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善意谎言”温暖了这个冬季

9个月之前 3 [ 日记 ]

2013年12月19日,在辽宁沈阳,一位老人被一位小伙子的电动车撞倒。老人被撞倒后,骑电动车的小伙子马上将倒在雪地里的老人扶起,一边连忙说对不起,一边询问老人是否感觉有什么不适。附近一位在车站等公交车的女士也跑了过来,对老人表示关心。但老大爷却对小伙子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

有位路人说,当时他感觉老大爷的腿肯定被撞青了,站起来挺费劲,走路也一瘸一拐的。他当时特意去问了老大爷,为什么要让小伙子走。老大爷说,其实雪天不好刹车,算了,互相理解一下,感觉自己没啥大事,不能干讹人的事儿。

新闻后续

被撞的王大爷今年60岁,是名保安,每月工资1700元左右,要负担其和老伴两人的生活,根本没有医保,甚至连养老保险都没有。据了解,他当时说那话只是为了给撞人的小伙子解围,现在只能自己热敷伤腿缓解疼痛。

理性发声

“”可嘉,但不宜模仿

王大爷彼时的“高尚抉择”,其实充斥着不可预知的风险。试问,倘若事后被查出身体有碍,王大爷又该找谁赔偿?须知,老年人的年高德劭,不应以让渡合法权益为代价。被撞后要求检查甚至索赔,显然是合理诉求。当人们给所谓“善意谎言”大力点赞,实则隐约蕴含着某种道德胁迫的意味。将王大爷塑造成绝对正确的模板,是否暗示其他老年人在处理类似情况时,也要主动放弃“进一步追究”的权利?大家厌倦老人碰瓷久矣,但鼓动老年人放弃纠纷追偿,总归不合时宜。

化解道德风险需要多重“保障”

随着若干“扶老人遭讹”事件被反复报道、议论,面对跌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确实已经被渲染成一个两难的道德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轻松摆脱了两难困境的温馨场景,确实容易让人顿生感慨。道德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但如果践行道德伴随着过高的风险,道德就变成了凡人难以企及的高蹈境界。因此,设计一系列“保障”,使大多数人都能在放心地帮助他人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道德成就感,是促使一个社会走向正常、健康的重要保障。

理解是的真谛

“雪中被撞老人”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体谅是相互的,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管他是年迈还是年幼,都不会单方面地要求别人理解、体谅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王福顺老人所作出的榜样意义便远不止“不干讹诈他人的事”这么简单。一个社会需要更多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这一代的老年人以自己的道德观为整个社会划出底线,那么整个社会道德才会有所改观。

补充纠错
上一篇: “萌物”成长记
下一篇: 2007年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