轻车都尉)世袭。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卒,年73岁。谥文襄。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一份诏书中,命国史馆编纂《明季贰臣传》。洪承畴等出于“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今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辄复畏死刑生,腼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之理由被列入《明季贰臣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