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liú pí
药材名称 | 石榴皮 |
药材拼音 | shí liú pí |
药材别名 | 石榴壳、安石榴、酸石榴皮 |
英文名称 | pomegranate bark |
功效分类 | 敛肺涩肠药 |
药用部分 | 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成熟果皮。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通常青灰色或淡黄绿色,有纵皱纹及横皮孔;幼枝近圆形或微四棱形,顶端常呈刺状,无毛。叶对生或簇生,具短柄;叶片矩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椭圆形,先端渐狭,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有隆起的主脉。花梗单生或数朵生于小枝顶端或叶腋,花大;花萼钟状,肉质而厚,红色,下部与子房合生,顶端5~8裂,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外面有乳突状突起,宿存;花瓣红色,与萼片同数而互生,倒卵形,基部渐狭,有皱纹,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筒喉部周围,花药淡黄色,椭圆形,背着;雌蕊1,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上部6室,具侧膜胎座,下部3室,具中轴胎座,花柱单一,有时3枚分离,柱头2~3裂。浆果近圆形,果皮肥厚革质,熟时红色或黄带红色,顶端有宿存花萼,内具薄隔膜。种子多数,倒卵形,有棱角,具红色肉质多汁的外种皮,内种皮革质,坚硬。花期5~6月,果期7~8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向阳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为庭园常见的栽培树种。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晾干或晒干。 |
药材性状 | 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无臭,味苦涩。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酸、涩。归大肠经。 |
功效作用 |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9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用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等。 |
药理研究 | 治疗消化功能紊乱失去平衡所致腹泻。其煎剂体外实验具抗菌、抗病毒作用;石榴皮碱是驱虫的主要有效成分,对绦虫的杀灭作用最强,能使其肌肉陷入持久收缩。 |
化学成分 | 含石榴皮苦素、鞣质、蜡、甘露醇、黏液质、没食子酸、苹果酸、果胶、菊糖、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等。 |
使用禁忌 | 用量不宜过大。痢疾积滞未清者慎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暴泻不止及痢赤白:酸石榴皮,烧存性,不以多少,干为末。空心,米饮调下6克。(《袖珍方》引经验方) ②治烫火伤:石榴皮研末,加冰片、麻油调匀外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③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 ④治冻疮久烂不愈: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烧灰存性,研末敷。(《本草汇言》) |
功效与作用: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功效与作用:泻肺平喘、行气消肿。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养心、安神。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功效与作用: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牡蛎收敛固涩。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