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高考之外

9个月之前 6 [ 说明文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梦想伟大与否,它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梦想的意义。大多数高中生的目标无非是考上一所理想大学,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然而,对于如何考上理想大学,大多数高中生认为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是把高考看作是自己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其实,在当下,除了高考之外,还有另一种实现大学梦的方式,那就是自主招生和春季高考。如今的自主招生和春季高考,由于国家的日益重视,其规模已经相当宏大了,仅去年参加春季高考的人数就占去年高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自主招生和春季高考的了解仅限于表面,认为这只是一种非正式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大学的人会低人一等,将来也不好就业,所以大多数人只相信。但是通过自主招生或春季高考进入理想大学的人也不在少数。

孙宇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2007年2月,他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整个初中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三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进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的阅读各种小说。

他将课表里的语数外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里看书;考语文的时候,他用半小时的时间来分析作文题目,两个小时的时间写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十分。他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写小说,然后让大家看,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他就烧掉,如果都喜欢就投稿,然后就没了音讯。

与这种洒脱相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稳居倒数前十,老师对它的期望就只剩下了汕头大学。强烈的挫败感使他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出路。他认为即使不参加应试教育凭自己的才华也能考上理想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

为此,他为自己定下五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都搬走;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第三是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来读书;第三是每天晚自修时间进行三小时的应试训练;第四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看照计划进行。

带着450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

在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在它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与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接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逐渐放缓。他意识到自己进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这个分数意味着他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父母和老师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赛,因为这将使他缺课两周。对于一个正处于瓶颈期的高三学生来说,两个星期足以改变很多。但他还是抛下了所有顾虑,毅然决然的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了一等奖,在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大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

从参加完新概念之后的第一次考试开始他就突破了瓶颈。各科成绩都在稳步提升。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这种政策。如果国家不支持自主招生,如果北京大学不给他自主招生资格,他可能就无法跨入北京大学的校门。孙宇晨是幸运的,只是国家的这种政策,拯救了他。

通过孙宇晨的成功,可以发现,并不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可以通向大学,还有新概念等的表现特长的机会直通大学。

在高考之外不只有艰苦和汗水,还有快乐与满足。以孙宇晨为例,可以设想一下当他被北大录取时的兴奋喜悦的心情和强烈的满足感。所以我们不要一直以为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其实只要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荆棘丛中也有盛开的美丽的花。

高考之外,别有一番天地。

补充纠错
上一篇: 防震减灾你我他
下一篇: 马路震动节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