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岳氏起源及历史

岳姓图腾_岳氏图腾

岳姓图腾(岳氏图腾)

  岳姓是中华姓氏之一,相传上古时代,尧帝时有诸侯四岳之职,又称太岳、岳伯,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人,四岳是一种非常庄严和重要的祭祀官,负责祭祀天下四方名山。岳氏就源于四岳之后。岳氏最为出名者当属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是他使岳姓发扬光大,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直是抵挡女真人入侵宋朝的铁血军团。至令完颜兀术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无奈之语。因为距今千年的宋朝立国320年,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所以各姓氏重新盛行修谱,以敦亲睦族,自宋以降,岳飞的后裔都严格按家谱行辈取名,岳飞五子都有后裔,繁衍众多,是现今岳氏宗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岳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四百七十五位,人口约一百七十万,现今排在第一百二十七位。

  【释义】岳是指高大的山脉和山峰。在甲骨文中岳字同嶽字,从山、从兽、从言。

【得姓始祖】

  伯夷:姜姓,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的侄孙。曾担任帝颛顼的大祭司,后为第一代太岳。太岳即华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为山高接天,可通天神,而华山在其眼中为第一高峰,故称之为太岳。后因祭祀天神的缘故,产生了太岳这一官职,伯夷为第一任太岳。太岳部落每迁一地,不忘崇拜山岳的传统,是故产生了四岳(指以太岳部落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最高峰,后演变成为官职,由部落首领担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他们都是伯夷的子孙。四岳助尧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并拒尧帝美意,不肯接受禅让,而让位给舜。四岳在禅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助大禹治水,功绩卓著。后四岳子孙以祖先官职命姓,称岳姓。他们尊伯夷为岳姓的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远古颛顼帝之臣伯夷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记》、《姓苑》等记载,上古时期,有一种官职称作“四岳”,专门职管祭祀三山五岳。

  古代人认为,山是一种神灵,需要极端崇敬,所以“四岳”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官职,而掌管四岳的总领即称太岳。

  相传,颛顼帝属下之臣伯夷,亦称伯益,是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氏的侄孙,曾担任过颛顼帝的大祭司,后因祭祀天神的缘故,产生了太岳这一官职,伯夷为第一任太岳。

  太岳即华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为山高接天能通天神,而华山在其眼中为第一高峰,故称之为太岳。

  此后,伯夷所统领的东夷部落就称太岳部。他们每迁一地,都不忘崇拜山岳的传统,于是以其四子以太岳部落为中心,分别掌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山峦,称四岳,负责四方神山的祭祀,以后演变成为官职,由部落首领担任,掌管四方诸侯。

  四岳都是伯夷的子孙,他们协助尧帝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并拒绝了尧帝的美意,不肯接受帝位的禅让,而是让位给了舜。后来在舜帝执政时期任秩宗,主次尊卑及郊庙祭典,典三礼,还积极帮助大禹治水,功绩卓著,在原始的禅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伯夷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岳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沙岳特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沙氏等。

  ⑵.蒙古族齐岳噶穆特氏,亦称乔噶穆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yogam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齐氏等。

  ⑶.蒙古族岳罗沁氏,亦称亦赫君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loc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孟氏等。

  ⑷.蒙古族岳诺特氏,亦称岳诺托氏、亦日呼德氏、闫忽德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n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伊氏、阎氏、门氏等。

  ⑸.蒙古族巴岳特氏,亦称巴乐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七十二姓之一的伯要歹氏,以地为氏,世居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地区)、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西拉木兰(今河北承德围场)等地。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巴氏、白氏、丰氏、陈氏、联氏、高氏、岳氏、包氏、罗氏等。

  源流三

  源于维吾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维吾尔族,宋、元时期称“畏兀儿”,亦称回鹘、畏吾、畏兀等。

  公元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此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

  南宋嘉定二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孛尔只斤·铁木真四年,公元1209年),原属西辽王朝的高昌国畏兀儿亦都护政权归顺蒙古,使蒙古统治得以在天山南北迅速建立起来。由于当地统治者未对蒙古实行抵抗而免遭蒙古征服者的洗劫和破坏;又由于亦都护政权曾帮助成吉思汗进行过对中亚、伊朗、西夏的征服,立有战功,因此长期受到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优遇。

  当时,大批畏兀儿人由此入居中原地区和蒙古高原,以仅次于蒙古人的色目人身份,或出任元朝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或从事宗教文化活动。

  蒙古(包括元与察合台汗国)对新疆地区的统治持续了三个多世纪,对维吾尔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按照成吉思汗的命令,所有被征服民族都要派出军队随蒙古军出征,畏兀儿自然包括在内。当成吉思汗讨伐西辽屈出律时,亦都护奉命率军出征。后来,成吉思汗进攻算端摩诃末的国土,亦都护再次奉命出征。察合台和窝阔台向讹答剌发动进攻时,亦都护也参与其中,后来又出征阿姆河等地。当成吉思汗进攻西夏时,他又从别失八里率军与成吉思汗汇合。汉文史料记载说,该亦都护曾“与者必那演征罕勉力、锁潭、回回诸国,将部曲万人以先。纪律严明,所向克捷。又从帝征你沙卜里,征河西,皆有大功”。其后人马木剌的斤也曾“将探马军万人,从宪宗伐宋合州,攻钓鱼山有功”。

  除了亦都护外,还有一些畏兀儿地方头目也各带本部兵加入了蒙古远征军的行列。《元史·昔班传》载昔班父阙里别斡赤,“身长八尺,智勇过人,闻太祖北征,领兵来归。从征回回国,数立功”。在呼罗珊大战中,成吉思汗的部队中有除了高昌畏兀儿人之外,尚有可失哈耳人和苦叉人。同时,还有畏兀儿的一些其他地方头人,如阿里巴黑失等,也都统领本部兵参与了蒙古人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

  在亦都护归顺蒙古之前,畏兀儿人镇海、塔塔统阿等即已在蒙古军中效力,之后,蒙古贵族更是广泛网罗畏兀儿人才,于是大批畏兀儿人入居汉地和蒙古高原,出任元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在史籍《新元史·氏族表》中列出入仕元朝的畏兀儿大族有二十九家之多,如高昌王亦都护、孟速思、岳璘帖穆尔、洁实弥尔、小云石脱忽怜、贯氏、廉氏、全氏、鲁氏、大乘都、小乘都等。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后来还充当蒙古皇帝、皇室贵族的老师,有典型代表性的就是岳璘帖穆尔,他“精伟兀书(畏兀儿文),慷慨以功名自许……皇弟斡真奏求师傅。上命公。公训导诸王子,以孝弟敦睦、仁厚不杀为第一义。上闻嘉之”。

  岳璘帖穆尔就职于蒙古宫廷,是名重一时的翻译家,所译语种很多,除了畏兀儿文译蒙古文,还有藏、梵译蒙古语等。除此之外,更有大量的畏兀儿人在蒙古宫廷或地方政权中担任各种官职,大凡“有一材一艺者毕效于朝”,为蒙古帝国的统一、元朝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贡献颇多,尤其在文化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

  在元朝时期,岳璘帖穆尔的后裔子孙中即有重臣阿鲁浑萨理,他扶持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即位,后在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受赠推忠佐理翊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

  阿鲁浑萨理的长子叫岳柱,后来是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执政时期的著名大臣、中书省平章政事、学者,其子有四,都以父亲的名字为汉化姓氏,称单姓岳氏:长子岳普达,同佥行宣政院事;次子岳安僧,为久住后章佩监丞;三子岳仁寿,中宪大夫兼长秋寺卿;四子无考。其后代皆沿袭岳氏,大部分人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弼尔雅氏,满语为Birya Hala,世居瑷珲(今黑龙江黑河瑷珲镇),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岳氏。

  ⑵.满族赖布氏,亦称赖卜氏、来布氏,满语为Laibu Hala,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栾氏等。该支满族岳氏鼻祖为赖布·岳干,满洲正黄旗人,满清初期世袭云骑尉,随同皇太极征明,功加一等轻车都尉,其后裔子孙在清乾隆年间有冠汉姓为岳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⑶.满族罗岳氏,满语为Loyo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罗氏、岳氏等。

  ⑷.满族沃岳氏,亦称乌裕氏,满语为Uyu Hala,汉义“绿松石”,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沃氏、乌氏等。

  ⑸.满族岳佳氏,亦称耀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满语为Yaogiy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姚氏等。

  ⑹.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族人众多,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两岸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有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⑺.满族岳察氏,亦称伊察氏、绕缠氏,满语为Yoca Hala,汉义“痒”,世居胡什塔(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伊氏、饶氏等。

  源流五

  源于景颇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景颇族岳氏,源出景颇族中的数个部落,主要是重原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这三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在元、明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岳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台湾土著、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岳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岳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岳姓源远流长,初见于《姓苑》。惜宋代以前,史书鲜见岳姓。

  据《郡望百家姓》等所载,这个源远流长的家族,秦、汉以前,主要是以山阳地区为繁衍中心。山阳是汉朝所置的一个郡,位于今山东金乡西北。目前遍布于全国每一个角落的岳姓人家,老家都在今山东,所以长久以来,他们始终相袭着山阳的堂名。金乡地处鲁南,与河南、江苏、安徽相比邻。

  魏晋南北朝时期,岳姓除继续繁衍于山阳一带,并最终昌盛为岳姓山阳郡望。

  两宋之交时期,民族英雄岳飞横空出世,光芒四射,使得姓时间漫长,沉寂时间亦漫长的岳姓为之一振,自此以后,岳氏名人当仁不让,纷纷在史籍之上描绘壮丽人生。随着宋高宗赵构偏安于江南,原昌盛于北方之岳氏族人开始取道安徽,跨过长江,进入今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或由河南徙奔两湖,或取道陕西,越过秦岭,进入四川。其中,岳飞后裔有落籍江苏宜兴者。

  元朝初期,元兵大举南侵,宋王室蒙尘,辗转亡命,最后在广东之孤岛覆灭。宋王室逃亡于何地,则蒙古铁骑纷至沓来,南宋遗民畏之如虎,于是岳姓在南方各地散居开来。在这个历史时期,有不少少数民族人士汉化称岳氏,如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成为岳氏家族的新成员。

  明朝初期,山西岳氏族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岳氏族人赴台,或迁居东南亚。明朝末年,张献忠大肆屠川,四川之岳氏族人有避居云贵高原一带者。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则两湖之岳氏族人有定居四川者。

  清朝以后,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的岳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由于岳氏族人中出了一个千秋万世共敬共仰的民族英雄岳飞,使岳氏族人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芒。因此在康乾年间,满清政府大力吹捧精忠报国的英雄精神,期间就有很多满族氏族便纷纷将姓氏改为汉姓岳氏。

