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竺氏起源及历史

竺姓图腾_竺氏图腾

竺姓图腾(竺氏图腾)

竺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源出有二,一是出自竹姓,以国名为氏,后改为竺姓。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到了春秋时,其国君之子伯夷、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称竹氏。至汉代,有枞阳竹晏,因避仇人而改为竺姓,其后沿用不改。二是源于古印度,属于外来姓氏。据《姓苑》和《汉书·西域传》等记载,古代印度称天竺国,有天竺僧人来中国传教,以国名“竺”为姓。竺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于第四百零二位,当今人口约为十二万,排名第三百九十五位。

【得姓始祖】

  竺次:提起“竺”这个字,大家要联想到古代的天竺国。而实际上我国的竺氏也的确来自天竺国。他们跟中国的关系根深蒂固,大约已经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所谓“天竺”,就是印度的古称,亦作天笃、身毒等名。竺姓中国人,因为来自古老的印度,所以他们的文化背景也是深厚无比,丝毫都不比土生土长的姓氏逊色。头一个自印度到中国来开基的姓始祖,就是汉宣帝时以谒者身份来华的竺次,故竺次就是竺姓的始祖。

  各支始祖

  竺中立:祖籍是山东琅琊。他到了江西任吉安郡丞,解甲后,就到浙东嵊州,经过金庭,看到灵鹅这个地方好,就住了下来。是为浙东竺氏的始祖。

  竺肃: 竺中立长子肃,居灵峨。为嵊州灵峨之祖;

  竺严:竺中立次子严,迁居奉化泉口(今萧王庙境内),为奉化竺氏之祖;

  竺重:竺中立三子重,迁上虞牛埠,应为上虞竺氏之祖,当代科学家竺可祯当源自这支竺氏。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夏、商、周三朝的孤竹国,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夏、商、周三代有一著名的孤竹国。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记载:“孤竹君,姜姓,殷汤封之辽西,令支至伯夷、叔齐,子孙以竹为氏焉,东莞。”

  至汉朝时期,有一位枞阳人叫竹晏,他认为竹氏源出自孤竹国两位贤人,即伯夷和叔齐,这二人为商末周初的贤人,因不食“乱臣之粮”而饿死于首阳山(今甘肃兰州渭源莲峰乡享堂沟)。出于对先人的崇仰,他便自己在“竹”字下面加个“二”字,即成了“竺”氏,其后裔子孙沿用不改,世代相传至今。

  东汉初期著名的酒泉都尉竺曾,就是该支竺氏一族的后裔。

  源流二

  源于外夷,出自古印度的称谓天竺国,属于外来姓氏汉化。

  据史籍《姓苑》和《汉书·西域传》记载,古代印度称天竺国,有天竺僧人来中国传教,以国名“竺”为姓。后来,中国僧侣有的随印度僧人学经,也随师父之姓,成为竺氏。

  竺氏跟中国的关系根深蒂固,已经有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所谓“天竺”,就是中国人对古代印度的称谓,亦称天笃、身毒等名。头一个有史书记载自印度到中国来开基的竺氏始祖,就是汉宣帝刘询执政时期()以谒者身份来华的竺次,后留居中国生息繁衍,形成了竺氏一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竺氏族人大多尊讽竺次为得姓始祖。

  在姓氏学上,通常认为汉朝宣帝时竺次为中国竺氏始祖。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竺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零二位门阀。当今人口约十二万,排名在第三百九十五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0086%。望族居东海、东莞二郡。吉安郡丞竺中立迁于浙江嵊州金庭,为浙江嵊州、上虞、奉化竺姓始祖。葬于灵鹅村。现宁波奉化多有竺姓人士居住,有后竺村等。

【郡望堂号】

  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晋朝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为东莞郡,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东南一带,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末年废黜,其时辖地在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莒县一带。今广东省东莞市建制置于唐朝,后世所称“东莞”皆指广东沿海的东莞。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

