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雍氏起源及历史

雍姓图腾_雍氏图腾

雍姓图腾(雍氏图腾)

【得姓始祖】

  雍伯:雍氏出自姬姓,是3000多年前周朝王室的后裔,得姓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雍伯。周成王继位之后,雍伯被封于雍国,成为周天子的诸侯。古代雍国的所在地就是在现在的河南省泌阳县东北与修武县接境的地方。根据《通志·氏族略》山东记载,雍读去声,原来是雍伯受封之国,雍伯的后裔称为雍氏。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也指出,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雍伯的后代以国为姓,称为雍氏。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周朝刚建立时,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三个庶子,被兄长周武王姬发封于雍地,这位王子后又被周公旦晋封为伯爵,所以史称雍伯,创建有雍国。古雍国故地,就是今河南省的焦作市、沁阳市一带地区,原来是商王朝时期的一个小雍子国所在之地,周武王灭殷商,小雍子国一并灭亡,其地被周武王封赐给弟弟。雍国之地是夏末商初黄河北边夏商文化交汇处,既是殷商王畿西部的田猎区,也是东周时期晋国东进黄河下游,与齐、楚两国争霸中原的战略要地,因此,在春秋中期的周定王姬瑜八年(晋景公姬孺元年,楚庄王熊侣十六年,公元前599年),在晋、楚两国爆发“颖北之战”的前夕,雍国被晋国先行吞并,雍国之地成为晋军南下东进出击楚国、齐国的重要战略前沿。雍国灭亡之后,在世代雍伯的后裔子孙中,多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雍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雍氏正宗,是为河南雍氏。

  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记载:“文王十三子雍伯之后以国为姓,为雍氏。”该支雍氏的正确读音作yòng(ㄩㄥˋ),这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有明确记载,“雍读去声,原雍伯受封之国。雍伯之后称为雍氏。”

  源流二

  出自姞姓,以邑名为氏。

  据《古今姓氏辩证》记载说,黄帝的后代中,在商、周之间有的食采于雍邑这个地方,就以邑名为氏,称为雍氏。

  在整个殷商至西周时期,姞姓雍氏族人相对独立和稳定于雍邑,直到周釐王姬胡齐五年(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德公迁秦国之都至雍邑,姞姓雍氏族人才正式成为秦国之民。该支雍氏的正确读音作yōng(ㄩㄥ),是为三秦雍氏,或称雍州雍氏、陇西雍氏。因此雍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得更早。望族居于京兆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以东。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雍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雍氏,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官称,是专职掌管河、川、湖、泊等内陆水域的最高政令长官,隶属于秋官府司管辖,相当于如今的水利部部长。在典籍《周礼·秋官》中记载:“雍氏,掌沟、浍、渎、池为禁。”实际上,“雍”字来源于上古神鸟“精卫”,就是“精卫鸟”的象形字,精卫能填海,因此后人衍伸其意为堤坝、护堰一类的水工设施,历朝历代专职设置雍氏之职,主要是用以强化防止涝灾的发生。

  在雍氏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世代称雍氏,一直到明、清时期,工部的一些水工大臣皆有因治水不利而被砍头者,其后代为避祸及,仍改称雍氏者。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雍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雍人,亦称饔人,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称,专职在宫闱之中掌管君主、王妃等的膳食,隶属于内宫雍府。雍府的最高长官称“雍正”、“饔正”,后世称御膳大夫。在雍人、饔人、雍正、饔正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位姓氏者,称雍人氏、饔人氏、雍正氏、饔正氏,后省文简化为雍氏、饔氏,再后皆称雍氏,世代相传至今。清朝时期,因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为“雍正”,因此雍氏族人曾一度改姓氏为善氏,后又恢复为雍氏。

