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热血太监寇连材

[ 历史故事 ]

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光绪末年,甲午海战失败,失地赔款,国日弱,官益腐,处处可见亡国之败象。百日维新失败,六君子被斩首在菜市口。那时候,寇连材已是不大不小的“红太监”了,担任梳头房太监、奏事处太监、会计房太监,因其心灵手巧,聪明机敏,仪表不俗,谈吐得当,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每年竟有二三千金的收入。慈禧为二十四小时监督光绪,就派寇连材去做光绪身边的太监,这也使寇连材有更多机会了解当时朝廷的腐败,官吏的无能,后宫的黑暗,慈禧的专横,国家的衰败。这位二十多岁的小太监正义在胸,决心以身报国。

他先是哭谏。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十的早晨,慈禧刚刚起床,尚未下地。这时候,没有人敢惊扰老佛爷。寇连材却突然跪在老佛爷床前,痛哭流涕。寇连材发自内心地痛哭,他是哭国家,哭朝纲,哭皇帝。他说:“皇帝虽为天子,曾不及一孤儿。”

慈禧听到哭声呵斥道:“为何大清早一睁眼就闻哭声?”老佛爷讲究吉利。寇连材把头磕得山响,应声答道:“国家危难到如此地步,老佛爷您为何不图国强?即使您不为祖宗天下着想,难道也不为自己打算吗?”没等寇连材说完,慈禧就不高兴了,但她并未深想,一个在自己身边多年,深受自己重用的太监胡言乱语,当时她只认为他患上了一种狂疾,未等寇连材说完,就将其骂了出去。

哭谏不成,寇连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谏。

他先向内务府请了五天假,回到家乡与父母诀别,又把自己在宫中的一本记事册交给兄弟保存,之后回宫,将自己的积蓄分给周围的小太监,然后关上房门,伏案疾书,向慈禧上了“条陈”,一共十条,条条都是犯大忌的、捅在老佛爷心口上的,条条也都是陈述国之大难、大灾的。梁启超先生在其所着的《烈宦寇连材传》中说:“一请太后勿揽政权,归政皇上;二是勿修圆明园以幽皇上。其余数条,诸不甚能详之,大率人人不敢开口之言。最奇者,末一条言皇上今尚无子嗣,请择天下之贤者立为皇太子,效尧舜之事。”

寇连材忠烈之心可鉴。

慈禧阅奏,仅读至一半,勃然大怒,认为寇连材不过是一个小小太监,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折?其后必有人!便厉声喝道:“你上的折子是自己写的,还是背后有人主使?赶快从实招来,饶你不死!”慈禧谬甚!这种直言,清末王朝岂有一臣敢呼?岂有一人敢言?

寇连材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地说:“是奴才自己写的!”慈禧不信,让寇连材当场将奏文背诵一遍。寇连材义正辞严,毫不含糊,将奏文从头到尾背诵一遍,连条陈中的许多错别字也依错而背。令老佛爷刮目相看,方知此太监不可小觑。

慈禧威逼道:“本朝成例,内监不得预政,预政者斩,你可知道?”

寇连材朗声答道:“奴才知道。奴才绝不怕死,怕死也不敢上条陈。该给老佛爷说的都说了,虽千刀万剐在所不辞!”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人潮如涌,戒备森严,一辆木笼囚车内站着一位年轻人。这位神情镇静、不慌不乱的死刑犯就是太监寇连材。那天菜市口之所以人山人海,人们要看的就是太监挨斩。

宣武门外的菜市口,什么人都杀过,砍宫里太监的头,还是头一次。

寇连材“出红差”把整个北京城都搅动了。宫内的太监们能溜号的,能请假的,都悄悄地拐到宣武门外为寇连材送行。

寇连材披着红彩的木囚车出宣武门一路南行。他既没大骂,也没高唱,一路上默默无语,只是睁大双眼看着前方,连商铺摆在门口的断魂酒、送行酒都没看一眼,更不用说喝一碗。

到了菜市口十字街头刑场当中,寇连材面不改色,腿未软,声未颤,腰未弯,头未低。他整好衣冠,朝紫禁城方向拜了九拜,又向远方的父母行了叩头大礼,然后坦然上路。

他从手指上脱下一只碧玉指环,赠予刽子手,说了四个字:“费心从速。”又解下身上的一块玉佩、一块金表赠予来为他送行的太监。

刽子手以酒喷刀,雪亮的鬼头刀闪过,寇连材人头落地。谁都没想到,寇连材一腔热血喷薄而出,直喷到数尺之远,吓得围在刑场边上的兵勇一个个抱头鼠窜,把行刑的刽子手也吓呆了——他们砍下的人头可以堆成丘,但从没见过人头落地后热血直喷的情景。等到放倒尸体,竟然再也不流一滴血,一腔热血全部喷尽。旁观者无不为他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许多人泣不成声,更多人被惊得目瞪口呆。此事在北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