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历史上的3月18日发生的大事件

朝鲜劳动党前计划财政部长朴南基被枪决

2010年3月18日(农历2010年2月3日),朝鲜财长朴南基被枪决货币改革失败。据韩联社2010年3月18日报道,朝鲜劳动党前计划财政部长朴南基,因货币改革失败上周在平壤被枪决。报道还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朝鲜当局给朴南基的罪名是“作为大地主的儿子,潜入革命队伍,蓄意置国家经济于死地”。到此为止,朝鲜自2009年11月以来实施的货币改革宣告完败。中国与朝鲜仅一水之隔,两国渊源极深。中朝经济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成功,但朝鲜至今仍是一个政府主导一切的计划经济国家。每当中国改革面临触礁的危险,那些缅怀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便往往引朝鲜为圭臬。然而,朝鲜货币改革的动机是什么?又为什么会失败?这场短暂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警示呢?首先,朝鲜货币改革的动机任何人都一目了然。我们可以借朝鲜为蓝本来重温历史,体会一下政府主导一切的计划经济是不是一种僵死的经济体制:朝鲜至今经济落后,粮食短缺,并且为避免国民知晓国界之外的世事变迁而闭关锁国。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定的灵活性向教条主义靠拢,当几乎所有领域都被强行注入了国家意志,社会主义便应验了哈耶克的预见,走上奴役之路。经济的落后迫使朝鲜于2002年实行有限度的改革,结果引起贫富分化和随之滋生的腐败,而强调阶级斗争的朝鲜中枢机构对通货膨胀竟束手无策。针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朝鲜仍然按计划经济对策试图化解,诸如将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限定为个人生产的农产品、肉类和服装,而其余工业品和进口商品必须在国营商店里出售;规定50岁以上的妇女才可以在市场摆摊经营,而青壮年都要投入“150天生产战斗”等等。但都收效甚微。最后不得不釜底抽薪,动用货币改革的下策:从2009年11月30日到12月6日,政府限令朝鲜民众按100:1的比例,到银行去用旧朝币兑换新朝币,每个家庭最高限额换10万旧朝币。这是朝鲜建国后的第五次换货币,而这次改革的目的却是为了消除贫富差距,让经济体制松动后暴露的问题重新掩埋在冰山之下。其次,朝鲜货币改革的失败是意料之中的结局。起初朝鲜货币改革的经济目的可谓一箭双雕:第一,回笼货币,减少流通性,抑制通胀;第二,横加最高限额,让通过市场增加的财富突然蒸发,用改革来剥夺超出平均水平的私有货币财产以减缓两极分化的趋势。然而,在中央银行无法独立于财政、无法有效控制货币流通量的前提条件下,朝鲜货币改革直接后果便是摧毁本国货币信用。更重要的是,货币改革并未真正触动持有大量资产和外币的权贵阶层利益,反而使勤劳致富的朝鲜平民遭受灭顶之灾,10万旧朝币的兑换限额使在经济体制松动下积累的个人财富一夜之间变成废纸。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预料到紧随货币改革之后发生的必然是市场反应,物价暴涨、市场冻结接踵而至,朝鲜不得不取缔了全国主要市场以应对危机,全国陷入混乱状态。2009年12月,寒潮接连袭击朝鲜,市场机制失灵,煤炭供应中断,中枢机关计无所出,只好拿主持货币改革的朴南基做替罪羊。最后,朝鲜失败的货币改革能给中国什么警示?我们看到,朝鲜改革的动机之一便是消弭贫富差距,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两极分化也是有目共睹,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等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7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的居民收入调查,结果发现从1988年到2007年,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与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与贫富差距相伴共生的腐败问题一时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社会财富这个大蛋糕如何划分,已经关乎政府良知的高度。社会分配的不公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行业垄断等制度不公平合而为一,使达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近三十年来一直走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起初是踩着石头过河,现在已经重拾大国自信,昂首阔步,气宇轩昂,但为什么还是不断有人质疑改革的方向,甚至怀念计划经济时代呢?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富差距最终会玷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笔者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市场化改革的不彻底。从乡镇企业试水开始的民营经济模式已经走向没落,绝大部分行业的制高点重新回到国企手里,国企改革自2004年停步,此后每一年都掀起一次大规模的“国进民退”潮流,时至今日,竟然形成与朝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近似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为此,我们难免会有疑问:将来的中国会不会只剩下货币改革这一种分配社会财富、实现公平正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