  分布

  宋朝时期,岳姓大约有2万余人,是宋朝的小姓。主要集中于湖南、甘肃、河南三省,湖南的岳姓大约占全国岳姓人口的42%。

  明朝时期,岳姓约有6万余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七十位之后。宋、元、明600年中岳姓人口增加很快。当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是岳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大约占岳姓总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北和四川等地。陕西是岳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岳姓总人口的20%。岳姓的重心基本在中西部。

  当代岳姓的人口大约170万,为全国第一百二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2%。自宋朝至今近1000年中岳姓人口增加十分迅速,其增加率超过全国人口的速度。目前岳姓的第一大省为四川,大约占全国岳姓人口的27%。全国岳姓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山西,这五省大约占全国岳姓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广西、湖南、江苏、北京、陕西。目前形成了以四川为中心北经中原,穿冀鲁大地,联辽河流域,南下黔桂的岳姓分布带。

  岳姓在人群中分布在川渝贵大部、湖北西北、云南东部、广西西部、豫冀陕大部、甘肃南部、晋京、山东西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北、宁夏北端、黑龙江西带和东南,岳姓在人群中分布大约为0.2%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1.2%,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1%的岳姓人群。在云南大部、贵州东部、四川西部、重庆南端、湖北大部、广西中部、湘赣皖苏北部、河南南端、鲁冀东部、陕西西段、宁夏大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天津、内蒙古西部和东部、辽吉、黑龙江大部,岳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为0.1%—0.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2.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8%的岳姓人群。


  【岳氏迁徙史】

  岳氏一姓,盖神农之后也。神农生于姜水,即以姜姓,以火德王,故号炎帝,都陈,迁曲阜.... 。但由于得姓后“韬迹不显”,直到唐宋时期,才有《鄂国岳氏世谱》关于聊城世系、汤阴世系的记述。国史中有据可考的则只有和飞祖同时的岳琚、岳超、岳亨、岳孝忠、知常等五人。

  岳琚:钱塘人,南宋1129年金兵入侵陷杭州时,在保卫战中死节。

  岳超:韩世忠麾下将领。

  岳亨:建炎3年(公元1129)“二月, 王善围陈州,恣兵出掠,杜充檄武穆从都统陈淬合之。武穆先遣扁将岳亨从游骑绝其摽掠之路...

  岳孝忠:绍兴30年(公元1160) 10月17日,金人入庐州,泸州驻泊兵马都监杨椿募民兵800余人,先差效用岳孝忠部领300余人赴上派河口把守,当月20日,差效用岳孝忠等61人,在中派河以北芦村内埋伏。

  岳知常:河南颍阳人,职使臣。

  上述五人除岳琚、岳知常有籍贯外,岳超、岳亨、岳孝忠地址不详,但说明一点:北宋末期,岳姓已有一定量的人丁,并分居在南北方。

  (一)、聊城往汤阴之迁

  山东聊城世系自岳休起序,休祖“仕周为节度使”。周,当指郭威、柴荣的后周,其时间为公元951- -960年。 休生彦真,彦真生海,海生孟林、仲德季仁,孟林生铉、镗、镇。谱载铉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6-1010) ,平均约20年一代,与当时平均15- 16岁早婚传承吻合,铉生涣。

  “涣,仕宋为令使”,以官迁河南省汤阴县。涣未载生年月,但其大传称“少颖悟,好博览,品格异常,谙于条例,尝游于京(开封),售卜于市,开封府包公(拯)见其貌端辞敏,后访之知其才干过人,谨厚廉朴,召为幕椽。后包公总平章事,荐为沧州令。致仕后适相州,居孝悌里,置田课桑以终焉。娶姜氏,生子成、德”。

  包拯的生卒年为999- -1062年, 以此类推,岳涣及其迁汤阴的时间当界定在这期间。汤阴世系为:涣→成.德→立→和→飞→翱.睦→

  河南兰考岳氏宗谱载:成祖(公元1049- -1101); 立祖生卒年缺;和祖(公元1086- 1122) ;飞祖(公元1103- -1142) 。时间衔接无缝。

  (二)、“靖康”南渡

  公元1126年,金兵攻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市),宋徽宗传位给长子赵桓,是为钦宗,编年号靖康。次年,京都陷落,金人俘徽宗、钦宗二帝北去。象征国家的皇帝没有了,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即帝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但宋高宗拒绝李纲、宗泽的抗金主张,接受黄潜善、汪伯彦的逃跑意见,先退至扬州,继又渡江南奔,建行都于临安(今杭州)。在这一过程中,岳飞先是转战黄河南北,公元1128年,在巩县保护陵寝,战汜水关、竹芦渡前后,离散经年的母姚太夫人、夫人李氏暨子女岳云,岳雷、安娘等南来至巩县。接着,公元1129年飞祖在进行了著名的以八百人破叛军王善数十万的南薰门之战后,从杜充南渡,家属亦随军往南,曾寓居江苏的宜兴、安徽等地。

  公元1133年,岳飞置司江州(今九江市),家属随迁,并居九江。

  公元1136年,母姚太夫人病故于鄂州,扶柩葬九江庐山的株岭山,为守墓故,”遂以俸给收入营田置产,聚家族之北来者”。历时十年完成了南迁过程,以后的子孙繁衍,第20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铨释的《鄂国岳氏世谱》称其为“南渡世系”。也是从那时起,迄今为止,故里汤阴程岗村再也没有岳姓人居住,而定居于今汤阴县城及其周近的岳姓,则系后来的裔孙返迁。

  (三)、广南、黄梅血泪交织的二十年

  “天下除夕忙辞岁,岳家年关逢忌辰”。公元1142年夏历腊月29日,这个中华传统除夕的子里,我们的先祖,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和长子岳云、爱将张宪,在保国和卖国的分水岭上,被卖国贼皇帝赵构和奸相秦桧杀害了,接踵而至的搜捕,抄家和被迫害与逃亡的景况,令后裔们难以猜度:“武穆眷 属由杨沂中、俞俟遣得力官兵解送广南(广东岭南惠州一带)拘管,每月仍令所拘州县具存亡以报朝廷,家产由汪叔詹逐一查点入官”,.... “当起解时,不许年方数岁之孙公子岳甫与其母一并_ 上路,岳云妻巩氏悲愤填胸图自杀死,岳夫人闻之日: 以吾夫之贤,可使无后乎’!于是止痛不哭,忍辱含垢,流徙岭南,抚教子孙”。淳熙6年(公元1179),岳霖、岳霭、岳甫在《赐谥(武穆)谢表》中用血写成的“形骸沟壑,痛固无穷,妻子蛮夷,鬼亦不食,兴言及此,流涕涟如”,今日拜读,仍撕心裂肺。

  时居九江年仅七岁的岳震和四岁的岳霆兄弟,则在闻凶报后家人将其携至江北黄梅,改鄂姓匿居。忍痛泣血,骨肉杳隔者20年。那些聚集不几年的北来家族,自当匆惶散逃,改姓换名,在劫难中熬煎,以后,除飞弟翱有孙璇、玑自九江迁往宜兴唐i ]的记述外,其余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黄梅一广南,公元1142- -1161年, 千里遥隔构成了一段20年岳家血泪史。后来,流配岭南的李夫人一行,除岳雷饮恨长眠在那里以外,余下经潭州( 今长沙市)辗转回到九江,而黄梅震,霆兄弟则在“录用子孙”的诏旨下,大部分复了岳姓,并留居该地,这就是飞祖裔孙在发展中最早形成的二个原点。

  (四)、九江、杭州、宜兴唐门、丹阳培棠、嘉兴金佗、湖北黄梅六个生长原点

  1、九江原点

  公元1133年,飞祖置司江州, 家属随迁。公元1 136年岳母姚太夫人病故葬今九江庐山,遂以俸给置田产,历五年冤狱成,江州田宅全被没收。公元1162年岳 飞平反后,经长孙岳甫呈请朝廷发还原被没收的田宅。次年公元1163年8月4日,朝廷准许全部归还,计田7顷88亩1角1步,地11顷96亩3角,水磨5所,房廊草瓦屋498间。

  据《九江府志》记载,“府城南有岳祠, 旧为岳宅,傍有岳公井及洗兵池。”从此,自岭南生还的李夫人暨其子孙都定居或暂居于此。三世孙雷子岳纬、岳纲自九江迁临安(杭州),三世孙霖子岳珂10岁时(公元1192) 随父霖居广州,由于父病故,扶丧北归将父葬于宜兴唐门后,于公元1195年回到九江老家,在那里读书;公元1213年母故,再回九江守孝,公元1233年罢归在九江著述并撰写了《鄂国岳氏世谱》;飞祖弟岳翱的三世孙岳璇自九江迁宜兴;元朝初年,六世孙岳云支系岳士迪自九江与宜兴唐]岳氏通谱;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世孙岳汝通从沙河迁邵阳。以上等等都说明自平反后200余年里,九江岳氏一直延续发展与外迁,但明正德年间(公元1520年) ,宁王朱宸豪之乱,”居民星散, 岳氏子孙亦悉逃离,甚至连李夫人墓也为陈姓所淹没”。九江岳氏自此离开家园,再也见不到聚居的群落,也没有留下什么史料,唯一留下的是岳师门、岳王祠、岳家市、岳飞井、岳飞池等与飞祖有关的地名与胜迹。

  2、杭州原点

  杭州,南宋的首都,时称临安,飞祖任枢密副使、遇难都发生在这个地方,也是莹坟祠庙所在处。公元1141年4月,飞祖以供职枢府,遂搬家眷到杭州居住,并置宅。高宗因“所居屋宇不足,令临安府应副添造”。飞祖被害后, 宅没入官,后改为太学,平反后,公元1162年就太学之左,立庙奉祀。但作为生长或迁徙原点,则是公元1162年平反以后的事。

  首先是岳云长子岳甫在追封飞祖三代时,授宣教郎、宗正卿迁吏部郎中,寓居杭州。甫有七子,自然随父教养,其弟申裔孙失考。因此,可以锁定,凡现有聚居各地的云裔,除派演苏(州)杭(州)者外,其他如安徽定远,湖南益阳,山西介休,山东临沂、荷泽、北京通州其始迁点都在杭州。

  其次是岳雷次子纬、三子纲自九江归临安(杭州),现南垫、金沙、龙庄、溧阳都是岳纲支系从杭州分迁。七世孙岳良臣,改王姓发派山东安丘者,也是避蒙元入主中原之劫自杭州迁出。

  第三,岳霖三子珂支第六世孙岳泾、七世孙岳琳,在南宋末年,也曾以官寓居杭州,后其裔孙有迁洪洞、山东金乡...者形成了洪洞、金乡、萧县很主要的次级分迁点。

  3、宜兴唐门原点

  《唐门岳氏宗谱》:”王第三子霖还岭表, 由九江来宜兴,父老念剿贼郭吉等恩,遂相率迎之,买田宅以居焉。今县治之东北四十里唐门村是也。霖卒,葬唐门,长子琮,后改名旌,字廷恩,袭祖荫,居唐门”。