  源流五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金世宗完颜·乌禄,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金世宗完颜·乌禄,公元1123~1189年,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汉名完颜雍。完颜雍出生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庙号世宗仁孝皇帝。完颜雍从小善于骑射,才识过人,即位之前,曾先后在会宁、中京、燕京、济南、西京、辽阳等地作过地方官,对民间的疾苦有所了解。金世宗即位之前,金朝的皇帝是海陵帝完颜亮。他统治的时期,赋役繁重,战争接连不断,激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人民的不满。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六年(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农历10月,完颜雍在辽阳即位,定年号为“大定”,是为金世宗。不久,海陵王在扬州被部将所杀。总结历史教训,金世宗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措施,重新整顿了金朝的统治秩序,使金朝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好局面。因此,清朝人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金世宗不仅注意任用原有知识分子做官,而且注意官吏的来源,注意培养女真族的知识分子。金大定初年,前任宰相张浩因年老多病,多次请求辞去官职,金世宗既对他极力挽留,又诏谕他不必每日上朝,即使入朝,也为他设有专座。有一次,宫廷近臣中有人提议废除科举制度,并得到一大批金国武人的支持,于是,金世宗就请张浩进行裁决。金世宗在朝堂上当着群臣问张浩:“自古帝王中有不用文学之士的吗?”张浩回答:“有!”金世宗追问:“谁?”张浩答道:“秦始皇(指焚书坑儒)!”金世宗环顾左右群臣说:“难道你们要把我当作秦始皇吗?”通过这次朝咨,金国以科举取士的制度不但没有废除,反而得到更加充实。金世宗还根据女真族的特点创立了女真进士科,设立了女真国子学、女真府学、女真太学,专门为女真族培养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有史学家肯定金世宗说:“他是一位女真民族传统的坚定捍卫者,为保存女真文化可谓苦心竭虑,不遗余力。”金世宗还深入进行了经济方面的改革。

  在金大定四年(宋孝宗赵慎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全世宗主动和南宋王朝议和。从此,金、宋双方休战了约三十年。为了与民休养生息,安定社会秩序,全世宗颁发了免奴为良的沼令,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他还采取了重视农桑、奖励垦荒,进一步开弛禁地,实行增产者奖,减产者罚等一系列措施,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对于遇有水旱灾害的地区,实行减免租税的办法,减轻人民负担,稳定了生产情绪。金世宗提倡节俭,注意兴修水利,鼓励民间发展手工业生产。因此,从金世宗大定年间开始,金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金国的统治达到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有史家将金世宗执政时期称作“大定仁政”,并把金世宗誉为“小尧舜”。在完颜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汉名为姓氏者,称雍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外,有一些分布于甘肃、青海一带地区的蒙古族完颜氏,亦在明朝初期冠以汉姓为雍氏。据一些学者的考证,这部分蒙古族人也是完颜雍的后裔,在金国灭亡之时被虏入蒙古各部,逐渐融入蒙古族,实际上与女真完颜氏族同宗同源。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我国东北一带姓雍者多源于此。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觉尔察氏,满语为Giorca Hala,以地为氏。世居长白山、佛阿拉、觉尔察等地。另外在清太祖祖父的兄长德世库后裔子孙终,犯被革退、系紫带子者,皆沿用祖名觉尔察为氏的。所冠汉姓为雍氏、赵氏、肇氏、孙氏、常氏、陈氏等。

  满族雍氏始祖为著名的清朝江宁将军觉尔察·雍极纳,在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汉化为姓氏者,称雍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古周朝时,武王姬发打败纣王得天下以后,分封诸侯,将他的弟弟,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封在雍(今河南焦作市一带,一说河南省沁阳县一带)为伯,人称雍伯。雍伯的后代中有的以封地名作姓氏,称为雍氏,世代相传,形成了今天的雍姓。

  宋朝时期,雍姓大约有5万2千人,全国雍姓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浙江等地,四川为宋朝雍姓第一大省,集中全国雍姓人口六成之多。

  明朝时期,雍姓大约有1万3千人,主要集中于陕西、山东、安徽、宁夏、福建、四川、湖南等地。

  当代雍姓的人口大约有16万,为全国第三百五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1%。目前主要集中于陕西、四川、宁夏、江苏、安徽、河南、重庆等地,陕西为当今雍姓人口第一大省,大约占雍姓总人口的36%。

