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姓图腾(衣氏图腾)
衣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源自黄帝。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衣姓现今人口约十六万,排在第三百五十位。
【释义】衣,是用来蔽体御寒的东西。上身穿的称“衣”,下身穿的称“裳”。
【得姓始祖】
(暂缺)
各支始祖
衣姓始祖智,字志,在唐朝皇家尚衣局负责皇帝龙袍制作,因唐文宗(公元826-840年在位)对新龙袍非常满意,龙颜大悦,赐衣姓,并赐号存思。始祖先居蓬莱,后迁至栖霞繁衍至今。祖坟两处,一在蓬莱崮山北夼;二在栖霞艾山阳坡。全国各地衣姓,主要由栖霞外迁。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官阶:据衣氏族谱记载先世相传为尚衣局官,故因衣赐姓。衣姓目前在山东栖霞市有一部分,比较兴旺,有“先有衣马营,后有栖霞城”之说,岁月沧桑,后来衣马营变成两座坟茔,是风水宝地,原位置现建成宾馆。另外,辽宁庄河等地的衣姓也非多,据传是清朝一妇女带着几个儿子闯关东时期发展繁衍起来的。现在衣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是从山东、辽宁两地走出去的。
在山东临朐县也有大量衣姓人士,据2002年临朐县衣氏族谱第七次修缮版介绍,临朐的衣氏祖先是从栖霞迁入的,尊称为衣始祖,由于衣氏在临朐的世代繁衍中尊崇德孝忠信,集善存德,与世无争,因而枝繁叶茂、历代多出儒将文官,女多慈母,男多长寿。衣氏祖训为:余之素志,所好林泉,栽花种竹,养果锄园。吾不欲声名振地富贵惊天,唯只愿茅屋不漏布衣常穿,樽不乏酒,炉不断烟。
源流二
出自马姓:东北吉林一支衣氏原为马姓,相传先祖为清廷汉族官吏,暗中反清复明,光复河山。被发现,逃亡关外一无所有,仅有一衣,故隐姓埋名为衣氏。
源流三
出自殷姓:《康熙字典》上记载得十分清楚说:“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现在的衣姓,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姓衣兴姓殷的人,本来是一家人。
前居高市衣华聚先生山东诸城人,曾担任过先总统蒋公专机驾驶,另一位衣复恩先生也是空军了不起人士,其祖先可溯自汉朝时代。
我国的殷姓,正如《世本》所记载的“周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是殷商王室的后代。当然,“殷”虽然是始见于3300多年前的盘庚之后,但是往上推溯,后世的殷姓人士自然也是传自以仁德见称的子姓成汤了。
关于殷姓的姓氏来源,《姓纂》上还有一段更为详尽的记述说:“殷姓,成汤国号也,22代,44王,629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汝南。”周武王灭纣,是在公元前1122年,换言之,后世的殷姓,是在距今3100年以前就出现了的,他们的最初发源地,也在北方的河南和河北一带。另外,还有一支殷姓,也是发源于河南境内。这是根据汉代史游所著《急就篇》姓字注所说的“殷水在颍川,居之者以为氏。”这批“以地命氏”的殷姓人士,使后世殷氏的阵容,坚强庞大不少。
殷商被武王所灭以后,虽然“子孙分散,以国为氏”,但是,根据后来其子孙的活动情况,他们主要仍繁衍于我国的北方,因为,从汉代以迄唐宋的漫长时期,在历史上著名的殷姓人士,几乎完全都是北方人,其中以又以河北长平的殷家最为出类拔萃,古时的长平,就在今河北省的西华县东北。长平殷家的出人头地,是开始于晋代曾官至光禄勋的殷羡。殷羡的字洪乔,曾经创造出一个有名的成语“付诸洪乔”,使他的大名在我国民间更加流传不断。 原来,殷羡的性格十分耿介正直,当他被任为豫章太守赴任时,京城里有许多人托他带书函转达,数日多达100余封,可是当他走到石头城的时候,竟把所有的书函统统丢进河里,并且说:“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于是,后世就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了。 发源于北方的殷姓,后来传到山东一带,曾经蜕变成为另外一个姓氏“衣”。
【迁徙分布】
迁徙
山东栖霞市有一部分,比较兴旺,有“先有衣马营,后有栖霞城"之说,岁月沧桑,后来衣马营变成两座坟茔,是风水宝地,原位置现建成宾馆。另外,辽宁庄河等地的衣姓也非多,据传是清朝一妇女带着几个儿子闯关东时期发展繁衍起来的。现在衣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是从山东、辽宁两地走出去的.