  东莞堂:以望立堂。

  枞阳堂:汉朝时期,竺晏为枞阳侯。又因竺氏本姓竹,由竺晏才改姓竺的,故以其爵为堂号。

  化乡堂:宋朝时期的竺大年是沈焕的入室弟子。性格行为既严肃又庄重。长于说《礼》,乡人都受他的感化。

  听彝堂:浙江奉化溪口镇董村上堡的竺氏堂号。

  此外还有敦本堂等堂号。

  字辈

  湖北省竺氏字辈

  襄樊市竺氏字辈:庚大新长 德后纯良 明志立心

  荆州市竺氏字辈:代千君朝文,显伏加国洪。应朝士克廷,永盛成良玉。光明正德开,英姿源尚有,万发启章槐

  恩施州竺氏字辈: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黄冈市竺氏字辈:吾创世,子孙后代,须谨记,分久必合,若使合而不分,纵恒

  孝感市竺氏字辈: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经传带的远业守文章长克继先志茂贻谋永昌良

  十堰市竺氏字辈:裕尚彦思毓、芝景怀自甫、德进存桂永、继树宗成来

  咸宁市竺氏字辈:朝昂凌皋氏议,克绍光祖德,诗书振家声,继承常显达,福禄寿康

  黄石市竺氏字辈:首作方位文,应朝世代兴;照德江山正,万国永福登

  仙桃市竺氏字辈:子崇永绍正,懋育协资生,本固枝弥远,花繁实益盈,厚培恒毓秀,广植定敷荣,佳致清风酿,高标晓露凝,荫垂依峻极,庆锡自天成

  天门市竺氏字辈:方朝登丹,文正春国元,世大光明远,天开福寿全

  随州市竺氏字辈:遵义排行:慰汉凤阳,固始启(此三字为序)芳昌,光系廷洪荣,文远天开定,守正继先人,言行昭祖德,世泽庆长春。自贡排行:慰汉凤阳,尔九致世,维人道忠,恕传心学,乃生植宝

  荆门市竺氏字辈:上登大仁广,正国天兴顺,官清民自安,永远在朝廷

  潜江市竺氏字辈:承宗本科兆,修士应同登,以遇明良际,传家月永新

  鄂州市竺氏字辈:忠孝培永成计文先凡兴善启

  竺氏字辈

  辽宁竺氏一支字辈:“廷永德万连洪希广福昌”。

  上海朱氏一支字辈:“铉国岳承德铭之朝文增锡澄树耀培”。

  竺氏一支字辈:“沛国家声远考廷世泽长文章传彦义孝友焕龙光安徽合肥长丰”。

  竺氏一支字辈:“敦本广信守正学文。

  竺氏一支字辈:“应可荛舜世时崇孔孟文家昌广国义连岳学怀步贵裴德乃大”。

  竺氏一支字辈:“仕茂廷庆永守玉兆良才”。

  竺氏一支字辈:“希汝相会增钦法树耀培。

  竺氏一支字辈:“天廷启友万学加传正如帮建”。

  竺氏一支字辈:“正大光明亮日月照乾。

  竺氏一支字辈:“胜用昭伏克伯兮然林日汝之世其文国必如真士志孟宏大一以于时正良元仲思吾继可懋邦宗永景维若启怀崇方鼎有华光彦达述前徽”。

  竺氏一支字辈:“希汝相会增钦法树耀培”。

  竺氏一支字辈:“大衡庆忠明良忠孝思杨永世贤德昌盛势佐名光”。

  竺氏一支字辈:“传家有定矩继续永克昌”。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朱门安履;

  顽石点头。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僧人竺法深,住在会稽。刘尹问他为什么总去朱门(贵族宅第),他说:“你看见那是朱门,我则如进蓬户(茅舍)。”下联典指南朝宋僧人竺道生,相传在东吴虎丘山竖石为弟子,讲《涅檠经》,直讲得顽石点头。著有《二谛论》、《佛性当有论》等。

  五言通用联

  望出东海郡;

  源自孤竹国。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竺姓的郡望和源流。

  竹君报吉兆;

  二酉传书香。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竺姓之“竺”字的析字联。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研究理昧,老而愈笃;

