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古代的近视眼诗人

[ 历史故事 ]

当下,国人中近视眼患者十分常见。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占总人口的近50%。2021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已超60%。近视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因素,这与国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用眼习惯不良有很大关系。

可古代是没有电子产品的,充其量也就是点灯熬油看书写字,或者是借用月光雪光萤光,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发奋苦读。可古人中的近视眼也不罕见,一些出了名的文人雅士也是近视眼。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近视眼,这从他的几首诗中可见一斑。白居易在《眼病二首》诗中,历数了近视的症状:

散乱空中千片雪,

蒙笼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

不是春天亦见花。

赏花看雪,朦朦胧胧,恍如雾中观景,形象地表达了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况。他还写有《病眼花》一诗,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近视看书写字的痛苦之状:

头风目眩乘衰老,

只有增加岂有瘳。

花发眼中犹足怪,

柳生肘上亦须休。

大窠罗绮看才辨,

小字文书见便愁。

必若不能分黑白,

却应无悔复无尤。

到年岁大了,近视加上花眼,更为痛苦。经常暗昏昏眼前花发,越来越厉害。大的东西方能看得清楚,小字的书典因为模糊不可辨,见了就发愁。由此可见,白居易属于高度近视眼了。

他还在《眼暗》诗里,表达了自己年少时不知道保护眼睛的懊悔:

早年勤倦看书苦,

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

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

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

唯应闭目学头陀。

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地保护眼睛,等老了什么药方都不起作用,只有舍下书籍,闭目养神,学那老僧入定,苦苦修行。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据考证也是近视眼。我们从他的一首《读书》中不难看出端倪: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

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他本是一介寒儒,年轻的时候就手不释卷。现在眼力不济,可读书的意趣一点没有消泯。公元1056年,欧阳修为即将去扬州赴任的刘敞(字原甫)送行,写下清新别致的《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并迅速流传开来,首句:“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意境虽美,却招来后人质疑:晴朗天气,站在平山堂上,四面风光尽收眼底,清清楚楚,绝不会隐隐约约,何来“山色有无中”?好事者于是得出大胆结论:欧阳修是近视眼!

不过,从“南渡词人”代表人物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可以得到佐证。其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在政府数年,每进文字,亦如常人,不以为异。贵人真自有相也。”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他在政府当差,因为近视,读书阅文尤为艰辛。欧阳修采取的方法是让仆人把书籍、公文读给他听,没有影响到读书和公务。欧阳修近视程度可见一斑。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名臣王安石,据考证也是近视眼。因为眼睛近视,他生活相当不便,据传吃饭只吃眼前的菜,因为太远的就看不清了。一次,宋仁宗招来一些大臣来皇宫赏花钓鱼,因为分辨不清,王安石把鱼饵当成了点心吃。王安石的名作《梅花》今人耳熟能详: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