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hú suǒ
药材名称 | 延胡索 |
药材拼音 | yán hú suǒ |
药材别名 | 延胡、玄胡索、元胡索 |
英文名称 | corydalis tuber |
功效分类 | 活血止痛药 |
药用部分 | 罂粟科植物东北延胡索Cor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echt.的块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上端稍下凹,直径0.5~2.5厘米,黄色。茎细软,不分枝或分枝,易折断,基部以上具1鳞片,有时鳞片和叶腋内常有小块茎。具3~4叶,基生叶与茎生叶同形,茎生叶具长柄。总状花序顶生,疏生3~10朵花,萼片小,早落,花瓣4,紫色或紫红色,上花瓣片宽展,先端微凹,具短尖,边缘具齿或多少具波状小齿,距圆筒形,蜜腺体贯穿于距长的1/2,雄蕊6枚,二体。蒴果线形。 |
产地分布 | 生于林下、林缘或沟谷阴处。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
采收加工 | 栽培延胡索在5~6月植株完全枯萎后5~7天采挖。采挖后分别装在竹筐里,洗净泥土,放入开水中略煮3~6分钟至块茎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时捞起晒干。过生易遭虫蛀,过熟则折干率下降,表面皱缩。野生土元胡索一般在植物生长末期或花期采挖,因为过迟难于寻找,但此时采挖,药材质量较差,总碱含量较低。 |
药材性状 | 球形,表面灰黄色或白色,有不规则网状细皱纹。上端凹陷,有茎痕,底部中央稍凹陷呈脐状,质坚硬,碎断面金黄色或黄棕色,角质样。气微,味极苦。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辛、苦。归肝经、脾经。 |
功效作用 |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止痛:每日用延胡索9克,酒炒研末煎服,7天为一疗程。 |
药理研究 | 镇痛、催眠、镇静、安定;抗惊厥;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心脏;抗心律失常;抗溃疡;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有的总碱镇痛效价是吗啡的40%,总碱中以延胡索甲素、延胡素乙素、延胡素丑素的镇痛作用最为明显,其中延胡素乙素最强,延胡素丑素次之,延胡素甲素再次,较大用量对兔、犬、猴等均有镇静催眠作用,延胡索乙素有对抗中枢兴奋和增强中枢抑制作用;静注延胡素乙素可缩小脑梗塞范围、脑水肿及钙离子抑制。毒性:总碱LD50为2840毫克/千克,延胡素乙素LD50为146毫克/千克。 |
化学成分 | 含20多种生物碱,如紫堇碱、异紫堇球碱、小檗碱、隐品碱、去氢南天宁碱、二氢血根碱、四氢小檗碱、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黄连碱、巴马亭等。另含延胡索乙素、亚油酸、香草酸、胡萝卜苷、去氢延胡索胺等。 |
使用禁忌 | 孕妇忌服,体虚者慎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自汗,大便滑泄:延胡索、附子各30克,木香15克。每服12克,加生姜七片煎服。(《严氏济生方》延附汤) ②治血滞心腹作痛:延胡索(醋炙),五灵脂(醋炒)、草果、没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9克,热酒调下。(《医宗必读》手拈散) ③治疝气:延胡索、胡椒末各等分。每服6克,酒、水各半盏,煎七分服。(《卫生易简方》) ④治经来小腹有块痛:延胡索8g,血余炭4克研末。分上下午2次用黄酒调服。连服7天。(《山东中医杂志》1984,(3):50) ⑤治产后小腹脐下痛:延胡索、桂心各15克,当归30克。为细末,热酒调下。(《普济方》延胡散) |
功效与作用:解痉镇痛、祛风除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与作用: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属理气药。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