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季氏起源及历史

季姓图腾_季氏图腾

季姓图腾(季氏图腾)

    季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四十二位姓氏,在江浙大地上占优势。当今季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77%,总人口大约有96万多。

季的名义和图腾:
季的本义是幼禾。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与金文的季字有些区别,但是字型的上部均为禾,下部则为子,两形会意表示“幼禾”之义,即出土不久的幼嫩的庄稼。《说文》:“季,少称也。”这是由幼禾之义引申的,表示子尚幼小之义。因此,古人常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的排行,季往往指排行最末者。季氏族的出现与此有关,最终出现季姓。

季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季姓主要有三支:姬姓、姜姓和芈姓。
第一支源出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鲁庄公弟季友,庄公死后,季友立庄公之子般。般被杀,季友奔陈。后复奉庄公之少子姬申入立,是为鲁僖公,因大功于鲁,为上卿。鲁人称为季子,其后有季孙氏,成为鲁国“三桓”之一。其孙行父以其字为氏,后有季孙氏,亦有季氏。
又战国时魏公族也有季氏。
第二支出自姜姓。春秋时齐公族也有季氏。
第三支出自羋姓。相传陆终之子季连之后为羋姓,然有一人为季氏。故楚亦有季氏。
以上三支季姓的族系已经混乱,不能再一一稽考清楚。但是应以鲁国季孙氏之后为主要。当时是宗子传家称季孙氏,支庶称季氏,以后复姓省文为单型季氏,就无区别了。

外族基因的流入:
季姓组成一开始就比较复杂,但是均为华夏族人内之混合,外族血液融入很少发生。直到明初,归顺于明的蒙古将领中被赐汉姓者有季姓,清初蒙古八旗姓博尔济特氏,其中一支改姓季氏,其他蒙古人姓札剌亦儿氏、吉如特氏、吉如兀惕氏,均改姓季氏。满洲人中也出现了季姓。所以当今东北季姓与蒙古等民族的改姓和民族融合过程有关。

历史上季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季姓活动于山东地区,后主力向南迁移。
宋朝时期,季姓大约有4万3干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第一百九十位以后。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福建,浙江为季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季姓总人口的30%。全国基本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的季姓分布区。
明朝时期,季姓大约有7万5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六十二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福建,三省季姓大约占季姓总人口的84%。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河南等。浙江为季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季姓人口的38%。宋、元、明期间,其人口的流动主要由中原向东南移动,全国形成了仍以浙江为中心的季姓人口分布区。

当代季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季姓的人口约96万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7%,排在全国第一百四十二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季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二省季姓大约占季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四川、内蒙古、上海、辽宁,这四省区市的季姓又集中了21%。江苏居住了季姓总人口的44%,为季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国形成以江浙为中心,沿海岸线向南北延伸的季姓人口分布特征。
季姓在人群中分布在苏浙沪、闽赣皖鲁大部、四川大部、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大部、黑龙江南部,季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以上,最高可达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7.3%,居住了大约71%的季姓人群。在台湾北部、广东东段、江西西部、豫鄂东部、安徽西北端、山东西部、河北东部、京津、吉林东南、黑龙江北部、宁夏北部、陕甘川交界区、重庆西南、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季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6%—0.1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7.8%,居住了大约18%的季姓人群。

季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季姓的郡望有渤海寿春鲁国。季姓以三思为其堂号。“三思”堂号典出春秋时鲁国季文子。季文子是季友之孙,聪明又好学,遇问题肯向人求救,即使学问不如他的人,也不觉丢面子,遇事再三考虑成熟才去做。

楹联 季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三副:
信全一诺;事必三思。
气挟风爽;义贞金石。
得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买宅千万,岂若里仁为邻。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季姓历代名人25名,占总名人数的0.06%,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三十三位;季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一十五位;季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三十九位;季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三位。
季姓历代被载入史册名人:春秋时鲁国历相宣、成、襄三君的季文子,鲁国执政季武子;西汉河东守季布;南宋右文殿修选季陵,两浙转运使季镛;明朝长沙知府季本;清初顺治进士、藏书家季振宜,道光进士、闽浙总督季芝昌;民国时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季方。

季姓血型:
季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8%,A型占29.4%,B型占28%,AB型占8.8%。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