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g yè
药材名称 | 桑叶 |
药材拼音 | sāng yè |
药材别名 | 冬桑叶、霜桑叶 |
英文名称 | Mori Folium |
功效分类 | 辛凉解表药 |
药用部分 | 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L.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乔木,通常成灌木状。根褐黄色。叶互生,卵圆形至广卵形,边缘有粗齿,下面沿脉有疏毛;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异株或同株;雄花集成葇荑花序,早落,花被片4,黄绿色,雄蕊4枚,与花被片对生;雌花集成穗状花序,排列紧密,花被片4,果时变肉质,子房l室,柱头2裂,宿存。聚花果(桑椹)熟时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村旁、田埂、山坡。全国各地有栽培。 |
采收加工 |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药材性状 |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甘、苦。归肺经、肝经。 |
功效作用 |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5~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用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
药理研究 | 具有降血糖作用;抗菌用;能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蜕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药理试验表明,有抑菌、利尿、降压等作用。 |
化学成分 | 主含黄酮类化合物、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牛膝甾酮、蜕皮甾酮、芸香苷、槲皮素、绿原酸、香豆素、生物碱、绿原酸及微量挥发油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肝燥者禁用。 |
配伍药方 | ①治遍身出汗不止:新桑叶,乘露采摘。晒干研为末。每服6克,空心米汤调服。(《种杏仙方》) ②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③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④治手足麻木,不知痛痒: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急救方》) ⑤治乳硬作痛:嫩桑叶,生采,研。以米饮调,摊纸花贴病处。(《妇人良方》) ⑥治大肠脱肛: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直指方》) ⑦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直指方》) ⑧治火烧及汤烫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
功效与作用:解痉镇痛、祛风除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与作用: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属理气药。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