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ú zhì
药材名称 | 牛至 |
药材拼音 | niú zhì |
药材别名 | 香薷、土香薷、土茵陈、白花茵陈、江宁府茵陈、小叶薄荷、满坡香、滇香薷、五香草、黑拉骨丹、小甜草 |
英文名称 | Herba Origani |
功效分类 | 辛凉解表药 |
药用部分 | 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L.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茎基部木质,上部有分枝,四棱形,多少带紫色,被柔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先端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全缘,两面具柔毛及腺点。伞房状圆锥花序,苞片长圆状倒披针形。萼钟状,内部喉部有毛环;花冠紫红色或白色,花柱顶端2裂。小坚果,卵圆形,棕褐色,光滑。花、果期7~11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向阳山坡草地、路边及林缘。分布于江苏、浙江、广东、贵州、四川、云南、新疆、甘肃等地。 |
采收加工 | 夏末秋初开花时采收,将全草齐根头割起,或将全草连根拔起,抖净泥土,晒干后扎成小把。 |
药材性状 | 根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茎四方形,表面浅棕紫色或浅棕色,密被倒向卷曲的微柔毛。叶对生,稍皱缩,易脱落、破碎。完整叶片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钝,基部宽楔形、近圆形或浅心形,边全缘或有疏的小锯齿,黄绿或灰绿色,两面均被柔毛和凹陷的腺点。伞房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倒卵形,花萼钟状,顶端具5齿,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小坚果卵圆形,近无毛。质脆,易折断。气芳香,味微苦。 |
性味归经 | 性凉,味辛、微苦。归肺经、胃经、肝经。 |
功效作用 | 解表、理气、清暑、利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9克,大剂量用至15~30克或泡茶,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用治感冒发热、中暑、胸膈胀满、腹痛吐泻、痢疾、黄疸、水肿、带下、小儿疳积、麻疹、皮肤瘙痒、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
药理研究 | 牛至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痛、抗微生物、镇静和抑菌作用。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有挥发油,黄酮类,酚酸类,此外还含有齐墩果酸、日本椴苷、胡萝卜苷、β-谷甾醇、豆甾醇、箭叶苷A、对异丙醛基甲苯。 |
使用禁忌 | 表虚多汗者禁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伤风发热、呕吐:满坡香9克,紫苏、枇杷叶各6克,灯心草3克。煎水服,每日3次。(《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多发性脓肿牛至、南蛇藤各30克。水酒各半,炖豆腐服。(《福建药物志》) ③治中暑发热头疼,烦渴出汗,腹痛水泻,小便短少,身体作困:香薷二钱,扁豆二钱(炒),神曲二钱,栀子二钱(炒),赤茯苓三钱,荆芥穗一钱五分。引用灯心草煎服。(《滇南本草》香薷饮) |
功效与作用:解痉镇痛、祛风除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与作用: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属理气药。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