  雍姓在人群中分布表明:在陕甘川大部、宁夏、青海东部、渝黔、广西大部、广东西北、湖北西南和西北、鄂豫西部、山西西南、内蒙古西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江苏中部,雍姓占当地人口比例一般在0.04%以上,其中心地区可达0.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居住了大约67%的雍姓人群。

  今北京市,湖南省的沅江市新华乡,江西省的萍乡市萍西镇,云南省的陆良县芳华镇,甘肃省的临洮县、康乐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上海市,山东省的济南市,云南省的昆明市,四川省的泸州市、渠县、成都市、南充市、蓬安县、广元市、南部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贵州省的遵义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沛县、淮安市、宝应县、如皋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中卫市、平罗县,安徽省的和县、台湾省等地,均有雍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时期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颖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之所以名为颖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颖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南北朝时期东魏朝武定年间(公元543~550年)治所移至颖阴(今河南许昌),北齐则改为长社县。隋朝初期曾废黜颖川郡。唐朝时期复改为长社,后又曾改许州为颖川郡。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平原堂:以望立堂。

  颖川堂:以望立堂。

  什邡堂: 典出什邡郡。西汉沛人雍齿从高祖刘邦起兵,从战有功封为什邡侯;唐朝天历年中吐蕃犯境,龙洲别驾于雍无逸出兵夜破敌城,以功封什邡县男。雍姓的后代以此为骄傲,遂以封地为号为堂号。

  此外还有燕贻堂、益正堂等。

  字辈

  四川成都雍氏字辈:时启承宗泰 世泽景兴岐大德钟天允 鸿声兆吉熙 光先徵盛瑞 作毓蔚昌期 庆善家和旭 元敦绍丕基

  四川南充雍氏字辈:可文承宗泰,世泽景兴岐,大德中天永,鸿声兆吉熙,光宣维瑞盛,卓锍玉昌期,靖善嘉禾旭,弘登绍丕希

  四川沪州雍氏字辈:仁义礼智信 孝顺最为先祖居湖广籍 进蜀大明兴 菴石祥允发 九支著盛名 光宗垂裕永 万世庆同春

  四川渠县雍氏字辈:国朝尚贤良 尊荣在定邦 先代至明清 无锡福瑞祥言立传诗礼 广顺庆安康 祖泽洪作育 大啟儒雅光

  四川南部雍氏字辈:德大宗芝太,光国永正兴,先泽荣广发,克怀可继承

  四川德阳雍氏字辈:芝珍天心顺,官清治安奇,大德钟祥永,鸿声兆吉熙,宣光微盛瑞,毓秀蔚昌期,積善馀家庆,啟仁绍国基仁义礼智信 鸿声兆吉熙 光先徵盛瑞 作毓蔚昌期 庆善家和旭 元敦绍丕基

  四川蓬安雍氏字辈:“可文呈宗太仕泽景兴其大德重天永弘登昭吉希”。

  四川广元雍氏字辈:“文永占国自泽如天长修思万福祥先得应培祖加基汉大仓”。

  四川南部雍氏字辈:“大生吕太昌西明学孝成”。

  湖北鄂州 “燕贻堂”雍氏字辈: 伯齿陶周,昭日道尚,宪刚朴时,卅国里元。世子孙昌荣,大克振家声,文武光全册,中方尔后音。勤俭承帮度,俊秀耀门庭,和孝节义本,环宇享康宁

  安徽马鞍山雍氏字辈: 一本克力,万有自成,家强进习,月秀中英,在朝知国,大翅金能

  江苏宝应雍氏字辈: 一本克立,万有自成,家祥静洁,大鹏展翅

  贵州遵义雍氏字辈:大正天开燕, 远永碧达青, 在帮安子定, 家合四代哼

  贵州遵义雍氏字辈:应元天子绪, 向阳运照清, 文章思华国, 鸿雁立大庭

  贵州桐梓雍氏字辈:再明天子继, 文章思华国, 宏开力大进, (鸿开立大进)

