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 qiáo mài
药材名称 | 金荞麦 |
药材拼音 | jīn qiáo mài |
药材别名 | 野荞麦、铁花麦、透骨消、赤地利、赤薛荔、金锁银开、贼骨头 |
英文名称 | wild buckwheat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药用部分 | 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具白色柔毛。主根结节状,横走,红褐色。茎多分枝,具棱槽,微带红色。单叶互生,叶柄长;叶片戟状三角形,先端渐尖或尾尖状,全缘,基部心戟形;顶端叶小无柄,抱茎;托叶鞘抱茎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具白色短柔毛;花被5;雄蕊8;雌蕊3。瘦果三棱形,红褐色。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荒地、路旁、河边阴湿地。分布于江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挖根茎,洗净,晒干。生用。 |
药材性状 | 不规则团块状,常具瘤状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4厘米。表面深灰褐色,有环节及纵皱纹,并密布点状皮孔,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须根残余;瘤状分枝顶端有茎的残基。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淡黄白色至黄棕色,有放射性纹理,中央有髓。气微、味微涩。 |
性味归经 | 性凉,味涩、微辛。归肺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15~45克。用治热毒壅结所致之肺痈、咽喉肿痛,以及肺热喘咳、瘰疬、痈疮疖肿、毒蛇咬伤;脾不健运所致之食少腹胀、疳积消瘦者等。 |
药理研究 |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抑菌、消炎作用,尤其对化脓性炎症有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以及痢疾、伤寒、绿脓等杆菌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癌、解热、镇咳等作用。 |
化学成分 | 有效成分为缩合原花色苷元,也称双聚原矢车菊苷元。进一步研究证明,金荞麦的有效成分是一类原花色素的缩合性单宁的混合物。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物候期的药材中有效成分原矢车菊苷元B-2的含量,结果表明花盛果初期(10月初至中旬)含量最高。另含左旋表儿茶素、海柯皂苷元、樟脑、芳樟醇、β-谷固醇、原儿茶酸甲酯、左旋表儿茶精等。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确。 |
配伍药方 | ①治跌打损伤:金荞麦根60克,算盘子根30克,菊叶三七15克。水、酒各半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腰痛:金荞麦30克,兰香草1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妇女经痛:金荞麦60克,红糖30克。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肺痈,咯吐脓痰:金荞麦30克,鱼腥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⑤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金荞麦15克,焦山楂9克,生甘草6克,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湖北中草药志》) |
功效与作用:解痉镇痛、祛风除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与作用: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属理气药。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