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
药材名称 南五味子
药材拼音 nán wǔ wèi zǐ
药材别名 香苏、红铃子、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
英文名称 kadsura longepedunculata
功效分类 敛肺涩肠药
药用部分 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成熟果实。
(动)植物形态 落叶木质藤本。茎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褐色,稍具棱角。叶互生,柄细长;叶片薄而带膜质;卵形,阔倒卵形以至阔椭圆形,先端长,基部楔形,阔楔形至圆形,边缘有小齿牙,上面绿色,下面淡黄色,有芳香。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橙黄色;雄花具长梗,椭圆形,雄蕊10~15,基部合生;雌花雌蕊具心皮30~50枚,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子房倒梨形,无花柱,受粉后花托逐渐延长呈穗状。浆果球形,外皮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肉薄,内含种子1~2枚。花期4~6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600~2400米的林中或溪沟边。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 霜降后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摘,拣去果枝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药材性状 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果皮肉质较薄,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2粒,肾形,有光泽,表面黄棕色,略呈颗粒状。果肉气微,味微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
性味归经 性温,味酸、甘。归肺经、心经、肾经。
功效作用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 用量3~6克。用治久咳虚喘、津伤口渴及消渴、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多梦及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等。
药理研究 近年来发现五味子多糖有保肝、抗衰老、耐缺氧和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同时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还直接作用于脊髓的运动细胞,增强脊髓反射,缩短反射潜伏期;可加强心脏的收缩力,调节心血管系统而改善血液循环;能兴奋子宫,使子宫节律性收缩加强,并有明显止咳、祛痰作用;五味子乙素等成分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化学成分 含有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有花侧柏烯、罗汉松烯等;此外,还含有多种木脂素、三萜酸、β-榄香烯苷、α-檀香烯、脱氧五味子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丁、五味子酯戊、当归酰戈米辛P、巴豆酰戈米辛P等成分。
使用禁忌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配伍药方 ①治痰嗽并喘:南五味子、白矾等分,为末。每服9克,以生猪肺炙熟,蘸末细嚼,白汤下。(《普济方》) ②治阳痿不起:南五味子、菟丝子、蛇床子等分。上三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三丸,日三。(《千金要方》) ③治滑泄:陈米、肉豆蔻(面裹煨)、南五味子、赤石脂(研)各30克。上为末。每服6克,粟米汤饮调下,日进三服。(《世医得效方》豆蔻饮) ④治肾泄:南五味子(拣)60克,吴茱萸(细粒绿色者)15克。上二味同炒香为度,细末。每服6克,陈米饮下。(《本事方》五味子散) ⑤治睡中盗汗:南五味子30克,研末,以唾调作饼。敷脐上,以布扎定后睡,候天明取下,一二晚汗即止。(《医方一盘珠》)
上一味中药材: 罂粟壳
下一味中药材: 诃子
大家都在看
  • 三分三
    三分三 sān fēn sān

    功效与作用:解痉镇痛、祛风除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 竹节参
    竹节参 zhú jié cān

    功效与作用: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 玫瑰花
    玫瑰花 méi guī huā

    功效与作用: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属理气药。

  • 乌梅
    乌梅 wū méi

    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 盘龙参
    盘龙参 pán lóng cān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分享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