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shǒu wū
药材名称 | 何首乌 |
药材拼音 | hé shǒu wū |
药材别名 | 首乌、赤首乌、夜交藤根、生何首乌、地精、赤敛、陈知白、红内消、山哥、山精、何相公 |
英文名称 | Polygonum multiflorum |
功效分类 | 润下药 |
药用部分 | 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肥大,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茎多分枝,下部稍木质化,上部较细,有时呈淡红色,具纵条纹,中空。叶互生,具长柄,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较粗糙,无毛。托叶鞘状,膜质,无缘毛,常早落。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开展;苞片卵形,中部绿色,边缘膜质透明,无毛;苞片内生白色小花2~4朵,花被片5,不等大,结果时外轮3片增大、肥厚,背部生宽翅,翅下延至花梗节处;雄蕊8枚,短于花被片;花柱3枚,柱头头状。瘦果三棱形,黑色,具光泽。花期10月,果期11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脚阳处、溪边、路旁及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贵州、广西、河南、江苏等地。 |
采收加工 | 秋、冬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
药材性状 | 何首乌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苦、甘、涩。归肝经、肾经、心经。 |
功效作用 | 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6~12克,煎服。用治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
药理研究 | 何首乌具抗衰老、增强免疫、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效与作用。能促进血细胞新生和发育、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并具保肝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可增加离体兔心的冠脉血流量,可拮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率减慢,但对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无拮抗作用;抗菌。 |
化学成分 | 何首乌含蒽醌类化合物,其中大黄素-8-0-B-D-葡萄糖苷是何首乌中促智的活性成分之一;醌类成分二苯乙烯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一2-0-B-D-葡萄糖苷具有广泛的心血管活性、免疫调节、保肝作用等,酰胺化合物有穆坪马兜酰胺、N-反式阿魏酰基-3-甲基多巴胺等;色原酮类有7一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等;以二苯乙烯苷,为抗衰老、降血脂的活性成分。另含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6”-O-a-D-吡喃葡萄糖)-B-D-葡萄糖苷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作用。另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酚葸酮、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云杉新苷等。 |
使用禁忌 | 大便清泄及有湿痰者不宜,忌铁器。 |
配伍药方 | 1.治疟疾:何首乌20克,甘草2克,小儿酌减。每日1剂,浓煎2小时,分3次食前服用,连用2天。[《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4,(4):31] 2.治遍身疮肿痒痛: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药15克,水、酒各一半,共用一斗六升,煎十沸,热洗,于避风处睡一觉。(《外科精要》何首乌散) 3.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何首乌60克,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3克。(《圣惠方》) 4.治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津调,封脐中。(《濒湖集简方》) 5.治破伤血出:何首乌末敷之即止。(《卫生杂志》) |
功效与作用:解痉镇痛、祛风除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与作用: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属理气药。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