  岳琮曾“岁取租500担修茸西湖祖莹外,所尝至地,必买田宅居之,若建康、姑苏、太仓、绍兴等各有庄。晚年尤好交游,尝为依仁斋,招致宾客;致艺斋,艺习礼乐;志道斋;据德斋;乐贤堂,东西书院等。唐门家世之盛,公实为之创始”。唐门除岳琮一支外,还有飞祖弟翱的孙子岳旋,率宗族自九江来居,子孙亦繁。

  据《唐门岳氏宗谱》记载:“岳琮一支住前院,岳旋一支住后院”,在飞祖冤狱平反后的一个世纪里,家族得以休养生息,顺利发展。然而不幸的是:继南宋末年贾似道乱国之余,蒙元代替南宋的改朝换代中,唐门岳氏又遭遇不幸,其突出表现是在世的第8、9、10、 11世的大迁徙。

  岳琮分支:

  第8世:岳槐迁建平县;岳楠迁宁国府东;岳榆迁镇江连湖;岳樟迁四川云阳县;岳掼迁广东海阳;岳梓迁云南赵州;岳柽、岳楷,军J驻泰兴;岳林迁淮安山阳;岳懋迁清河县;岳风迁无锡;岳虎迁江阴县;岳龙迁靖江港口;岳马迁广德州城东;岳觐迁广东大浦;岳楚迁陕西腺县,岳晋迁常州西长上村;岳绍迁江西德化县;岳栋迁广德州;岳杓迁建平北岳塘。计20人次,占该世总男丁39人的50%。

  第9世:岳宏迁湖广;岳利迁江西建昌;岳聪二迁淮安;岳潜迁溧阳;岳恒以官居云阳;岳怡与兄同居云阳;岳臣迁今广西崇左;岳徵迁靖江。计8人,占该世总男丁25人的32%。第10世:岳继会迁安虞;岳机迁无锡;泰五迁陈渡;泰六迁丁山桥;计4人,占该总男丁12人的33%。

  后院翱祖- -支同遭厄运进行了类似的迁徙:

  第6世岳爵、岳荣迁九江;岳恩迁聊城; 7世彦溶迁上海县,彦淳迁四川长宁县;彦滨迁山东聊城县;岳昂开西升平支派。计7人,占总男丁的23%。

  第8世岳朝宰迁山东聊城,岳朝贤迁山西太原府,岳朝佐迁河南太康县,景能迁太原府青原县。计4人,占该世总男丁9人的44%。

  第9世岳宣迁陕西。

  第10世岳宗泰迁淮安。

  在当时基数不大的条件下,这个迁徙量是惊人的,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逆境幸存下来,而在以后的顺境中发展,然而他们的裔孙今何在?给岳飞研究留下一个课题。

  4、江苏丹阳原点

  “岳霖三子珂,初尹丹阳,有善政,念(贡)文宪抚孤之德,建报本祠于紫阳渡,而邑民复树棠于其地,以寄思尹之意焉。后珂任昆陵,琛袭父爵,道经祠下,低徊不能去,命子良与侄英见居此以主祀,名其里日培棠”一嘉庆丁卯 (公元1807)重修宗谱序。这段话说明了丹阳原点的原由,也说明丹阳发派祖为岳琛与英见。

  丹阳作为一个原点,从其民国17年(公元1928)十修宗谱谱序可知,该支自明崇祯辛未(公元1631)肇修宗谱以来,康熙辛已(公元1701)、乾隆9年(公元1744)、乾隆29年(公元1764)、乾隆49年(公元1784)、嘉庆丁卯(公元1807) 、道光丁亥(公元1827)、咸丰辛亥(公元1851)、光绪6年(公元1880) 至民国17年计300多年,凡十修,称得上勤于修谱,也反映了其经济、人文状况良好。从历次谱州序中,都记载了其人口繁衍较快,公元1701年二修时有”传20余世,人丁千余”的记载:公元1880年九修时记载:人丁数千。其次公元1701年谱记载了琛生良,良生世德,世德生深,深生彦忠绍忠、兴祖,彦忠、绍忠、居培棠如故,兴祖则徙河南仪封成为仪封、兰考、民权、开封、睢县、杞县一片的发派祖。

  该谱也突出地反映了其他的二个问题:

  一是:一般的谱册均将琛列为岳霖的次子,但丹阳谱将琛列为长子,而无琮且与唐门下列记载相悖;

  二是:突出了贡文宪隐匿岳霖其事,并附有刘光祖撰的《贡文宪公传》。

  上述两个问题,在此不做考述,仅就第3世作为生长与迁徙原点角度加以陈述,但要指出的是该点第一次修谱为公元1631年,距岳飞遇难时已历490年,所以该谱对这490年的追述,自然难免粗疏,且与唐[ ]谱下列记载相悖:“琛 (公元1161-1241)承信部,海宁县尉,葬龙溪县。公避贾似道难(指贾似道于公元1259年以右承相入朝专权乱国事),徙元城遂世居焉。留长子良侍老,次机、洪兄弟自九江徙宜兴,至第8世惟善、昴堂兄弟挈家 自唐门徙三涡,10世瞻徙丹阳,为丹阳培堂支祖。”

  5、浙江嘉兴金佗坊原点

  《嘉兴岳氏宗谱》卷二,岳元声撰《先考心夔一九德1540 (嘉靖19年)一-1602 (万历30年)府君行状》“府君之先世世居相州汤阴孝悌里, 始祖讳成者,世以力田起家,三传至我忠武王,王逢国之厄,渡江而南,就武林(杭州)家焉。王生第三子讳霖(公元1130- 1192)续忠侯,霖生第三子讳珂、邺侯(公元1183- -1243) ”劝农嘉兴郡,遂寓居府城西北隅金陀坊,亦因以为家。珂生长子英见(公元1206- -1232) 官承事郎、监南康酒税,英见生逍(公元1221- -1257) 鄂州江丞,逍第二子泾(公元1238- -? )官太平州酒库,泾生琳(公元1254- -1293) 金部主事,公客死武林。夫人程氏挈次子茂之归嘉禾母族,居邺侯故第金佗坊之侧遂世家焉。时以“胡元之厄,与岳为难”,遂以字姓,全宗乐姓自此始。

  “琳生茂之,更姓岳,更名咸,咸生贵一,号超隐,复避难,三徙居长水里,生尚德,尚德生仁富,仁富生懋,懋生端,端生奎,奎生鸣迅,鸣迅生商(号东湖),是为望族。商长九德,次子九皋。”于是有第18世骏声、元声、和声一门三进土之荣並奏请复岳姓。乐咸次子贤一,字景文,仍居金佗, 11世同泰迁山东,元至正6年(公元1346)迁宿州三义集。明初,12世岳再兴次子岳岱迁河南,三了岳峰迁山东,长子岳岑迁魏塘。明万历年间,17世岳朝宪及子岳经、岳纶迁叶县北渡村。

  而7世岳琳长子启之则自武林(今杭州)避乱迁山东金乡后12世彦圣再避元末乱,由金乡走萧县,于是后裔遍及苏、皖,继而幅射到大江南北甚至全国。

  《嘉兴岳氏宗谱》首修于南宋宝庆3年(公元1227),淳祐7年(公元1247)续修,景定2年(公元1261)与江州、宜兴合谱,称阳羡谱系,此后于明洪武、万历,清康熙、嘉庆、道光,计7次续修,是一部首修最早,续修较及时的谱。

  6、黄梅原点:

  公元1142年春节,飞祖暨长子岳云, 爱将张宪遇难的凶报,传至当时的江州(今九江)岳府后,家人遂携四子七岁的岳震、五子四岁的岳霆过长江,潜匿于黄梅大河之滨,后迁居杨梅岭山区聂家湾,改鄂姓。二十年后平反,子孙部分复了岳姓,有万三者,由黄梅迁广济,直到明代万历初年,即四百余年后,才经过“关白全楚、西戾董两院”后复祖姓。由于元、明兵灾,旧谱遗毁,直到万历8年(公元1580)才有黄梅首修《岳氏宗谱》,此时距岳珂写《鄂国岳氏谱序》的端平元年(公元1234) 已346年,因此,对该原点在此前发生的迁徙已无从查稽,但可以界定的是:无论是近迁周边武穴、麻城,还是远迁湘、黔、川或华北、华东的岳震、岳霆裔孙,其原点都出自黄梅。

  二、南宋中后期的发展

  南渡世系尊岳飞为始迁祖,第二代有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兄弟5人,第三代有岳甫等18人,第四代有岳觐等33人。这是一个庞大的人口繁衍基数。

  自公元1161年高宗诏令恢复岳飞家属居住自由起,此后整整100年时间里,南宋朝廷多次给与了岳飞及其子孙以封赠,这些为岳氏家族的复苏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条件。

  孝宗期间,公元1162年10月18日, 颁布文告追复岳飞暨其妻室、子、媳的原官、原封;同年11月14日,又官岳飞孙六人:岳云男岳甫、岳申暨岳雷男经、纬、纲、纪补承信郎,岳云及岳雷女三人,俟出嫁日,夫婿各予补武进校尉; 1163年4月23日,授岳甫承务郎,岳霖次子琛并飞祖女安娘、夫婿高祚特予补承信郎,岳霖补修职郎、霆补忠立羽郎;同年,给还九江田宅。这-系列封赐,就形成了以李夫人为主体的江西九江大本营;岳震、岳霆原避难匿居地湖北省黄梅县;岳霖定居江苏宜兴;岳甫、岳纬、岳纲定居地浙江杭州;岳珂定居地浙江嘉兴;岳琛定居地江苏丹阳等六个原点繁衍发展并向外幅射的格局。

  一百年后,公元1261年,宋理宗追封岳飞三代及部下六将,其中第一代为岳云等夫妇10人,第二代岳甫昆弟妹8人,第三代岳觐等昆弟12人。在总计30人中,有实职者23人,这些实职指追封时他们曾任或现任的官职,涉及10个省15个州县。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中间有人在任所定居下来的话,则会在孝宗时期九江等六上原点基础上形成更多的生长点并向外播迁格局。

  一个家族能否健康地发展,和所在地的地理氛围有着很强的相关关系:地理条件好,则人口繁殖快,经济发达,人才辈出。相反,地理条件不好,则人口、经济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甚至萎缩、消亡。然而,即使条件好,独木可以参天,但不成林,原点多则有东不西亮的机率,从而能促使家族整体发展壮大。

  庞大的发展基数,又有多个原点竞秀,加上南宋中、后期100年时间内给予的宽松条件,所以岳飞裔孙不仅在那段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而且奠定了现今发展到100万人以上,地域遍及全国并延伸向海外的大好局面的基石。