  诵经论法,学者之师。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女僧竺道馨的事典,竺道馨,雅能清淡,尤善小品。下联典指东汉僧人竺法兰,诵经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

  竺弥孝亲,闻雷泣墓;

  生僧说法,颃石点头。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孝子竺弥事典。下联典指南朝宋僧人竺道生的事典。相传,竺道生昜石为弟子,讲涅盘经,石皆点头。

  耕道传家,订义雅闻戴记;

  凝阳开国,汉廷特守侯封。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竺大年,字耕道,熟谙《礼记》,人皆化之,著有《礼记订议》。下联典指竺姓的得姓源流,引《姓苑》云:“竺本姓竹,至汉纵阳侯竹晏改为竺。”

  【祠堂古迹】

  浙江奉化溪口董村竺氏祠堂

  据说董村竺姓始祖是源于宋朝,屈指算来,如今有1000多年历史了,这个村子有着历史久远的古祠堂。

  传德堂

  四合院式的结构,高大宽敞的门厅、戏台和正殿依次分列在中轴线上,雕刻精美……这是董溪一村的古祠堂——传德堂的主要特色。

  前进正殿面宽三开间,两侧施扇面墙,光滑宜人的青石基座。前廊施有卷棚顶,月梁上雕饰着龙凤图案,龙舞九天呈吉祥,彩凤云间现如意,龙凤都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后进正殿明间高悬堂匾“明德堂”三字,笔法遒劲有力。梢间施有板壁,上刻“忠孝友信”四字,每字高达2.5米。此外堂内还刻有“万年支派水流东,百代孝慈山仰泰”、“尊祖敬宗孝孙有庆,教诗说理明德维馨”等10余条对联。无一不说明了该村古来尊古循矩的传统。

  值得一提的是,传德堂有一个雕刻精美的古戏台。它位于前进明间的后檐。戏台用四柱,为悬山顶,施有八角攒尖天花藻井,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雕刻精细,制作考究,有不可小觑的艺术价值。

  永德堂

  永德堂是在董溪二村上街的又一个竺氏宗祠,保存较为完整。

  登门拜访,三开间的门厅犹如稽首迎客一样,两侧的耳房恬静而立,重檐硬山顶的结构保持着古朴的典雅。登门入室,迈过门厅便是巍然耸立的五开间正殿。这跟门厅的重檐硬山顶的结构不同,它是单檐硬山式。明间梁架较为特殊,为五架梁带前双步后两个单步,五柱十檩的威势使得空间更为宽敞,一块“光绪六年立”的匾额昂然挂在正殿上,添了几分其势之妙。

  门厅内外,正殿上下,整座永德堂萦绕着雕刻图纹的浪漫气息,仿佛进入了古色古香的艺术殿堂。门厅或正殿上的牛腿雕刻入木三分,让人叫绝。倒挂的狮子雕刻很逼真,十分有霸气。月梁上雕刻的双龙抢珠似乎在相对嬉戏,又似乎在争斗,双目互相斜睨,各有神态。就其整体设计与布局而言,都是永德堂这个古祠堂的补充与陪衬。

  明德堂

  明德堂是我们在董村发现的第三个保存较为完整的竺氏宗祠。它的建造年代约在清朝的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

  我们在现场看到,该建筑坐西朝东,四合院式。第一进门厅面宽五开间,南梢间为一道昂首而立的双扇大门。庄重而高耸的大门烘托出祠堂神圣的气氛,如人气宇轩昂,略显风度。外置六级踏跺。此祠堂的精彩部分当属明间后檐的戏台。

  四柱撑起一座不大不小的戏台悬山顶。戏台顶施有螺旋式藻井,同心圆逐层收缩结顶,蔚为壮观。四角雕刻着活灵活现的蝙蝠纹,以朱漆相映衬。

  从传德、永德到明德,名字上变动的也寓意着传统道德的延续。古人注重“德”。古书上就有“才德兼备是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德才都没有就谓之愚人”的说法。

【家训格言】

  《竺氏家训》

  勤奋、节俭、孝敬、创业

  金庭竺氏家训

  莫贪意外之财,莫做不义之人。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