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读书,获取知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从书本获得,一个是从社会这部百科全书获得。当然有两个大课堂,一个是知识的殿堂,一个是社会的大课堂。无论哪种读书方式,要想读进去,领略知识的风光,必须有一种宁静的心境,一种空灵的意境,一种恬淡的境界。
读书,看似很容易,只要识字,便可信手拈来,展目观之,一读为快。其实不然,要想真正读进去,从中吸取知识的博大、精深,以增长自己的才干,规范自己的言行,高尚自己的品行,做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来,确实需要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当然离不开下一番苦功夫。
读书需要一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态度,需要达到一种痴迷、曼妙的境界。王国维先生说过人生需要达到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如此,要想走进书中,吮吸知识,充实头脑,也需要进入三种境界:一是进入一个清净、宁静、恬静的心境;二是进入一个恬淡,清纯,超然物我,宠辱皆忘,聚精会神的;三是进入一个细细品味、咀嚼,掩卷沉思,感悟其妙的悟境。“心之官则思”,能否读进去,取得较好效果,关键在于思考。
心境,是指一种平和的心态,有一颗平静、平淡、平常的心。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读书目的,需要有强烈的对知识的渴望。从思想上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把读书做为一种生命的需要,人生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病了要吃药一样。没有对知识的渴求,是难以读进去,只能是浮光掠影。
读书需要静下心来,营造一个自然、轻松。宁静的环境。氛围。不为名所困,不为利所扰,不为物欲横流所染,不为灯红酒绿所诱惑,不为时尚的喧嚣所羁绊,一门心思,一个心眼,爱不释手,如醉如痴。读出悠然,快乐,雅兴。恰是在三月的柳林追逐柳莺,亦如在五月的田野与苍翠共舞,展开理想的翅膀,放飞睿智的慧眼,打开思索的闸门,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好的读书心境需要做到五心,即入心、上心、热心、诚心、耐心,关键是决心和毅力。心情浮躁,坐不下来,是无法读出书的滋味的。读书需要细心,每个字都要研究,每个词都要理解,每句话都要分析,字斟句酌,把知识印在脑子里。
读书不是消遣,也不是休闲,而是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需要艰苦的劳动。在读书的人生词典里对读书的释义就是两个字——刻苦。亦即“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境不仅是聚精会神之境,更是心领神会之境。是走进书中,全身心投入之境,是出神入化,有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之境。走进书中的目的是让知识走进读书人的心中。走进书中,思绪随着哲理的升腾而舒展,情感随着情节的跌宕而绵延。知识的深邃、博大、奥妙无穷,将心灵点亮,蓊染出不尽的绚丽和璀璨。
一书在手,犹如迈进知识的伊甸园,采摘思想、文化、科技的流光溢彩的硕果,吮吸知识的鲜艳芬芳,是何等的美不胜收!犹如驾驭一叶扁舟,在知识的海洋傲游,与先哲对话,和圣贤晤谈,聆听他们的精心教诲,此乐何极!
悟境乃品悟、感悟、醒悟之境。是感出其理,悟出其道之境;是消化、理解、领会、把握、运用之境;是读懂生命,读懂人生之境;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所以读书之贵贵在品味,掩面而思品出书香书味、书魂。读懂社会,世事洞明;读懂历史,人情练达。读懂过去、现在和将来,读出新的视野,胆魄,乃至雄才大略。
读过之后,掩卷沉思,心灵上多少空灵与妙曼,多少艰辛和苦涩,多少启迪和鞭策,多少鼓舞和激励,如栉甘露,如沐春风,心灵田园花团锦簇,而唯有那书香散发出来的浓香,沁入生命之中,成为生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