  三、大播迁

  第一次大播迁:自公元1162年起整整-百年时间里,岳飞裔孙在宽松的环境下得到了有效地发展,然而南宋晚期,奸相贾似道乱国,“凡忠直的官宦之家, 无不饱受其迫害”。此时,蒙元于公元1134年灭金,原长江以北的广大金占区被蒙元占领,而新政权建立有个过程,于是在这个地带形成了一个黄灯区,被迫害的人们多纷纷外逃,其中也包括逃往这个黄灯区。

  公元1279年,蒙元灭南宋而入主中原,一条西起甘肃临洮,中经唐州、襄阳间,东北止楚州(今淮安)长达1500公里,历时一个半世纪的原来宋与金,后来变成宋与蒙古的疆界线在地图上消失了。人们迁徙的空间更为广阔。

  元帝诏命:迁徙故宗室及大臣之后仕者于内地。政策:“远徙民毋赦还, 父子不同处”。出于安定江南的考虑,蒙元将江南的官宦富户迁往其经营已久的“内地”一西,这是继朝代更换的兵乱之后的一次有组织的迁徙。

  岳姓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有在官场者,也有富户,加上由于飞祖曾抗金的原因,"蒙元与岳姓为难”,双重的原因,使岳姓人倍遭厄运:少数人死难,更多的则是逃亡迁徙。如:岳雷孙岳衷,先自临安(杭州)迁黄梅,再迁淮安府清河县,后迁金沙,至元16年, 顽宋,江浙乱,公死义。其弟岳文迁金坛,三弟岳穆迁金沙,四弟曾屋舍被焚,迁汰塘。再如:岳崔迁山西洪洞、岳之正改乐姓留四川南江、嘉兴岳茂之改乐姓等。

  然而祸兮福所依,也正是这种灾难中的迁徙,成就了岳飞裔孙枝繁叶茂,600多 年来南江一支发展到近20万人,山东安丘改王姓一支发展到2万多人,山西洪洞作为-个次级分杈点,其裔孙广布山东、河南、河北诸省。

  第二次大播迁:第二次大播迁的大背景是明朝初年长达几十年迁徙政策,从洪武二年(公元1369)到永乐15年(公元1417) , 长达50年的时间内曾多次组织和调配无田地的农民包括一部分降民和罪囚,从狭乡往宽乡屯种。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遣返、军屯、商屯、民沌等几种,但更多的是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方法。移民条律是:按四口之家留一、六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还规定有同姓同家不能迁到-地的律令等。最具典型、规模最大的移民发生在山西省洪洞县,明朝初年先后12次自山西平阳、泽州、潞州、汾州等向全国各地移民,其中直接迁向河南、山东、安徽三省的就有10次。

  山西省洪洞县“迁民姓氏四号供橱中有岳姓,与相白荀岳侯汪陆宗并列。岳姓迁民始祖为当时平阳府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于广济寺大槐树附近,分迁异地,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后裔有转迁到广东、浙江、福建、台湾等地”。本次迁徙统计计有:山东寿光、莘县、垦利、昌乐、荣城、利津、潍东、潍坊、嘉祥、山西平定,河南寺里碑、巩仪、清丰、林县、获嘉,河北望都等。在南方则有洪武3年(1370)徙苏、松、嘉、湖、杭农民四万余户往临濠(今安徽凤阳)屯种。此外,还经常徙江西农民于云南和湖广。现今湖南邵阳、衡东、常德、石门及云南、贵州的若干分支,都是这次播迁的结果。

  在当时,类似山西洪洞的移民聚散地或机构,北方还有山东枣林庄、河北小兴州,南方则有苏州阊门、江西瓦屑坝、湖北麻城孝感乡、福建宁化石壁村、广东南雄珠玑巷等。人们追根寻源时,往往在谱牒中见到上述地名。

  第三次大播迁:第二次大播迁的世次是第10世至16世,自第17世至27世止,在分迁图上是-个低潮,发生的分迁群落减少,此时历史已进入公元第20世纪。但自新中国建立前后,由于大军南下、工作分配、参军、从商、打工等多种原因,发生了第三次大播迁,并以点多、面广和以迁入城镇为特点。但他们还只是一颗种子,在60年里只繁衍到一至二代,眼下还没有形成群落。

  上面说到的三次大播迁是粗线条的,是从中国历史上影响人口流动的三次大事进行分析,但引发的具体原因则千差万别:国乱或兵灾引起的迁徙,改朝换代弓|起的迁徙,国家政策引|起的迁徙,水旱等自然灾害引起的迁徙,官迁或任职引起的迁徙..我们的先祖们从不同的原点出发,或心怀朝阳,或心急如焚,以不同的心态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来到了你现在所处的那块宝地。

  四、岳氏总人口暨岳飞裔孙总人口与地理分布

  自公元1991岳力撰《岳飞家史考》问世,就开始了岳飞后裔的人口统计,历16年的积累,加上此次统谱的原始材料收集,共汇集了140个分支人口群落,除去8支无人口材料外,在129个分支总人口为748831人,其分布情况是:按分支 岳云支25277人,岳雷支61954人; 岳霖支227008人;岳震支238467人; 岳霆支96927人。支系不确定者22230人;是否是岳飞后裔不确定者69768人。

  按地域:四川230200人;山东129274人; 河南92704人;山西74750人;安徽66360人;江苏34000人;湖南39467人;云南17000人; 甘肃6800人;河北5950人;湖北8500人;天津4740人;广西4410人;朝鲜、韩国3000人; 江西1500人;贵州1000人; 内蒙3000人;广东1500人;福建6000人;台湾700人...;

  当然,由于基础材料不足的原因,这组数字虽然珍贵,但不完善,除已知如杭州、嘉兴等地缺人口资料外,诸如笔者所知河北遵化,望都、青龙,湖北秭归,湖南慈利...都有舐群落,然人口资料缺如。且据本次迁入地统计,除全国各地都有迁入外,还有分迁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地者。据2008年底公安部下属组织提供数字,全国岳姓总人口为181.6万人。

  岳飞后代分布:

  岳云:长子岳甫,女儿岳大娘,三子岳申。岳甫字葆真, 南宋高宗绍兴 七年(1137年)六月二十八日生,理亲嘉泰四年(1204年)九月二十四日卒,寿年六十七岁,葬西湖上。岳云遇害时,岳甫才四岁,随母巩氏及祖母李氏、叔岳雷流放岑南。一-六二年孝宗皇帝恤录时,岳甫二十五岁,从岑南回,初居潭州(今长沙市)北裹厢,同年十月十八日, 圣旨 补岳甫岳申承信郎。岳甫受寅教郎, 宗正卿,供职吏部郎中。初居杭州钱塘奠厥古守岳飞岳云墓。袭神武后军统制。隆兴初元(1 1 6 8年)七月十九日,岳甫承务淮西时,向孝宗皇帘请复江州(九江)田宅,孝宗皇帝准奏发还。后岳甫刺使宁波。晚年归居杭州,相与置田,崇奉王祠,作中兴小历,善书法。历任朝请大夫,吏部尚书,赠中奉大夫。岳大娘适张宗本,授武进校尉。岳申授保义郎,官真州防御使。岳甫生子七:岳觐、岳觌、岳岘,岳规、岳靓、岳{见、岳观。岳甫后裔初居苏杭,后散居各地。现初步考证,有二支的去向如下:岳甫长子岳觐湖南益阳-支,岳甫次子岳规浙江杭州一支。

  岳雷: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十月十八日,岳雷四个儿子岳经、岳纬、岳纲、岳纪,圣旨封承信郎。二个女儿岳二娘、岳三娘,景定二年(1261年)婿俱补进武校尉。后岳雷长子岳经于宋理宗景定-年(1261年)授承事郎,监贺州银场,其后裔居福建漳南;岳雷二子岳纬于景定二年授将士郎,任夔州将领,岳纬长子岳间见于景定二年授承信郎,后裔多居临安;岳雷三子岳纲于景定二年授武德郎,任江西副总领,封尚书,初居九江,后迁临安。岳雷后裔多由临安散居金坛金沙、白塔桥、溧阳城、青安桥、龙庄、汰塘等地。岳雷四子岳纪于景定二年授修武郎,任镇江提典医学,其后裔多居临安、常州现考证岳雷后裔从常州迁出后,有两支的去向如下:一支迁居河南安邱县解护庄,一支经湖广荆州转云南镇雄县太坪坝,后散居云、贵、川三省。

  岳霖:岳飞冤案昭雪后,岳霖由江州来宜兴,邑人感岳飞之德,争相奉迎,并置田宅于邑之东北四十里之唐门村留岳霖定居。以后岳霖虽历官在外,但总是以唐门为家,于隆兴元年(1163年)将父亲的衣冠安葬在唐门桥后的一个天然的《金钩钓月地》上,这就是唐门村有名的历史古迹《岳飞衣冠冢》。岳霖卒后也伴葬岳飞衣冠家之北,即是唐门有名的《缵忠侯霖公之墓》。岳霖留居宜兴的后裔,是长子岳琮之后,岳琮又名岳璞,赐名岳旗,授承信郎,致仕封尚书,居宜兴县,六传至岳浚(岳飞九世孙),博学好义,官百门尉,积书万卷,- 时名士,卒于明洪武十年(1398年),寿年八十二岁岳浚子三:长子岳岱,为万石支祖;二子岳岩,为湛渎支祖;三子岳崧,生子二:长子岳文升、迁居汤阴,次子岳文景,为长沟、汤堰、唐门支祖。岳文景三传至岳洵(岳 飞十三世孙)由长沟迁居知义庄,传今已有叫十七户,六十余人。今宜兴唐门智义庄二十七世孙岳宗雷,为宜兴县先进教师,二十八孙岳锦堂,-九二七年参加过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还有岳祖德迁居北京1070 信箱;有岳柏荣迁居武汉市航空路青年大街四十三号,有岳风麟迁居北京大学任教,有岳鸣嗥迁居上海市武进路247号;他们都是一九四九年后从宜兴唐门智义庄迁出外地工作的岳霖后裔。

  岳霆:安徽省颖_上县迪沟镇孙岗村岳飞后裔由风台县岳张集支系于清朝迁移至此耕作生活。本村岳姓人家为第一- 大姓,作为武穆王岳飞(霆系)后裔,他们继承祖辈勤劳的家风。岳玺为岳飞五子岳霆之后,武穆王岳飞十五世孙,明万历年间,立军功,授职总兵,镇守颍州。当年携有圣祖岳飞之画像、“忠武谥书”、家谱、行状、御札、家集诸件文物。岳玺公生三子,称大公、二公、三公。大公住阜阳西岳老庄、西岳湖口、岳新庄,有老祖坟一座;二公后裔迁城东岳湖口、岳老庄、岳寨、岳营,有老祖坟四座;三公后裔迁至安徽凤台县岳大塘沿、岳张集,有老祖坟一座。岳飞后裔安徽凤台岳张集支系,在使用乾隆皇帝钦赐32派字的同时,还自定派字“正学传千古,人文粹一“家,承先多世泽,继贤广良才”20字,从22世至41世使用;而阜阳支系自定派字“崇德敬祖,福禄寿康,文显皖颍,忠衍豫汤,恭俭传世,孝信永芳,景行维端,善心循良”32字,从30世至61世使用。现已广泛流传于族人口中,起到继绝嗣兴存亡之作用。