在山东临朐县也有大量衣姓人士,据2002年临朐县衣氏族谱第七次修缮版介绍,临朐的衣氏祖先是从栖霞迁入的,尊称为衣始祖,由于衣氏在临朐的世代繁衍中尊崇德孝忠信,集善存德,与世无争,因而枝繁叶茂、历代多出儒将文官,女多慈母,男多长寿。
分布
明朝时期,衣姓人口稀少,基本上仍旧生活在山东地区,全国各地衣姓,主要由栖霞外迁。其次分布在河北、河南等地。
当代衣姓的人口大约有16万,排名在第三百五十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省,其次分布于辽宁等地,衣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5%以上,中心地区的比例高达0.9%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7%,居住了大约74%的衣姓人群。衣姓在鲁苏大部、辽宁、吉林南部、内蒙古东南、河北东部、天津、、上海、安徽东北、山西 等地均有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流,双洎河、贾鲁河上游,黄河以北原阳等地。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字辈
山东栖霞衣氏世辈:腾祖支十六世与春祖支十七世、增祖支十九世及馀支十六世同世,腾祖支自十七世起龙字以次排为:龙起云雨兴,虎行风伯从,圣人德化作,万民光泽生。
山东临朐衣氏世辈:一世良;二世大;三世世;四世一字;五世一字;六世一字;七世学、绅;八世存、佩;九世于、秉及单字,木字旁;十世维、新及单字;十一世一字及宗、绍;十二世得克廷鸿景;十三世凤殿吉希章;十四世绣庆荣;十五世文冠华;十六世玉金先;十七世可云瑞兴隆;十八世传汉同春美;十九世光明永恒升学;二十世松竹梅兰桂奎;二十一世延(艳)福葆荷菊;二十二世信守本善会;二十三世建国悦昌盛;二十四世居家超宪成;二十五世志尚子润朋;二十六世广怀远泽英;二十七世宏利民正忠;二十八世德贤贵祥祯;二十九世智富清奉敬;三十世树茂继仕增。该支家谱记载已传至二十三世。
山东聊城衣氏世辈:从十六世起以次为:居、恒、善、述、存、厚、用、绍、宏、绪、钟、念、开、来、正、宗、常、在、会、同、治、国、效、新、科、耀、华、振、家、兴。
辽宁庄河衣氏世辈:九启国界言佩得,学秉荣庆凤,井永振云洪,传家官世耀,字宝仁玉廷。
辽宁省东港市衣氏世辈:重征福禄国,振芳奎启元,田保丁玉成,世寿有万年。
山东即墨到辽宁本溪、新宾的一支为:正克永春立,世福官启源,思守从先进,天保定如成。
山东即墨当地的一支为:正可永中立,思服冠起源,世守从先进,天宝定玉成
黑龙江的一支为:凤广振景新,福禄山海长
丹东的.最近的家谱是连,文,成,章,福,禄,明,堂.
黑龙江省双城市:景德文才广,恩林喜照常
吉林省通化:振、德、家、生、显,洪、福、自、来、天
山东平度张戈庄镇高戈庄村:维、年、克、文、修、明、龙•••
瓦房店市东岗镇林家沟小衣屯:第一辈为:衣贵诚,第二辈是:衣维,第三辈是:衣成伦,第四辈是:衣士x,第五辈是:衣x龄,第六辈是:衣x云,第七辈是:衣运x,第八辈是:衣x春,第九辈是:衣x安(可能不太准确,仅供参考)
吉林九台:一辈两字,一辈三字,
庄河:国文成章,本支荣光,思修学德,万古永昌
内蒙赤峰:两字一代三字一代
山东蓬莱:守 慧 俭 汉 可 庆桂 荆 树茂盛永世昌
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辈分字:广,守,会,汉,国,振,海,初,忠,春
河北威县固献乡:明、文、敏、光、连、贵
辽宁丹东:德,学,秉,永,振....
