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ǒu mǎ tāi
药材名称 | 走马胎 |
药材拼音 | zǒu mǎ tāi |
药材别名 | 走马风、走马藤、大发药 |
英文名称 | giantleaf ardisia rhizome |
功效分类 | 祛风湿强筋骨药 |
药用部分 | 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小灌木。根茎呈念珠状,膨大,粗壮。叶通常集于枝端,纸质,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一短柄,边缘有细锯齿,下面红色。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紫色,萼片5裂片近三角形,花冠5深裂,裂片卵形至广卵圆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子房上位,花柱线形,浆果圆形,熟时红色,具细长的果柄。花期4~7月,果期10~12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林下、山谷或溪旁等潮湿处。分布于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沙,洗净,晒干。 |
药材性状 | 圆柱形,常膨大呈念珠状,直径1.5~4厘米,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有明显的细密或粗大纵向皱纹,习称“蛤蟆皮”。皮部易剥离,厚约2毫米,用刀刮开皮层可见密布紫红色小窝点,习称“血窝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紫红色,木部发达,白色带微红,有明显的放射纹,中央有淡红紫色髓部。气微,味微苦。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辛。归肝经、脾经。 |
功效作用 |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9~15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产后血瘀、痈疽溃疡。 |
药理研究 | 走马胎含有大叶紫金牛酚、岩白菜素、三萜皂苷、11-O-香草酰岩白菜素,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β-谷甾醇等成分。制成泥状直接敷在受伤的部位上,很快就能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
化学成分 | 我国广东、广西部分地区以茶茱萸科植物甜果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根及根茎作走马胎药用,商品称“黄马胎”。其表面淡灰黄色,无“蛤蟆皮”与“血窝点”。断面皮部较厚而疏松,木部浅黄白色,射线粗。气微香,味微苦、涩。应注意加以区别。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确。 |
配伍药方 |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走马胎、半枫荷、五加皮各15g,水酒各半煎服。 ②治脚部风湿关节炎:走马胎15g,红背叶30g,老鼠耳15g,牛大力、香花崖豆藤、枫寄生各15g,链珠藤12g,牛七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 ③治产后风瘫、半身不遂:走马胎根15至30g,水煎服。 ④治产妇月内风:走马胎叶1至2叶水煎服或浸酒服。 ⑤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走马胎根60g,朱砂根、百两金各90g,掌叶榕、土牛膝各120g,浸好酒3斤,半月后使用。每曰早晚各服30至60g。兼用药酒,擦患处。 ⑥治烂疮日久:先用金银花藤、葫芦茶各适量煎浓液,洗患处,后敷上千走马胎叶药粉。 ⑦治崩漏:走马胎叶1叶,莲子草60g,水煎服。 ⑧治下身风湿腰腿痛:走马胎、半枫荷、钩藤根、黄花倒水莲、香花崖豆藤、小柘树、络石藤各15g,豺皮樟10g,当归12g。配猪蹄1具煎服 |
功效与作用: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功效与作用:泻肺平喘、行气消肿。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养心、安神。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功效与作用: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牡蛎收敛固涩。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