【郡望堂号】

  郡望

  山阳郡:古代山阳郡有二:①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的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又将其改为山阳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地区。②东晋朝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晋安帝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其时辖地在今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至隋朝初年(辛丑,公元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地区。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邺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所在邺邑(今河北临漳)。东魏时期将都城建于邺邑,以相州为司州。北周时期再为相州。北周末期,杨坚摧毁了邺城,迁州治于安阳,本在今安阳南,隋朝时期移今安阳市。自此安阳亦有邺城之称。唐朝时期改相州置郡,治所在安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河南、山东间地。金国时期时期为彰德府。

  堂号

  山阳堂:岳氏族人的祖先既然掌管四方诸侯,可见他们出身显赫,源远流长。秦汉以后,岳氏族人主要以山阳地区为繁衍中心。山阳是山东省金乡县的西北,岳氏人家的老家都是山东,随着历史的变迁,两千多年来,岳氏族人陆续移居各地。不过,他们始终沿用“山阳”的堂名。

  冯翊堂:岳氏系出神农后裔,神农生姜水,即以姜为姓,称帝名用火德王,故号炎帝,都城迁曲埠,传七世生节茎,不在帝位。节茎又传七世生垂。垂于尧时作共工水官,生伯夷,伯夷为秩宗,昨“四岳”。又因佐禹治水功高,禹封其为吕侯,侯河南汲郡伯。吕侯功高如山岳,旨为“太岳”官,其后裔长子袭父封,逐以国为吕氏;仲子宫“太岳”,赐“冯翊”后即以官命岳氏,此得岳氏“冯翊堂”之来由也。

  临漳堂:以望立堂,即邺邑堂,亦称彰德堂。

  精忠堂: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

  此外岳姓的其他堂号还有兰雪堂、赐葛堂、纯孝堂、报本堂、全伦堂等。

  字辈

  岳飞后裔世系统一字谱:

  自二十二世起用:

  重开奇秀,永佐朝邦;

  崇修(德)喜彩,忠(增、宗)耀远光;

  英贤辅弼,金玉其相;

  武穆家风,山高水长。

  岳云长子岳甫湖南益阳后裔:

  自十九世起:

  时太灵山锤异最,青云志上佐朝廷。

  文章大启宏诗礼,敬作承先肇本宁。

  绪守虞衡常念祖,道宗孔孟重传经。

  安邦定国资家教,伟烈丰功耀鼎铭。

  岳云长子岳甫山东临沂市后裔:

  自三十世起:

  忠孝国祯,仁义端祥,

  思承厚德,嗣绪永昌。

  岳雷次子岳纬山东莘县观城后裔:

  自二十三世起:

  钟际林肇锡,新然有三振,

  国法九世清,训谟广垂统,

  继述善守成,嗣绪其永昌。

  岳雷次子岳纬河南原阳县后裔:

  自二十七世起:

  良富廷远美(连),光生(继)王茂荣,

  和平传世广,积德显芳铭。

  岳雷四子岳纪云南贵州后裔

  从十三世岳俊青起:

  俊桂锐宗乾,钟天山应连,

  忠勋铭玉鼎,朝廷保英贤,

  泰衡贻世泽,华蒿显万年,

  文武靖大国,礼义修徵传。

  鲁鄂根深固,西南茂荣繁,

  怀笑平安福,家兴祖德权。

  岳雷四子岳纪贵州赫章县后裔:

  自十五世起:

  想宗辅钟,天祜应连,祥世振朝,

  都远绍克,佳智宏开,顺琼恒良。

  崇恩敬先,盈禄寿康,绪维豫汤,

  育衍云贵,恭俭承继,孝信守章。

  博学萃林,财隆盛旺,锦誉浩扬。

  岳霖长子岳琼河南巩义市后裔:

  从十八世起:

  生景国进,

  三元承志,

  五德世稀,

  克绍祖法,

  光显玉玑。

  岳霖长子岳琮洛阳寺里碑后裔:

  从二十一世起:

  崇钟惟生,

  文至德显,

  忠绳先启后,

  明道成义荣前耀昆。

  岳霖次子岳琛山东桓台县后裔:

  从二十二世开始:

  毓德振宗,端本可大,

  维道乃兴,念祖先发,

  儒业传家,英俊华国。

  岳霖三子岳珂河南平顶山后裔:

  从二十八世起:

  功德勋业广,荣庆福寿长,宗士恭忠雅,

  耀仁承志祥,远华锦茂润,贤彩秀繁昌。

  岳霖三子岳珂江西南昌后裔:

  从二十六世起:

  崇修喜彩,

  忠耀远贤,

  开昌启运。

  岳霖三子岳珂山东安丘北张洛后裔:

  自三十世起:

  维武乃言,广济世传。

  岳霖三子岳珂江苏丰县后裔:

  自二十二世始:

  重开奇才,永佐朝邦。

  崇修喜彩,宗耀远贤。

  慎怀先志,恭俭世绵。

  树春久常,兴玉传广。

  彦兆龙继,金少敏昌。

  万代有绪,同起风翔。

  建华景峻,东西明光。

  保法良成,文会宪章。

  山东曲阜,泗水后裔。

  从二十六世始:

  绪本西都行,

  东千顺大明。

  岳震三子岳此四川南江流溪房、强家岭后裔:

  从七世起:

  之鼎文思绍,忠泰本-守。

  玖训春允魁,直(惠)儒岚腾川。

  宋廷中玉(毓)秀,文光焕斗山。

  才华飞翰顶,荣臣登高攀。

  岳震三子岳班四川盐亭、蓬溪后裔:

  从三十一世起:

  定蕴崇辉兆,祥腾美庆安,

  显成荣锦世,嘉泽发奇元,

  泰德隆昌茂,阳刚耀自乾,

  常清守焕丕,广载久长全,

  舒怀开极盛,华采固维宣,

  肇继启光秉,文章应克传。

  岳震四子岳琚湖南常德后裔:

  从二十七世始:

  昭右有序,载锡之光,

  诗书道远,仁孝泽长,

  宗功不振,祖德克扬,

  天开宏运,万世永昌。

  岳震四子岳琚湖南石门县后裔

  从十六世起:

  正子玉准兴,学善仕宏开,

  上升光万国, 有志成忠怀,

  德业绍先祖,文章佐贤才,

  传家克大定,永昌庆方来,

  敬宋宜外振,显名在修培,

  敦厚可立本,纯儒应占魁。

  岳震四子岳琚湖南衡东后裔、岳震四子岳琚贵州赫章白果镇后裔:

  从十九派开始:

  友元仲大正,尚良应永兴,

  文昌开万代,学士绍三登,

  成宪惟能继,芳规乃克绳,

  荣名光典策,祖德世相承。

  岳震四子岳琚重庆綦江县三会后裔:

  从二十三世起:

  国朝兴正永,宗仕智明家。

  恩德承芳远,学相启人贤。

  万吉光廷秀,福禄寿长春。

  岳霆长子岳璠湖南邵阳县后裔:

  从十世起:

  汝仲应元永,添志廷继文,

  伯大正光启,祖宗万世荣,

  有子经纶重,诒谋德泽新,

  守先延绪业,待后广修明。

  岳霆长子岳璠安徽凤台岳张集支系:

  从二十二世起:

  正学传千古,人文粹一家,

  承先多世泽,继贤广良才。

  岳霆长子岳璠安徽阜阳市后裔:

  从三十世起:

  崇德敬祖,福禄寿康,

  文显皖颍,忠衍豫汤,

  恭俭传世,孝信永芳,

  景行维端,善心循良。

  岳霆次子岳玲河南遂平县马庄后裔:

  从二十三世始:

  蓝纲林辉全,

  清峰彬正文,

  春岭海连永,

  年高泽志富,

  祺成恒国荣。

  岳霆次子岳玛河南获嘉县后裔:

  从二十五世起:

  士在植步尔, 绍学修希凤,

  会全思成忠, 宪君北陶恢。

  岳霆次子岳与天津宁河岳道口村后裔:

  约从十七世起:

  友洪真明守,秀自文可秉,

  九连和树广,锡土景国荣,

  云来庆大有,雨致喜年丰。

  贵州绥阳岳氏:

  如国世正兴 安邦元立德;

  洞庭贻谋远 功勋昭宋殿;

  明朝志大清 美景万年春;

  江阳圣泽新 甘露兆天灵。

  河北滦县岳氏:

  庭余崇金成 春光绪祖先

  富贵传文武 诗书纪世年

  四川宜宾文兴县岳氏:

  可世再传后 仑钟朝上天

  步登观奉启 承继向宏铮

  安徽肥西县岳氏:

  国朝文学,甫世贤良,

  忠友余庆,孝本传芳。

  河南桐柏县岳氏:

  仁意力功进,

  万兴政清林,

  文秀有家祥。

【楹联典故】

  岳王匾额:

  还我河山

  ——岳飞述志手迹,今河南省汤阴岳飞庙内殿岳飞像上方贴金巨匾。

  百战神威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匾额。

  忠灵未泯

  ——清西太后叶赫那拉氏·慈禧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匾额。

  四言通用联

  黄龙饮恨;

  青海荡平。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于秦桧“莫须有”三字。“扫平胡虏,痛饮黄龙”之志难申。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为四川提督,率五千兵征青海,斩敌八万有余。

  一门忠孝;

  万世纲常。

  ——浙江省杭州市岳武穆(岳飞)祠联。

  忠贯日月;

  义勇风雷。

  ——浙江省杭州市岳武穆(岳飞)祠联。

  崇修喜彩;

  忠耀远贤。

  ——此联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谒岳武穆墓时面赐谱号联。

  凛凛生气;

  悠悠苍天。

  ——清朝时期张汉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神威永震;

  浩气长存。

  ——沈重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一门忠孝;

  万世纲常。

  ——颂咏岳飞联。

  忠贯日月;

  义奋风云。

  ——颂咏岳飞联。

  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

  ——岳飞题江苏省苏州寒山寺碑廊。

  五言通用联

  丘陵翻绿浪;

  山峦展画屏。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岳氏“岳”字的析字联。

  久传类博稿;

  常吟棠湖诗。

  ——上联典指明朝正统进士、成化兴化府知府岳正,有《类博杂言》、《类博稿》等著作。下联典指南宋学者岳珂,字肃之,有《棠湖诗稿》等传世。

  世泽汤阴远;

