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ú gēn
药材名称 | 芦根 |
药材拼音 | lú gēn |
药材别名 | 芦茅根、苇根、苇子根、芦头 |
英文名称 | rhizoma phragmitis |
功效分类 | 清热泻火药 |
药用部分 | 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高大草本,具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型,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小穗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两性花具雄蕊8枚,雌蕊1枚,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 |
产地分布 | 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
药材性状 | 鲜芦根:长圆柱形,有时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厘米。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毫米,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干芦根: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甘。归肺经、胃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15~30克,内服煎汤,治疗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黏滞不快者: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临用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
药理研究 | 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
化学成分 | 含薏苡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5%),脂肪(l%),碳水化合物(51%),天冬酰胺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脾胃虚寒者慎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胃热消渴:芦根15克,麦门冬、地骨皮、茯苓各9克, 陈皮4.5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②治百日咳,咯血:芦根30克,卷柏6克,木蝴蝶6克,牛皮冻7.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大叶性肺炎,高热烦渴,喘咳:芦根30克,麻黄3克,甘草6克,杏仁9克,石膏15克。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④治咽喉肿痛:鲜芦根,捣绞汁,调蜜服。(《泉州本草》) ⑤治牙龈出血:芦根水煎,代茶饮。(《湖南药物志》) |
功效与作用:解痉镇痛、祛风除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与作用: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属理气药。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