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童氏起源及历史

童姓图腾_童氏图腾

童姓图腾(童氏图腾)

    童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五十八位姓氏,在浙江、云南、湖南相对占有一定优势。当今童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66%,总人口大约有83万。

童的名义和图腾
     童的本义是奴隶。古时候男子有罪沦为奴者,称童;女子有罪沦为奴者,称妾。童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身戴刑具,站立在土堆上,企足远望的人形。而金文就复杂了,上为辛,中为一只眼,下为重。表示被刺了眼戴着刑具的小奴隶。童的本义已不显,其所引申之小、幼之义加重,如童工、童牛等。与童连接的字有长寿、常青之义,如童颜等。童人的出现似与奴,或与幼小有关。

童姓的来源与演变
    童姓起源于颛顼之后。颛项之子号老童,其后以号为氏。再传至夏时童律,因随大禹治水有功,封于童,侯国,其地在下邳,故地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南,或安徽泗县东北。商汤灭夏时童国沦亡,其后子孙为国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童姓虽然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没有显赫的历史名人,但一直单一地传递着。到北宋时,金国中开始出现了童姓。随后在明清时期,北方民族如满洲人、蒙古人中先后也出现了童姓。特别是满洲八旗大姓佟佳氏,有一部分人改姓童氏。

历史上童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童姓主要活动在山东地区。秦汉时期,童姓已经南下安徽、河南,西进山西。唐宋时期,童姓进入四川,东南挺进浙闽。元明时期,童姓分布于南方各地。清同治年间进入台湾。
    明朝时期,童姓大约有4万3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后。童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童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四川、山东、福建、河南、江西等。
    明朝时期,童姓大约有13万多,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一十六位。明朝时期,浙江仍为童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童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北、广西、安徽、四川等。宋元明600年中,童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中部、西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浙闽为中心,向外散布的分布区。

当代童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童姓的人口约有83万,为全国第一百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童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A形的态势。童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浙江、云南、湖南,这三省大约占全国童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湖北、福建、四川、江西,这六省的童姓又集中了37%。浙江为童姓第一大省,占童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东起浙闽,连赣皖,串两湖,接云川的童姓分布带。
    童姓在人群中分布步员率示意图(见图158)表明:在沪浙闽赣、皖苏大部、河南东南角、湘鄂大部、广东东部、台湾北端、云南、四川南部、黔桂西部,童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12%以上,中心地区可述1.3%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8%,居住了大约70%的童姓人群。在皖苏北端、山东南部、河南东南、湖北西部、陕甘南部、宁夏、青海东南、四川东部、重庆、黔桂东部,湖南西南、粤台大部、海南,童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6%—0.12%,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4%,居住了大约23%的童姓人群。

童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童姓的郡望有渤海、雁门、东莞、建昌。童姓的著名堂号有阙争。“阚争”堂号出自东汉童恢。童恢因执法廉平,为司徒杨赐推荐。后杨赐被诬遭弹劾,部下都离去,唯童恢独诣阙争之,杨赐官复原职,其部下又回来巴结,童恢用棍把他们赶走。大家都赞美其勇气和义气,后宫至丹阳太守。

楹联  童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四副:
        歌传循吏;荐美逸民。
        敕赐寿考;民生立碑。
        善政廉平;隐居淳朴。
       祀典重千年,岁时报本;绵延昌百世,忠孝传家。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童姓历代名人44名,占总名人数的0.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六十九位;童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二位;童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l2%,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七位;童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6%,排在并列第一百〇四位。
 历史上童姓的重要人物有:东汉琅琊内史童仲玉,丹阳太守童恢;北宋太师、广阳郡王童贯,右正言童尧民;明朝贵州总兵官童元镇,南京吏部尚书童轩,大同副总兵童朝仪,万历举人童养所;清朝广东提督、诗画家童镇钰,画家童昌龄、童垲、童钰,通政使副使童槐,礼部侍郎童华;当代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建筑家童寯,京剧演员童芷苓。

童姓血型

    童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5.5%,A型占29.8%,B型占26.5%,AB型占8.2%。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