  家声颍水长。

  ——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县岳老庄岳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本支岳氏系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后代分支;下联典指本支岳氏世代居住在颍河岸边。

  遗烈照青史;

  孤忠托哀衣。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岳飞。下联典指岳飞后裔。

  湖光穿户入;

  山色渡江来。

  ——伊秉绶题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联。

  天留宋朝土;

  人说兵家军。

  ——伊秉绶再题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联。

  山川戎马异;

  涕泪古今同。

  ——张书范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丹心昭日月;

  正气振古今。

  ——赵士恒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气撼黄龙府;

  心伤金字牌。

  ——朱焰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两河风义重;

  三字大冤蒙。

  ——李国瑜题湖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河山忧半壁;

  壮烈耀千秋。

  ——张旭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威扫朱仙镇;

  志吟满江红。

  ——邢衍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桑梓留遗爱;

  风云激壮怀。

  ——余质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冤沉三字狱;

  泪洒十年功。

  ——曹大沧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精忠贯日月;

  正气壮河山。

  ——沈延毅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精忠留古柏;

  正气领雄军。

  ——李铎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精忠悬日月;

  英烈震乾坤。

  ——娄正纲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风霜留桧柏;

  阴雨见旌旗。

  ——颂咏岳飞联。

  精忠贯日月;

  壮志垂山河。

  ——钟寿恺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风霜留桧柏;

  阴雨见旌旗。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天留宋朝土;

  人说岳家军。

  ——伊秉绶题山东省泰山岳开穆庙岳墩联(泰山岳墩传说为岳家军所垒)。

  皆因洪水猛;

  更显齐山奇。

  ——岳飞题安徽省池州齐山。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由武昌北上抗金。途以池州[今安徽省贵池]时,登临城南齐山翟微亭,面对齐山秀丽景色,曾满怀豪情地写下了千古传场的诗篇《登池州翠微亭》诗,抒发他那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挚意。当时池州正值汛期,江洪泛滥,把齐山脚下的白沙湖、齐山湖连成一片,齐山几乎成了水上孤岛。岳飞在当地郡守的陪同下,登上南门城楼,纵览水中齐山,豪兴大发,意欲前往。郡守却委婉地劝阻说:“将军,洪水势猛,登齐山必须绕道,路程太远,是否……”岳飞只是微微一笑,自言自语地口吟出此联。

  六言通用联

  只为报国雪耻;

  不图拜将封侯。

  ——熊彬祥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七言通用联

  守土君拔垂钓手;

  抗金天鉴赤忠心。

  ——上联典指清岳钟琪事典。下联典指宋岳飞事典。

  人生自古谁无死;

  第一功名不爱钱。

  ——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壮志思餐胡虏肉;

  威声难撼岳家军。

  ——萧劳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三字沉冤摧国器;

  千秋遗恨在风波。

  ——刘夜烽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千秋碧血沃原野;

  一片丹心映上穹。

  ——羊春秋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千秋冤案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吴云樵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无计回天收夏鼎;

  有孙翻案述金陀。

  ——华钟彦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两言准则昭中外;

  三字奇冤悲古今。

  ——李悦民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武略文才陷冤狱;

  忠肝义胆付瑶琴。

  ——霍松林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篆未草楷遍四海;

  诗词歌赋吟九天。

  ——魏传统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百战妙一心运用;

  两言决千古太平。

  ——颂咏岳飞联。

  朱仙痛读班师诏;

  青史长留涅背文。

  ——颂咏岳飞联。

  宋室忠臣留此冢;

  岳家母教重如山。

  ——颂咏岳飞联。

  南郭东都余片土;

  明前汉后少完人。

  ——颂咏岳飞联。

  奇冤千古莫须有;

  热血一腔满江红。

  ——钟华一先生题颂咏岳飞联。

  元帅精忠三字狱;

  平章经济半闲堂。

  ——颂咏岳飞联。

  环翠楼中虬髯客;

  涌金门外岳飞魂。

  ——孙中山赠日本友人宫崎滔天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清朝时期秦涧泉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吴迈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松江徐氏女史题浙江省杭州岳墓联。

  一代精英起河岳;

  千秋生气镇湖山。

  ——清朝曾国霖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一军难撼声威远;

  三字含冤忠孝全。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朱仙痛谈班师诏;

  青史常留涅背文。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宋室忠臣留此冢;

  岳家母教重如山。

  ——王从云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关情风月疑无路;

  闲话春波曲水亭。

  ——四川省宜宾岳飞亭联。

  便当痛饮黄友酒;

  无复蓼空白雁声。

  ——赵藩题云南省剑川岳忠武庙联。

  光同日月照先绪;

  忠贯斗牛裕后昆。

  ——湖南省衡东岳飞庙联。

  一代精忠起河岳;

  千秋生气镇湖山。

  ——清朝曾国霖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千秋冤狱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吴芳培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尚有精诚留瓦巷;

  更移忠骨镇栖霞。

  ——胡恕堂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百战妙一心运用;

  两言决千古太平。

  ——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翠色盈盈投锦袍;

  波光闪闪映征衣。

  ——岳飞题安徽省池州齐山翠微亭。当年护卫策马随岳飞跃出西门,绕道直奔齐山而去。到了齐山,二人下马,信步登上翠微亭。岳飞纵览这秀丽的湖光山色,不禁雅兴勃发,随即口占出此联。

  三声焉喋阏氏血;

  五伐旗枭可汗头。

  ——岳飞再题江苏省苏州寒山寺碑廊。

  八言通用联

  有廷麟乃成岳武穆;

  无嗣昌不过郭汾阳。

  ——四川省宜宾卢象升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三字含冤全忠全孝;

  一军难撼慑佞慑金。

  ——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岳飞庙联。

  大义参天,秉烛达旦;

  精忠报国,怒发冲冠。

  ——湖北省仙桃关岳庙联。

  三字沉冤,黄龙饮恨;

  四川督众,青海荡平。

  ——上联典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北宋末年投牢,任秉义郎。宋高宗时,因上书反对南迁被革职。不久,随名将宗泽守开封,任统制,后南下。建炎年间,金兀术渡江南进,他移军广德、宜兴,坚持抵抗,收复建康。宋绍兴年间,大破金朝傀儡伪齐军队,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继而进驻鄂州,屡次建议大举北进,上表反对与金议和。金兀术进兵河南时,他出兵反击,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进驻朱仙镇。当时高宗、秦桧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衽枢密副使,不久被诬谋反下狱,以“莫须有”罪名与儿子岳云等同时被害。宋孝宗时,追谥“武穆”,宋宁宗时又追封“鄂王”。著有《岳武穆遗文》。他曾与部将相约:大败金军,痛饮黄龙府(金国大本营)。下联典指清朝大将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清康熙末年率军入西藏平乱,回师后任四川提督。清雍正年间与年羹尧在青海破罗卜藏丹津,又率军进攻准噶尔部,官至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清乾隆年间,曾参与大金川之战。

  十年苦功,一朝尽废;

  百世英名,万古流芳。

  ——汤雨亭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可泣可歌,一代伟业;

  长怀长祭,千载英灵。

  ——王澄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三字奇冤,千秋碧血;

  一生忠勇,万古纲常。

  ——颂咏岳飞联。

  三字蒙冤,千秋湛血;

  一生忠勇,千古纲常。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九言通用联及以上

  孤愤书两表,墨迹犹在;

  报国秉一心,浩气长存。

  ——魏传统再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

  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

  ——彭元瑞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

  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

  ——彭元瑞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忠信存心,一己常怀厚道;

  公平接物,四方共乐春风。

  ——河南省汤阴程岗村岳飞故居联。

  奋勇摧坚,垂姓字于青史;

  精忠报国,绵祚胤于黄梅。

  ——上联典指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汤阴人。有《岳忠武王文集》。下联典指岳飞受害后,他的儿子岳霆、岳震逃难到黄梅(今湖北省东瑞,位于长江北岸,临接安徽、江西处),改姓为鄂氏(岳飞遇害后,宁宗追封他为鄂王)。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舒同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二帝蒙尘,泪血千秋含激愤;

  一生完节,清风万古仰忠贞。

  ——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二帝蒙尘,武穆千秋含愤激;

  一生完节,流风万古仰忠贞。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千古奇冤,势血挥洒遍寰宇;

  百世流芳,精忠彪炳启后贤。

  ——楚图南题河南汤阴岳飞庙联。

  万世楷模,岳帅红心辉白日;

  千秋殷鉴,康王黑泪湿黄泉。

  ——汪民全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万里坏长城,叹息北征将士;

  中原搘半壁,伤心南渡君臣。

  ——钱伯瑜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笔走龙索,银钩铁画出师表;

  言垂金石,武勇义廉警世钟。

  ——徐特吾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还我山河,一片忠心唯报国;

  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

  ——颂咏岳飞联。

  矫矫孤臣,虽死不忘瞻北阙;

  森森古木,至今尤表向南枝。

  ——颂咏岳飞联。

  祭重褒忠,一卷呼天追往烈;

  字借涅背,千秋报国是前师。

  ——颂咏岳飞联。

  子孝臣忠,决战旧成三字狱;

  君猜相忌,偏安还赖十年功。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王气已消,重睹湖山新庙宇;

  人心未泯,犹因忠孝拜英豪。

  ——郑家溉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忠孝齐名,瓦巷幸埋贤父子;

  奸邪同恶,白铁冤铸丑夫妻。

  ——王从云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父子北征,忠孝岳家军第一;

  君臣南渡,湖山宋室庙无双。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还我河山,一片忠心唯报国;

  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

  ——冯玉祥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声名同宇宙长垂,威震华夏;

  武略与神功并著,义薄云天。

  ——张祖桂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王业竟偏安,叹息北征将士;

  精忠独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王迪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

  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

  ——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

  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绕墓伯千枝,阴森向南皆忠魂;

  满江红一阙,呜咽东流是怒涛。

  ——赵藩再题云南省剑川岳忠武庙联。

  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命;

  与文山比烈,曰取义,曰成仁。

  ——陈弘谋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祠墓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精忠报国家,风波竞喋英雄血;

  奇冤壮烈士,天地常留民族魂。

  ——高小岩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颂咏岳飞联。

  皎日矢忠心,千古仰军人矩矱;

  栖霞新庙貌,万方拜中国英雄。

  ——颂咏岳飞联。

  禋祀崇湖山,文武圣神无日月;

  典型昭河洛,忠孝节义冠古今。

  ——颂咏岳飞联。

  专制杀英雄,千载何人雪国耻;

  横流遍宇宙,九州无地器忠魂。

  ——赵鼎华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遗迹镇栖霞,洒酒重瞻新庙貌;

  大旗县落日,伤心南渡古军容。

  ——蒋益丰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

  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

  ——王蘧常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总是伤心提旧事,我主尚遂冰天远;