辽宁盖州:化、文、天、太、万、云
山东胶州的,马店的,白家屯的: 成善尚好延,善文绍金清,学传全连德,志存尚从书
栖霞汉桥村衣氏家谱
一世 春
二世 献
三世 文纪
四世 守智
五世 华身
六世 威凤
七世 衷
八世 锡伯
九世 理
十世 傅圣
十一世 儒和(儒庄)
十二世 猷 (注:自本世以后范字)
十三世 荣
十四世 基
十五世 绍
十六世 玉
十七世 世
十八世 龙
十九世 晓
栖霞回龙夼村衣氏家谱
世辈 名字
一世 春
二世 献
三世 文纪
四世 守信
五世 惟孝
六世 兰如
七世 三捷
八世 宪章
九世 可任
十世 纬祖
十一世 濯德
十二世 兆成
十三世 士忠
十四世 鸿绪
十五世 丕(自此世后为范字)
十六世 振
十七世 凤
世辈 名字
一世 春
二世 献
三世 文纪
四世 守智
五世 华身
六世 威凤
七世 衷
八世 锡伯
九世 理
十世 傅圣
十一世 儒和(儒庄)
十二世 猷 (注:自本世以后范字)
十三世 荣
十四世 基
十五世 绍
十六世 玉
十七世 世
十八世 龙
十九世 晓
世辈 名字
一世 春
二世 献
三世 文纪
四世 守智
五世 华身
六世 威凤
七世 衷
八世 锡伯
九世 理
十世 傅圣
十一世 儒和(儒庄)
十二世 猷 (注:自本世以后范字)
十三世 荣
十四世 基
十五世 绍
十六世 玉
十七世 世
十八世 龙
十九世 晓
【楹联典故】
(暂缺)
【祠堂古迹】
栖霞衣氏祠堂
栖霞衣氏祠堂坐落于现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地处胶东屋脊山区,庙后镇又是山区中的山区,从庙后镇南行20里的牙山北麓老庙顶一带,更是山中有谷谷中有山的纯山区了。这里的村庄一般都带“沟”字或“夼”字,衣氏祠堂就坐落在其中的回龙夼村——
衣氏祠堂正房五间,高8.6米,总长14米,门高3.6米,窗高2.6米,迎门厅内两侧,立有3.94米高的团柱,柱上镶嵌着“仕官元明清三朝精忠耀国史;奠安登莱海千秋德业振家声”的对联。南厅也是五间,中间一间是正门,正门是两扇大木门,门高2.4米,门槛高0.63米,门两旁石鼓一对,高1.1米,整个祠堂庄重气派,成为衣氏祭祖聚议大事之所。
衣氏祠堂不论是衣三捷亲自所建,还是在他死后由乡亲们所建,都应该圈定在康熙中期,距今应该是三百年以上,当时在交通闭塞的山村出现这么一座门前石鼓成对、屋脊三叉六兽成排的雄伟建筑,非同凡响,堪称栖霞第一堂。
据传,明万历年间衣姓由栖霞槐树底村迁来定居。根据山势地形,取名回龙夼。别看这个只有衣氏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数百年内,却先后出过很多高官。从明末出生的衣三捷上溯4辈,共出了5位文臣武将,依次是:曾祖父衣守信,贻赠中议大夫;祖父衣惟孝,明朝禀生,由通判三任知州,历升密云甘源道,河间兵备道,诰封中议大夫,三品官;父亲衣兰(左侧应加王字旁)如,贻赠明威大将军;叔父衣璟如,清顺治六年(1649年)文进士,陕西汉中府推官,诰封文林郎,以治行卓异,行取御史(监察御史),三品官。最出色的还是衣三捷,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武进士。武功盖世,很受康熙皇帝赏识,敕封为明威将军派驻固原、平凉府镇守陇东要塞,功勋卓著,威震朝野。期满班师,朝廷加封为明威大将军,但三捷坚辞不受,皇帝便将其官爵贻赠其父亲衣兰(左边加王字旁)如,正二品。据说衣氏祠堂就是衣三捷告老还乡后,为彰显家族的功勋而斥资建造的(一说是衣三捷谢世后由乡亲们集资所建)。
