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家》读书笔记_外国名著读书笔记

10个月之前 7 [ 笔记 ]

《家》是巴金在1931年作为激流三部曲之一写成的。巴金在这部小说中刻画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封建地主家庭中不同人物不同的性格、行为、心理特点、遭遇等,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封建宗族社会和封建地主家庭崩溃的局面,暴露和批判了封建主义的罪恶,也让我们看到当时中国社会新文化与旧道德矛盾对人们的影响和冲击。高老太爷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唯我独尊,独断专行,掌握着家庭的财产权,支配着晚辈们生死存亡的命运。在高家,他以所谓的“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封建伦理道德作为统治家庭的精神支柱,妄图用这些封建训条把家族中每个人都禁锢起来,残酷地剥夺青年男女的自由幸福。当高老太爷死去时,也意味着这个家族宗法制的大厦快倒了。因此,《家》中的高老太爷及其封建地主家庭的没落是当时中国整个封建宗法制度崩溃的缩影。

觉新,是新旧矛盾下的悲剧人物。在读《家》时,最让我痛惜和同情的就是觉新。他年轻也受过好的教育,梦想出国深造。但是,封建宗法家庭制度却扼杀了他的梦想。他作为长房长孙,在父亲去世后,不得不支撑起门户的重担,他的命运就这样被规划好了,而且他无力反抗也无力改变。他奉行着托尔斯泰式的“不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为了避免家庭冲突,他常常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为了换取长辈们的欢心,他也学会随波逐流;迫于祖父的命令,他劝说觉慧不要参加学生运动,劝说觉民接受包办婚姻;当与他从小就青梅竹马的表妹梅回来时,他又没勇气帮助她;当长辈们封建迷信要求妻子出城分娩时,他一点也不反抗,以致妻子断送了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觉新在封建伦理纲常和家族宗法制所构成的十字架下,艰难地行走,无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位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觉新是一个心地善良,不自私自利的人,这使他不会堕落到克安、克定一类的纨绔弟子圈中去。觉新这一人物形象正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中一些有接触新知识,曾有自己梦想的但在封建家长压迫下无可奈何、不抵抗也无法抵抗的青年。鸣凤、梅、瑞珏是封建礼教下的女子。在中国封建家庭中,地位最低的是妇女,她们经受封建礼教最严格的约束,承受着生活最深重的苦难。鸣凤因不愿嫁给一个封建老头子而投湖自尽,宁死不屈。梅被包办婚姻而与表哥觉新分离嫁到外地,不久又守寡了,最后因哀伤过度生病而死。瑞珏,一个心地善良的贤妻良母型女子,最后被所谓的封建迷信信条所杀害。

觉慧,新青年的代表。觉慧是第一个在高家摆脱冷气,敢爱敢恨敢于反抗专制家长的青年。他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熏染,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他崇尚自由、民主、科学、进步,积极参加《黎明周报》宣传新思想,抨击就思想。鸣凤投湖、梅表姐、瑞珏嫂嫂被封建礼教杀害的事实更激发了他对封建势力的憎恨,他决定要冲破这个“狭的笼”,去寻找“新天地”。另外,觉慧的反抗不是孤立的,觉民和琴、《黎明周报》的伙伴们都和觉慧一起反抗封建旧思想,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进步。因此,以觉慧为代表的新青年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一代觉醒青年的文化心理。他们是社会新的力量,他们的思想与行动,体现了“五四”反封建的时代精神。

《家》是巴金“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没落封建家族的历史现实。今天,当我们翻读《家》时,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一些情况,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青年对于新生活及美好未来的渴望和追求。正如巴金于1953年3月4日在新版后记中写道:“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是的,青春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主题,在历史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向上进步的青年,不管是古代的青年,还是《家》中的青年,还是今天的我们,我们都一样,为了理想,为了未来,不断地奋斗,不断地探索,其中也许有过迷茫和彷徨,但是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始终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勇敢地追求着幸福。所以,青春是美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谱写属于我们的青春乐章吧!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