  不堪回首话当年,乃宗甘随血泪沉。

  ——此联为岳氏宗祠“纯孝堂”通用堂联。全联典指岳飞事典。

  老奸终古分尸,鬼斧神斤劈开桧树;

  快事一时抚掌,风欺雪虐压倒秦头。

  ——颂咏岳飞联。

  春秋堂上读春秋,祝诸生春秋鼎盛;

  南北朝时分南北,望祖国南北合衷。

  ——湖北省枝城关岳庙春秋堂联。

  今其国不非大夫,若宋高宗且勿论;

  古之人责备贤者,于张魏公又何殊。

  ——席书臣题湖北省武汉岳飞亭联。

  万古仰精忠,但愿拜墓人咸知劝勉;

  一抔堆故骨,幸逢偃兵日复荐馨香。

  ——蒋果敏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问南渡君臣父子,何曾见湖山遗庙;

  秉中央日月星辰,若所谓天地同春。

  ——黄晋源题浙江省省杭州岳王庙联。

  虽经历代崇封,不忘汉寿亭侯四字;

  要释当年遗恨,端在紫阳刚目一书。

  ——沈绍兴题上海武庙(庙祀关羽、岳飞)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王,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联。

  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王荦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南宋至今逾七百年,重见义旗兴鄂渚;

  西湖依旧环三十里,新推通祀遍中华。

  ——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文武忠孝推完人,万古悲伤奇功受奇祸;

  俎豆馨香隆典祀,九州崇拜公道洽公心。

  ——赵藩再题云南省剑川岳忠武庙联。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

  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孝子死孝,忠臣死忠,大丈夫当如是矣。

  ——清朝董其昌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灵爽在天,必誓渡浙水,众生永无冤狱;

  精忠报国,共传闻朱仙,一战几复中原。

  ——严辰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撼山易、撼军难,民族长城,君王自怀;

  不爱钱、不惜死,前贤遗训,后世当知。

  ——涂又光题河南省汤阴岳头庙联。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夫当如此矣;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王澄川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积愤难平,要直抵黄龙,方与诸君痛饮;

  英灵不爽,看归来白鹤,犹衔当日精忠。

  ——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乾坤正定,忠孝完人,树千古英雄模范;

  庙貌重新,湖山生色,赖众擎缔造艰辛。

  ——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九曲旧丛祠,父老相传,此地曾埋忠骨;

  一门昭大节,英灵难沫,惟天可鉴丹心。

  ——程钟瑞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青山绿水拱重檐,西湖名胜有忠殿屹立;

  碧血丹心保疆域,正气硕节留后人仰瞻。

  ——高向前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救国有心,嗟壮志未酬,捷报频传身竟死;

  回天无力,恨权奸拘陷,长城自毁罪难逃。

  ——臧克家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拓地饮黄龙,厥志当酬,尚见泥兵湿蒋庙;

  呼天悲铁像,此冤未雪,常闻石马哭昭陵。

  ——张岱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大烈震乾坤,三字含冤,未抵黄龙同痛饮;

  孤忠悬日月,千秋生气,只从青史仰威名。

  ——朱明亮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赫濯震关山,通万里车书,何处是张营岳垒;

  阴灵森秘殿,饱千秋冰雪,此中有汉石唐碑。

  ——徐松题新疆区阜康天山关帝庙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刘咸荥题四川省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白石竟沉冤,相传九曲丛祠,曾傍城闉痉忠骨;

  青山难改葬,凭吊一抔荒土,还从庙貌对栖霞。

  ——杨昌浚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驾长车、破强虏,立一世功勋,故里至今增异彩;

  抬望眼、式英风,开万代基业,神州已自起宏图。

  ——李鸿锷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朱镇壮声威,想当年痛饮黄龙,誓恢复河山半壁;

  丹心贯日月,到而今名留青史,应享祀俎豆千秋。

  ——黄元秀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古今谥忠武者几人? 维王之灵,河朔军声传不朽;

  祠墓壮湖山兮万祀,在礼宜祭,丹青庙貌仰重新。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恪守少保家风,五百年瓜瓞绵绵,义胆忠肝传奕祀;

  钦承明威功业,数十世子孙缉缉,勤耕苦读庆庭除。

  ——此联为山东省博山岳家祠堂联。上联典指岳飞,曾官少保。下联对岳氏后人的殷望。

  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

  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

  ——张伯岐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公曾期我作韩昌黎,奈谗间阴行,虽有释言难感悟;

  天不许人为岳武穆,纵威棱远憺,终留遗恨与英雄。

  ——吴熙挽左宗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卫社稷,执干戈,差幸苦战十年,尚留得偏安局面;

  听鼙鼓,思将帅,不是冤深三字,怎见得一片忠心。

  ——赵寿春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戚略直正岳家军,闽浙播讴歌,武穆千古,武毅千古;

  勋名上刘李丞相,湖山瞻庙貌,有宋一人,有明一人。

  ——萨镇冰于1926年题福建省福州戚公祠(祠祀戚继光)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吴栋梁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赵朴初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圣至于神荐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

  湖开自汉崇祀,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在东。

  ——胡书农题浙江省杭州西湖金沙港关帝庙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愧追壮缪;

  庙拓明湖,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寺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赵朴初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漫嗟吁南宋小朝廷,喜当今唤醒国魂,心复中原光汉日;

  怎点缀西湖好山水,赖有此更新庙貌,保存古迹镇栖霞。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曾谒汤阴祠,读壁上残诗,惊雨惊风,雪尽犹余鸿爪在;

  重登兰岭阁,望峰头夕照,好山好水,月明应有马蹄归。

  ——吴可读题甘肃省兰州五泉山精忠祠(祠祀岳飞)联。

  处为纯孝,出著精忠,观当时血洒南朝,万代千秋凛大节;

  庙貌重新,湖山生色,仰群公踵成盛举,一篑九仞竟全功。

  ——杨庆麟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涪王兄弟、蕲王夫妇、鄂王父子,聚河岳英灵,仅留半壁;

  两字君恩、四字母训、五字兵法,洒英雄涕泪,莫复中原。

  ——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精忠报国正扬威,那堪一夕风波,顿毁华夏长城、北门锁钥;

  昏君奸相今安在?留得千秋祠墓,永伴西湖月色、东海潮声。

  ——刘虚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皆全,万古精诚光日月;

  祖训衍家传,愿奕叶承先启后,蒸尝勿替,千秋俎豆炳湖山。

  ——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赵构待臣不仁,事父不孝,报国不忠,亲秦桧避刀兵,是孱头子;

  岳飞对地无惭,于天无愧,侍君无过,抗女真冒矢石,乃真将军。

  ——汪民全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予唯命,夺唯命,进退唯命,三字冤狱摧坏长城,堪恨枢廷无切谏;

  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一角残山尚留旧第,应知柏树有余馨。

  ——杨昌浚题浙江省杭州启忠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成三字狱冤,比岳司勋,最可怜黄口女白头亲,远戍闽疆两地,山川埋忠骨;

  挽六军心忠,先史阁部,止博得紫泥封丹荔酒,荣施梓里千秋,俎豆奠羁魂。

  ——东莞袁崇焕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原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千户起;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国家,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

  ——湖北省武汉岳飞亭联。

  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

  倘比邻关圣犹生,见此景铁骑南旋,万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

  ——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岳飞庙联。

  平日诗中领略杭州灵气、西子秀气、秋瑾英气、岳飞豪气,胜地初游添喜气;

  今朝湖畔欣闻龙井茶香、金桂飘香、虎跑泉香、灵隐烟香,盛情邀请沁心香。

  ——钟华一先生赠浙江省《杭州日报》社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

  ——左宗棠题湖南省常德关帝庙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壮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感泣;

  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两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清朝彭玉麟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东窗毒计,奸人原不足诛,叹朝列尚多君子,寒蝉结舌,毫未力争,三字狱成千古恨;

  河北团兵,义士徒存空想,念汴城何物书生,叩马狂言,竟能早料,十二牌来万事灰。

  ——许和身题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大殿联。

  报国本精忠,治军严法纪,纵金戈铁马,为还我河山;只望功名有份,借两表亮胆披肝,月朗云飞八千里;

  尊师缘重道,敬母尽人伦,率良将雄兵,直欲捣黄龙;哪期壮志未酬,竟三字欺天卖地,头断心摧十二牌。

  ——萧浪平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九十道泓湾,争衔四望,漾碧波万顷,浮地摇天,爱翠叠山环,云迷鹤屿,渔唱兰舟,风翻鸥鹭,邑人征旅,何妨暇日春游。趁红梅飘馥,绿柳吹绵,且向长天楼瞻月,行吟阁抒怀,绘取东湖画卷;

  数千年青史,气壮三秋,有鸿篇几页,沁脾动腑,忆骚吟泽畔,焰烈江浔,祠标武穆,义表女墩,雅赋清祠,须颂人间正道。有辛亥摧枯,红旗飞汉,更为中华世挥笔,锦乡图添彩,高歌古镇新容。

  ——孙天赦题湖北省武汉东湖湖心亭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祠堂古迹】

  河南安阳汤阴岳飞庙

  汤阴岳飞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岳庙街86号,又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中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1103-1142年)的祠庙。

  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

  岳飞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址为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面积为六千三百多平方米,殿宇建筑百余间,是一处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精忠坊是岳飞庙的头间,为一座营造精美的木结构样牌楼。两侧八字墙上刻有18米高的大字“忠”、“孝”。进入门槛,便见石阶下跪着五具铁铸像,即当年杀害岳飞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跪像背后立一尊金铜像,怒目执剑,对秦桧等人呈居高临下镇压之势。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岳飞是南宋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其母曾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率军抗击金兵,六战六捷,屡建奇功。宋高宗却伙同奸相秦桧一心与金求和,一天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撤兵,并解除了他的军权。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三十九岁的岳飞杀害于杭州。家乡人民对岳飞寄予无恨的敬仰之情,对秦桧等奸臣恨之入骨。

  精忠坊建于明正德七年(关于1512年),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它由六根大木柱托起五间屋顶,在古建筑学上称之为“三间六柱五楼柱不出头”式。斗拱型制属九踩四昂重翘式。它排列紧凑,吻合严密,飞檐尖耸、勾心斗角,在力学、美学、建筑学方面很有研究价值。精忠坊两侧壁间镶嵌的“忠”、“孝”石刻大字,为明万历年间彰德府推官张应登所题。岳飞庙正殿,巍峨庄严。庙内碑碣林立,存放明、清两代官员及文人学士所题的诗词歌赋和修庙记实。东西小院中各有一亭子一座,东为“肃瞻”,西曰“观光”。  院中碑刻近三百通,是中原地区一个较大的书法、文学艺术宝库,其中著名的有朱元璋、乾隆、徐达、董其昌、海瑞、何绍基等人的碑刻,还有岳飞所作千古绝唱《满江红》祠、《还我河山》、《宝刀歌》和手书前、后《出师表》等。是中原大地上一处弥足珍贵的书法文学艺术和史学研究的宝库。再进仪门,出御碑亭北望,即为雄伟庄严的大殿。大殿高十米,气势恢宏。殿内正中是岳飞的彩色座像,英武魁伟,气宇轩昂,栩栩如生。座像上方为贴金巨额“还我河山”。东西厢房为岳飞事迹陈列馆。后院为寝殿,殿内陈列着岳飞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寝殿后还有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等。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市岳王墓、庙

