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前门采访

9个月之前 6 [ 日记 ]

前門采訪年2月14日

星期六

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前门大街是北京古老的商业街道之一,聚集着大小29家老字号和63条各类胡同。由于商业的发达,前门大街两侧出现了鲜鱼口、猪(珠)市口、煤市口、粮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门大街这才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饮食文化也是前门大街的特色,咸丰五年年)这里开设“便宜坊烤鸭店”;同治三年年)肉市“全聚德挂炉烤鸭店”开张迎客;光绪年间“致美斋”的馄饨、“九龙斋”的酸梅汤、“六必居”的酱菜、“正明斋”的满汉糕点等著名食品商店均在此。民国以后,以卖酱羊肉著名的“月盛斋”也迁到前门大街,更加丰富了这里的饮食种类。改造后更添京味。前门大街与现代化都市对比鲜明,灰砖青瓦是其主色调,街道两旁的建筑高矮错落,采用许多浮雕装饰,上有花、鸟等饰物,以中式风格为主,其间点缀几栋西式风格的洋楼,让游客在这里不至于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也为这条国际商业街增添些许异域风情。而最具特色的当属立在两侧颇具“京味儿”的新式路灯,“鸟笼”、“拨浪鼓”、“糖葫芦”三种式样的118个仿古路灯依次从前门楼子到珠市口排列。“鸟笼”路灯高约3米,金色灯杆向两侧探出,分别吊挂着金边白罩的1米左右的“鸟笼”当作“灯伞”。“拨浪鼓”青铜色灯杆是它区别于“鸟笼”的地方,灯上方由小到大摞着3个“拨浪鼓”式“灯伞”,白色“鼓面”儿,青铜色“鼓身”,两侧的“小鼓槌儿”更显可爱。“糖葫芦”顾名思义,就是在竖长的玻璃灯罩中,由8个大小匀称的红灯穿起一

串大大的“糖葫芦”,黑夜之下这里的景色一定相当漂亮。

铛铛车是老北京对有轨电车的称呼。因为它的车头挂了一只铜铃铛,司机只要一踩脚下的踏板,铃铛便会发出“铛铛”的声响,提醒行人闪避车辆。这也算是北京第一代现代化交通工具。然而,铛铛车有着一个多灾多难的开端:其实,北京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而铛铛车多灾多难的命运也正是从刚刚冒头的那一刻开始的。伴随着1897年北京马家堡火车站的建成年德国西门子公司从这里向永定门修建了一段有轨电车线网及轨道,甚至连有轨电车都已经配备到位。然而,没等它见到20世纪的曙光年,义和团的斧头便砸向了这段刚刚落成的网轨。顷刻间,中国第一批现代化有轨电车荡然无存。

之后,几经挫折,中国第一批有轨电车的通车运营终于在1906年被天津抢了先,以后几年,上海、大连的有轨线路也纷纷竣工运营。直到1924年12月17日,历经多方举步维艰,绕过商户闹事,躲过人力车夫抗议,克服多少坎坷与干扰,北京终于也迎来了有轨电车隆重的通车典礼。典礼举行的地点正是在前门。

我们在景色优美的前门遇见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面目慈祥,经打听,这位老爷爷叫李宝军,是一位回族人,也是一位漫画家,以前曾经在中央美术院工作过。老爷爷为我们每个人画了一幅画像,一边走一边画,好像丝毫都没有紧张感,画得像真是惟妙惟肖,真是牛年的“牛人”呀!说罢,我们决定和这位老人一起拍照,老人带我们来到了一扇门前,这扇门上有着春联,只是,和现在不同,现在的春联都是贴上的,而这扇门上的是写上的,黑色的底,金黄色的春联,显示出了老北京的气息,在这扇门前留下了我们美好的记忆,好像回到了50年前的北京。

前门里,有着北京数不清的老字号: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火锅,内联升的鞋,马聚源的帽,张一元的茶叶,同仁堂的药,瑞蚨祥的布,亨德利的表,谦祥益的绸缎,正明斋的糕,六必居的酱菜。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唱北京老字号的哥:六必居的酱菜,色泽就是鲜,酱味那个浓郁,香里透这甜,老字号,就是那个白糖泡的那个蒜,回味哪个无穷惹人爱,全凭那老缸腌……这首歌,反映了前门里老字号之多,以及老字号年代的久远。

刚一走到前门,看到铛铛车,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京味”,灰色青瓦房,特色小吃,各种衣服,真是使人眼花缭乱。

前门,使人回味无穷。

补充纠错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