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姓图腾(安陵氏图腾)
安陵姓是中华古老复姓之一,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贵族安陵君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还有一支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君主给宠臣缠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安陵氏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安氏。
【得姓始祖】
魏无忌:魏襄王魏嗣(公元前318~前296年在位)的亲弟弟,被封在安陵国,史称“魏安陵君”。安陵国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终统一全中国后,安陵国才自然随之灭亡,国人贵族们皆被迁为秦国之民。在魏安陵君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故国之名为姓氏者,称安陵氏。该支姬姓安陵氏、安氏皆尊奉安陵君魏无忌为得姓始祖。
熊缠:楚国大夫,受楚宣王封于安陵邑(今河南固始陉山一带),史称其为“安陵缠”、或“楚安陵君”。在楚安陵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安陵氏,该支芈姓安陵氏、安氏皆尊奉安陵君熊缠为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贵族安陵君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史籍《史记·魏世家》中记载,安陵氏(安陵国,今河南鄢陵),为战国时期魏国贵族安陵君的封国。
魏国的安陵君,名叫魏无忌,他是魏襄王魏嗣(公元前318~前296年在位)的亲弟弟,被封在安陵国,史称“魏安陵君”。 安陵君曾在周郝王姬延五十八年(魏安釐王魏圉二十年,赵孝成王赵丹九年,秦昭襄王赢稷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窃符救赵”,以八万精兵解了秦军对赵国的邯郸之围,之后联合楚、赵之军,一举击败了强大的秦国军队。
但此后魏国的历代君主魏安釐王魏圉、魏景湣王魏增(魏午)、魏王魏假等昏聩皆无能,在魏安陵君联合魏、楚、赵三国击败秦国三十二年后的秦王赢政二十二年(魏王魏假二年,公元前225年),魏国最终被秦王嬴政派大将军王贲攻灭,但在当时却未攻击仅五十里方圆的安陵国。
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终统一全中国后,安陵国才自然随之灭亡,国人贵族们皆被迁为秦国之民。
在魏安陵君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故国之名为姓氏者,称安陵氏,后又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安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姬姓安陵氏、安氏皆尊奉安陵君魏无忌为得姓始祖,且不与芈姓安陵氏、安氏合谱。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君主给宠臣缠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楚国宣王熊良夫执政时期(公元前369~前340年),将自己宠爱的大夫熊缠封于安陵邑(今河南固始陉山一带),史称其为“安陵缠”、或“楚安陵君”,以与“魏安陵君”区别开来。
在楚安陵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安陵氏,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安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芈姓安陵氏、安氏皆尊奉安陵君熊缠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安陵氏、安氏合谱。
【迁徙分布】
(暂缺)
【郡望堂号】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典故轶事】
安陵氏传说
在唐朝时期,安陵人都十分聪颖谐趣,还很善于嘲讽他人,凡是有县令新派到安陵者,没有不被其用隐语嘲弄过的。
有这么一个新县令,大概是小时候特别爱吃糖,又不懂得用舒什么佳牌牙膏刷牙,结果满口蛀牙都掉光了,因此他很怕人嘲笑。刚到安陵上任时,新县令便对衙门里的所有小吏们说:“我听说安陵这地方的人太喜好嘲弄人,你们可不能重走过去的老路。否则严惩不怠!”
第一次上堂,新县令便一连断了三个案子。佐史(笔录书记)在他身后抱着案卷,忍不住说道:“明府(对上司的尊称)书处甚疾!”
这位县令没觉察出自己已经被佐史嘲弄了,还认为那位佐史称赞自己处案果断严明,于是便对他大是赞许,很是信用。
过了几个月后,有个与佐史有仇的衙役来告发说:“那个说您‘明府书处甚疾’的人,实际是嘲弄您的。”
新县令奇怪地问:“那‘书处甚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那位衙役便仔细解释道:“‘书处甚疾’的意思就是‘奔墨’,‘奔墨’翻转过来为‘北门’的意思,‘北门’就是‘缺后’的意思,而‘缺后’再翻转就是‘口穴’的意思。若口像个大洞穴,说话出风没障碍,当然‘甚疾’了。这不就是在嘲弄‘无齿之人’吗。”
到了这时县令这才明白过来,于是大怒之,将那位佐史唤来鞭打了一顿,然后赶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