在等级观念浓厚的旧时代,不论是哪个村,一门出了5位高官,也会是名声大震、令人仰慕的。更何况回龙夼村,一向是个“狗咬子曰、驴叫平仄”的文化名村,自古读书成风,村民尊老爱幼,举止文雅,远近闻名。凡有人从此村路过,村内不管是老翁还是孩童,都连忙起身,笑脸相迎,问安道好。也因此村官多职高,名扬四海,所以不管县州府的大小官员,凡从此村路过者,一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传说清初有一个县府文官,下访路过此村,坐在轿里,扬长而过,村里一青年气愤不已,对族老说:“上去把他‘请’下来。”当场遭到族老的阻止与训斥:“岂能如此无礼。”午后,族老吩咐晚辈,在村中央——衣氏祠堂门前,摆上桌椅、茶壶、茶碗等候,过了一个时辰,那位县尊大人乘轿而归。族老急忙迎上前去,拱手言道:“县尊大人巡访辛苦,请下轿品茶解渴。”这位县官一看这般礼数,深知有所冒犯,下得轿来,举目看到了衣氏祠堂门口那对大石鼓子、“威震陇东”匾额和房顶上的三叉六兽,自知来时乘轿而过有违常礼,于是毕恭毕敬地进入衣氏祠堂,目睹两旁木柱上“仕宦元明清三朝精忠耀国史;奠安登莱海千秋德业振家声”的对联,向着衣氏祖先的牌位,再三叩拜,并向族老和村民连声道歉,步行走出村去。此后,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无人违例过,一直延续了数百年。
民国时期祠堂余威犹在,抗日战争时期山村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曾几度成为八路军后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政治中心,国民党杂牌军也十分觊觎这个地方。1939年初,国共两党胶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就是在衣氏祠堂进行谈判最终达成协议的,该村的小学教师衣凤池(共产党员)作为谈判期间的服务员,负责接待双方的代表,亲眼目睹了谈判时的情景。衣氏祠堂还曾先后作为医院病房兼手术室、第一兵工厂办公室。1941年打开牙山以后,抗日军政大学胶东支校曾在牙山东麓和北麓迂回办学,衣氏祠堂又成为抗大的校部,校长聂凤智曾驻此办公,不久成立的战时北海中学,开学典礼就是在衣氏祠堂大院举行的。据衣凤池老人及邻村老教师林同谋所言,当时的八路军高级将领刘浩天、罗荣桓及《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刘波夫妇等都先后在此村住过。
新中国建立以后,衣氏祠堂成为培养革命人才的小学课堂和生产大队队部,朗朗的读书声和啪啪的算盘声,不时从院落里传出。“文革”时造反派手持木棒登上祠堂屋顶,左右开弓,只一阵工夫就把三叉六兽砸得稀巴烂,接着把悬挂多年的牌匾也砸碎焚毁。目前村里已没有了小学,大队部也早已成为历史,但祠堂依然在,石鼓也完好无损。遗憾的是失去了当年的辉煌和荣耀。虽然它的文化底蕴深厚,也打上了红色革命的印迹,但并没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虽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既无标志,也未刻意将它保护和开发出来(确定为文物保护的建筑,族人还无权修缮)。风雨300多年的衣氏祠堂,现在成为周围村民的杂物仓库。
【家训格言】
《衣氏祖训》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孝义德全 为人谦和
崇文尚武 清正廉洁
力行善事 积阴阳德
中厚传家 清香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