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ó fú mù
药材名称 | 萝芙木 |
药材拼音 | luó fú mù |
药材别名 | 鱼胆木、山马蹄、刀伤药、山辣椒、山胡椒、萝芙藤、假辣椒、羊姆奶、毒狗药、假鱼胆、火烙木、通骨消、羊屎木、甘榕木、三叉虎、地郎伞、十八爪、红果木、百花矮陀、麻三端 |
英文名称 | devilpepper |
功效分类 | 清热泻火药 |
药用部分 | 来源于夹竹桃科植物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 (Lour.) Baill.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直立常绿灌木,高可达3米,具乳汁,茎下部枝条有圆形淡黄色皮孔,上部枝条有棱。单叶对生或3~4叶轮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微波状,长4~16厘米,宽1~3厘米。聚伞花序顶生,花萼5深裂,花冠高脚碟形,白色,花冠筒内有许多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心皮2,离生。核果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0.5厘米,成熟后紫黑色。花期3~12月,果期5月至翌春。 |
产地分布 | 生于坡地、林边、旷野潮湿处及灌木丛中。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收,去掉泥土,晒干。 |
药材性状 | 根圆锥形,长15~30厘米,直径1~3厘米,主根下常有数分枝。表面灰棕色或淡棕色,具不规则的纵沟和脊线,栓皮易脱落,露出暗棕色皮部或皮部脱落露出黄色木质部。质坚硬,切断面皮部窄,棕色,木质部占极大部分,淡黄色,年轮明显。茎圆柱形,下部直径0.5~2厘米,向上渐细,表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散生多数灰白色圆形凸起皮孔。质坚硬。气微,味苦。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有小毒。归经未知。 |
功效作用 | 清风热、降肝火、消肿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眩晕、痧症腹痛吐泻、风痒疮疥、肝炎、肾炎腹水、跌打内伤、蛇伤。 |
药理研究 | 萝芙木所含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萝芙木甲素有较弱的镇静作用。 |
化学成分 | 萝芙木根含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利血平、利血胺、育亨宾、坎尼生、罗尼生、蛇根亭碱、萝芙木素等。萝芙木中尚含有熊果酸。海南萝荚木的根含有萝芙木碱,魏氏波瑞木胺(碱),斯配加春,萝荚木亭碱,双斯配加春,大斯配加春。 |
使用禁忌 | 有胃病及气血虚寒者忌用。 |
配伍药方 | ①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耳鸣、腰痛:萝美木30克,杜仲15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②治喉痛:十八爪根适量。切细,嚼含。(《贵州草药》) ③治感冒头痛,身骨疼:假辣椒、土茯苓、土甘草(又名天星蔃、白点秤)各60~90克,煎汤,每日分3次服。(《广西药用植物图志》) ④治湿热黄疸:萝芙木15克,金钱草30克,小蓟25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
功效与作用:解痉镇痛、祛风除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与作用: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属理气药。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