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yào
药材名称 | 山药 |
药材拼音 | shān yào |
药材别名 | 淮山、山药蛋、山薯 |
英文名称 | Chinese yam |
功效分类 | 补气药 |
药用部分 | 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缠绕草本。根茎直立,圆柱状,肉质肥厚,长可达1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有多数须根,质脆,断面白色,有粘性。茎右旋,细长,常带紫色,有纵沟纹。叶互生,至中部以上对生,叶腋常有珠芽(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通常3裂,基部戟状心形,叶脉7~9条,基出。花极小,单性异株,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花序轴多曲折,雌花序下垂;花被片6,背面被棕色毛,并散有紫褐色腺点,雄花有雄蕊6枚。蒴果表面被白色粉状物。种子具褐色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向阳山坡林边或灌丛中,常有栽培。主产河南、陕西等地。 |
采收加工 |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
药材性状 | 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厘米,直径1.5~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粘。光山药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肾经。 |
功效作用 |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15~30克,内服煎汤。用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治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
药理研究 | 现代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有促进骨折愈合,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增强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 |
化学成分 | 含多巴胺、山药碱、槭素Ⅱ、豆固醇、胆甾醇、盐酸山药碱、麦角甾醇、奎宁酸、菜油甾醇、胆固醇、薯蓣皂苷元、尿囊素、菜油固醇、二十六酸、β-谷甾醇;另含游离氨基酸,淀粉、鞣质、粘液质、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慎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药、白术各30克,人参0.7克。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②治湿热虚泻: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③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④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⑤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
功效与作用: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功效与作用:泻肺平喘、行气消肿。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养心、安神。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功效与作用: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牡蛎收敛固涩。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