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青山绿水一古陵

9个月之前 4 [ 说明文 ]

童谣中唱道:“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也许是个巧合,距湖南省石门县城东南八公里处就有座山,叫夹山;山中有座庙,叫夹山寺;庙里也有个和尚,法号奉天玉。

常在书中看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圣旨”,在中国古代,皇帝至高无上,且自称“天子”。而佛家人六根清净,只可一心皈依佛祖,怎么可以“奉天”?否则,犯下大忌,死罪难逃。可这个和尚竟自比为天子般“奉天承运”,他究竟是谁?

青山绿水间,除了草木与奇石,还藏着一群古式建筑。这些古建筑的前身是享誉海内外的楚南名刹夹山寺。由于战火,它曾毁于一旦,现在的建筑是后来修复的。而奉天玉和尚,便曾修行于此。

来到夹山森林公园,公路右侧的一座宫殿,传说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新顺王”、后来攻下北京自称“大顺皇帝”的李自成(即后来的“奉天玉和尚”)的归宿——“闯王陵”。

围绕闯王陵园一周的3米多高的围墙称陵卫。陵卫是朱红颜色的。踏上石阶,头顶的“闯王陵”镏金牌匾是199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长刘重日先生的题词。

穿过陵卫,置身于陵园中。与外面的雄壮相比,陵园内部平添了一份清静。整个陵园占地30亩,呈长方形构造,气势宏伟。正对陵门的是座石桥,这石桥虽说并无天堑变通途的气势,却与陵园淡雅的氛围相互辉映。桥下,流水清凉;桥上,雕龙刻凤。桥的左右两侧各十米处,是僧人们穿行的走廊。朱红的柱子配着青石墙壁,再加上穿过墙上窗格扑入眼帘的自然风光,诚然一幅美丽的画卷。桥体和周围的风光浑然一体。我却只大步向前,离开了这座石桥——并非因为它不美,而是我想尽早领略一下“闯王陵”主体——“陵寝”的秘密。

过了石桥,穿过两边威武庄严的雕像群,便来到神台。这神台,不过由普通石块铺砌而成。台阶上既无地毯,也无精美图案。不过,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而且神台寓意深远。神台的台阶总共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有22级台阶,暗寓闯王出生到当农民的22年;第二部分由17级台阶组成,暗寓闯王南征北战的17年;第三部分共有30级,暗寓闯王出家为僧的30年。神台总共69级,便展示了闯王的一生。

当结束了“闯王的一生”——走完了神台之后,跟前是一片宽敞的平台。平台上,闯王的陵寝拔地而起,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而陵门前一只驮碑的焱质则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老人们说:摸了它的头,万事也不愁:摸了它的牙,鬼神也不怕;摸了它的嘴,有钱也有米;摸了它的肚,添福又添寿——这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却也是闯王生前的希望。

摸完焱质,正式进入闯王的墓室。与一些帝王将相死后的奢华相比,这陵墓相去甚远。灰白的墙体,古老的柱子,没有一点金银闪耀。不过,真正引入入胜的是墓室本身的历史。这个由1980年开始发掘的陵墓是一墓三穴的形式:中间一/J、穴,两边各一穴。这种墓葬形式,唯有在陕西米脂县才有(李自成正生于陕西米脂县)。中间的一小穴,由约40厘米的黄土奠基,用条石铺砌。墓中出土了一只明代青花瓷,瓷中盛有和尚尸体火化后的“舍利子”。由于天灾人祸,左穴已被破坏,发掘时只有一块陪葬的“圹符碑”幸存。右穴中,埋的则是当年奉天玉和尚圆寂时的坐化缸。

步行出了墓室,在一块石碑上浏览,“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的诗句冲人眼帘,不禁让人想起闯王征战时的悲壮与蒙迈。

关于李自成归宿的争论,还有湖北九宫山一说。不过,奉天玉是否是李自成,李自成是否为僧在夹山,是个谜也好,是事实也罢,并不妨碍我们对闯王陵的神往。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