  四川绵阳雍氏字辈:国灿思尔 维居廷文 志意高远 乾坤浩大 兴仁从德 忠孝吉昌 发祥起秀 富贵光先

  四川广元雍氏字辈:文永占国,自泽如天长,修思万福祥,先得应培祖,加基汉大仓

  江苏南京雍氏字辈:重庭凝应国 朝可正仁延 孝慈绵永德 宗厚久承先 清末由5字改5句:子孙昌荣,克振家声。文扬武烈,厚泽光明。门庭孝友,品洁清贞

  广西雍氏字辈:财庆富君国,广发继永纯,顺德修振谱,壶中日月长

  江西雍氏字辈:伯德子应文 大步正华凤 其从春在发 永久传宗

  湖南长沙雍氏字辈:(雍剑)子孙昌仁,克正佳深,文韬武略,显泽光明

  四川南部雍氏字辈:大生吕太昌,西明学孝成

  四川剑阁雍氏字辈:文永开仕国,天加

  四川 广元雍氏字辈:玉正国彦

  湖南湘潭雍氏字辈:“承受宗祖德永远子孙昌子孙昌荣克振家声文扬武烈厚泽光明门庭孝友品洁清贞”。

  湖北宜昌雍氏字辈:..忠厚永成先....兴中

  湖北荆门雍氏字辈: 启传德明 发云书秀 万事同新 克启家庆 永绍先文 人寿年丰

  益 阳雍氏字辈:承受宗祖德,永远子孙昌

  江苏南京雍氏字辈:之(芝)光 永 定 太

  江苏东台雍氏字辈:三汉国

  江苏宝应雍氏字辈:万啟培

  江苏苏州雍氏字辈:志光云安

  江苏浦口雍氏字辈:“之(芝)光永定太和”。

  江苏海安雍氏字辈:其祥永定

  安徽和县雍氏字辈:宝家之光永定太和学有成书

  安徽天长雍氏字辈:万寿德正明

  安徽蚌埠雍氏字辈:占连学春

  安徽定远雍氏字辈:长华凤其万年再发

  河南商丘宁陵雍氏字辈:性培圣恩

  河南焦作修武雍氏字辈:长志*世

  河南开封雍氏字辈:生在青雪

  宁夏雍氏字辈:万太建....思善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出平原。

  ——佚名撰雍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雍姓的源流和郡望。

  返舟县令;

  种玉良缘。

  ——佚名撰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雍泰为吴县县令,旧令离任,惯例馈楼船,惟泰不受。下联典出《搜神记》雍伯种玉得美妇的故事。

  六言通用联

  熙日围棋国手;

  兴元山水画家。

  ——佚名撰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围棋国手雍熙日,无为人。著有《弈正》。下联典指宋代山水画家雍云,兴元人。字幼山,进士出身,工山水,又善墨竹墨梅。

  七言通用联

  治国传循良之誉;

  工诗擅风雅之宗。

  ——佚名撰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狄道人雍焯,字阎仲,嘉靖年间官监察御史,曾巡按山东,奉公守法而有风采。下联典指唐代成都人雍陶,字国钧,太和年间进士。擅长写诗,大中年间官国子《毛诗》博士,后出任简州刺史。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乘夜破寇,功封县男;

  修城缮学,惠播富川。

  ——佚名撰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龙州别驾雍无逸,吐蕃入寇,乘稚、夜破之,以功封什邡县男。下联典指明代富川知县雍恭,字可南,清水人。富川地多瘴,前宫避古城寨莅事。恭修城缮学,复居县治,百姓安之。

  书数纷更,直道驰声太学;

  才长吟咏,德政留名简州。

  ——佚名撰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太学生雍冲事典。雍冲,洋州人。下联典指唐代国子毛诗博士雍陶,官简州刺史,有德政。

  【典故轶事】

  种玉之缘

  《搜神记》中说:“洛阳杨雍伯常施义浆,解行路人口渴。”后有一人,把石于一斗,给予雍伯。并且说:“把石子种了,可得美玉,并得美妇。”雍伯就把石子种在田里。后来右北平徐氏有女,很美,雍伯欲聘其为妻,徐氏道:“需要白璧一双为聘礼。”雍伯就在种石处掘得白璧五双,喜聘徐女。后来,人们称良缘为“诗题红叶”、“种玉之缘”、“种玉为缘”。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