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二)

9个月之前 3 [ 读后感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二)

最近无意中从网上得知:《恰同学少年》正在央视开播,立马进5Q搜索,还真有这部电视剧,点来下载却发现只有12至23集。并且下了一天才2.8KB,如此的慢,要下得何年何月呢?后来从同学那里得知,可以进入学校图书馆网,在线观看,这样不需要下载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描写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涯的大型青春剧《恰少年》,除了立意新颖、清新自然外,还有很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主题。

剧中展现的是民国初年,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让贫困学生求学,实行“全免学杂费、食、宿费,发放津贴”的优惠政策,招收优秀学生学习师范。如今,国家富裕了,经济也大发展了,然而优惠政策却全没了,学费反而上涨了数十倍。可喜的是,前不久的两会公布六所师范将实行免费入学。这个新举措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使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上大学的孩子多一个光明和轻松的选择,同时也会在社会上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剧中的招生考试。试题公开——“论小学教育”,既考了文化基础,又贴近专业,还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能力。想到如今北大研究生复试改革更加挑剔,不再是“一卷定状元”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动机。未来北大研究生规模不像现在这样动辄万余人,将根据“创新型领导人才”所需要的素质,挑选出具备这种潜质的学生予以培养。将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雕细琢一批能够登上时代塔尖的杰出人物。

徐特立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师“教育学”的兼职教师¸徐特立的第一堂课是带一年级学生到乡下一所小学去现场参观,感受“什么是小学教育”?另一堂课是据学生写出的文章,选择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整个课堂热烈而活跃。这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却遭受到驻校“督学”的强烈反对。那怕是今天来看,也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不幸的是,当今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为什么?因为这样教课最省事,无论教师的水平如何,也都能应付过去。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归功于当时一师范先进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其兴趣爱好,而没有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伟人后来辉煌的成就。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这是值得一些人深思的。中国之教育将如何走,又该走向何方?“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掘特长”我想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剧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之处。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