  杭州岳王庙,全国规模最大的纪念岳飞的岳庙,坐落于浙江杭州栖霞岭南麓,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即位,岳飞之冤得以昭雪,改葬遗骸于此。

  岳王庙原为岳飞后裔自建,始建于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岳飞孙岳柯奏请朝廷,“愿自行创建,买田供瞻,请僧焚修”,乞朝廷给赐。当年六月二十一日,朝廷下诏改赐智果寺充岳飞功德院,并赐额“褒忠衍福禅寺”,即为今天岳王庙的始基。现存建筑为清朝以后陆续建的。岳飞墓通称岳坟。在岳王庙中线上。墓前建有墓门,过墓门有甬道至墓前,岳飞墓在正中,左侧为岳云墓。岳飞墓占地二十一亩,建筑面积近三千平方米。岳飞“宋岳鄂王墓”左附其长子岳云墓,墓前列文武石俑、石像生。墓门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百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秦桧妻)、张俊及万俟卨四人。跪像背后墓门上有副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出墓阙为碑廊。和“尽忠报国”照壁。

  岳王庙是岳王墓的附属建筑,由忠烈祠和启忠祠组成,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朝所建。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保存到现在。对一代爱国英雄的追思之地。严格地说,这里不应算是一个景点,因为到这里更为了表达一种怀念和敬仰。

  1961年国务院公布岳飞墓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和1995年岳飞墓先后被杭州市和浙江省授予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近又被国家教委等六个部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基地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占地达1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主要由墓区和庙区二部分组成,1984年辟为岳飞纪念馆。

  蓬溪县花池塘村岳氏宗祠

  花池塘村岳氏宗祠,位于四川蓬溪县文井镇花池塘村,为岳飞后裔修筑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又名“精忠祠”。

  现在是蓬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精忠祠是一所小学校。抗战爆发后,学校的爱国学生受到激励,纷纷上战场打击日寇。解放战争时期,精忠祠更是地下党们重要的活动场所。“那时学校里有一半老师都是地下党,主要工作就是帮助隐蔽其他地下党成员。”岳泽淮说,现在祠堂还留有当年地下党隐藏时的地道。“可惜就是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现在看到的都是后来重建的。”岳泽淮说,以前的岳飞木像被打掉,地板被盗,楼台被拆,只剩下断垣残壁。所幸的是,2003年,在蓬溪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县文体旅游局支持下,岳氏族人捐钱捐物,齐心协力,仅用了短短几个月就按精忠祠的原样进行了恢复重建。

  从远处看,精忠祠并不起眼,在成片的青山绿树中微露屋脊。当一走近祠堂,记者立即被它的恢弘气势所吸引。大门上方高悬“岳氏宗祠”四个漆黑大字,大门柱上刻着“精忠贯日月,浩气喷风云”一联,两边一对石狮威武而列。祠堂呈四合院布局,地板为清一色雕花石板,上面满布的青苔彰显着其古老的年龄。楼顶垛有彩色脊檩,皆为细瓷镶拼的戏文,滚龙抱柱间仍能看出曾经的辉煌。

  祠堂的门楼即是戏楼,两边为廊房。穿过天井,上八级石梯为享堂,粗大圆立柱上刻着岳飞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中塑岳飞塑像,头戴帅盔,身披银甲,冉冉青须,膀阔腰圆,面色威而不怒。左右塑有岳云、张宪二将,岳云抱一对银锤,张宪抱一对铜锏,威武而立。神像背后的正中墙面上,写有“勤劳诚朴”四个大字。左右两边神龛摆放着岳氏祖宗牌位。享堂左右墙上为木板彩画岳母刺字及岳飞大破朱仙镇的图案,生动逼真,与神像呼应,让人顿觉忠义之气油然而生。

  “精忠祠不仅是岳氏族人的宗庙,体现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更是一个具有爱国教育意义的地方,是个值得被保护的祠堂。”蓬溪县文管所任彬说,只有保护好这份老祖宗留下的遗迹,才能向更好的明天前进。

  丹阳市培棠村岳氏宗祠

  岳氏宗祠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的培棠村,是丹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培棠村:此村为岳氏为岳珂(岳霖三子)后裔,以岳珂堂号“培棠”取名。

  据岳氏后人说这宗祠在以前号称“全国最大的岳氏宗祠”,还告诉我们:在丹阳,所有的宗祠都不开正门,只在两旁开侧门进出,以示谦逊。

  丹阳市汤甲村岳氏宗祠

  汤甲村的岳氏宗祠,是丹阳市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宋代抗金英雄岳飞的曾孙岳珂的后裔第三房朝公东游简渎河,经汤甲妙果寺时,见该地是耕作之地,便迁址定居汤甲村,很快形成村落,定名为岳甲村,并建有一座岳氏宗祠,大堂中高挂的岳飞像浩气长存,历来为岳甲村人所崇拜,在丹阳久负盛名。宗地占地三亩,共有三进六间加附房数间,古砖、古木、古瓦彰显出古典建筑的风貌。大厅门上有“精忠堂”三字,格外醒目。大厅内有匾三块,分别为“圣之忠”“德长流”和“万古精忠”。岳氏宗祠历来为村民们祭祀祖先和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多年来,当地历有“岳家村民素质高于周围”之说。历尽300余年风雨沧桑的汤甲岳氏宗祠,至今仍然雄姿依旧,主体结构完好。

  嘉兴岳王祠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三塔路运河塘上的三塔塘茶禅寺和血印寺之间,明万历年间,岳飞十八世孙岳元声等三兄弟将城内金陀坊岳宅内的家祠移此扩建,后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清乾隆初,岳飞二十三世孙岳鉴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 在原岳王祠右侧重建岳王祠。嘉兴岳王祠在历史上是几度兴废!

  嘉兴与岳家的渊源可追溯至岳飞之孙岳珂,他在宋嘉定年间到嘉兴做了知府,住在嘉兴城西南金陀坊,撰《金陀粹编》,收集了许多有关岳飞的资料。南宋灭亡时,岳飞七世孙岳琳任南宋金部主事,因誓不在元朝为官,客死杭州。其夫人程氏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嘉兴金陀坊故里。从此,岳飞后人便长期在此居住,原岳家人隐姓埋名处故称”旧岳村”。

  对于岳王祠,1956年,国家文物局长郑振铎和大作家巴金,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来嘉兴视察,认为岳王祠”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而岳石尘也在2000年前后多次建议重建岳王祠。2006年7月,嘉兴市政协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恢复岳王祠的提案。2010年9月, 岳王祠重建工程开工。

  宁波东钱湖岳王庙

  位于美丽如画的东钱湖畔,岳飞冤案被害后,当地老百姓为纪念岳飞父子而建。庙宇建于南宋端平年间,距今已有750多年历史。现在的岳王庙是清代重修的,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江南庙堂建筑。

  温岭岳王庙

  浙江省温岭市太平街道后山上,有一座年代比较久远的岳庙,建设年代为清中后期,是当地老百姓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修建。

  温州苍南县岳飞纪念馆

  苍南县岳飞纪念馆是有岳氏后裔投资200多万元修建,建筑面积达800多平方米,于2012年6月落成典礼。该纪念馆仿建杭州岳王庙,馆内设有岳飞塑像、文稿及生平介绍,是为当地群众特别是广大学生纪念岳飞和抒发爱国情怀的教育爱国基地。

  南京将军山

  南京将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四面环山,淙淙的山泉,汇成了宽阔的河面,阳光下粼粼的波光像一面闪耀着金光的绸缎,成群白鹭,排徊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穿行憩息于树木林梢之上。湖山掩映,林木苍翠,山花烂漫,鸟鸣宛....

  八百年前,民族英雄岳飞将军在这里筑壁垒,设伏兵,大败强敌金兀术。横亘山脊,连绵数里的故垒工事,便是当年激烈鏖战的见证,将军山也因此而得名。当您沿着抗金故垒的遗址,拾级而上,岳飞祠,将军塔裹挟着历史的风云,展现在您的眼前。

  泰州岳庙

  泰州岳王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年,迄今已有427年的历史。坐落在泰山公园的泰山之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泰州市著名的游览古迹,由3个寺庙51间房屋组成,宏伟壮丽,飞檐串角,花梁圣斗,殿三面为回廊。东西殿壁嵌有数方石刻,包括3幅岳飞手迹及宗泽、李纲等名人的手迹石刻。岳武穆祠大殿是泰山 上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岳飞塑像,是泰州人民对民族英雄与知州的尊崇和怀念。

  靖江岳庙

  靖江岳王庙原为生祠,建于岳飞在世之时。闻名遐迩的岳飞故乡河南汤阴的岳庙、杭州西湖的岳庙,均在岳飞死后兴建,因而靖江的岳庙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庙了。如今的岳庙是第三次重建,三次重建均由刘国钧资助。生祠始建于南宋,留有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岳王庙,正中大殿名思岳殿,宋式建筑,敦重庄严。两边抱柱槛联镌刻的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体端丽秀逸。岳飞坐像置于殿中,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态英武,表情肃穆,仿佛决战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访民情后忧心似焚,令人倍感亲切。两侧是岳飞八稗将之立像,也都栩栩如生。后殿为思岳轩,岳飞像碑立于其中,李纲、韩世忠的诗文镶于外壁。回廊环抱_殿,嵌有词碑、诗碑和岳飞手书《前出师表》之石刻等。

  宜丰岳王庙

  岳王庙(又名精忠祠),宋建炎四年(1130) 至绍兴三年,岳飞偕岳云率岳家军数度转战宜丰,征伐金兵将领补颜铁木尔、马进等, 岳飞还遣岳云从洪州运米赈济新昌饥民。为怀念岳家父子为新昌”御灾捍患”之功德,南宋时邑民在县城立岳王庙以祀之。

  岳王庙原坐落在县城东郊、今新昌大道街心花园北侧。始建于南宋,明正德三年(1508) 重修,嘉靖八年(1529)夏又重修,清康熙九年(1670) 再次重修。系砖木结构,前有门厅,中有广坪,两侧有环廊,后栋6扇5间。大厅宽15米,总长39米,宽32米,建筑面积1248平方米。庙内刻有精忠祠"字样的石香炉1只,明正德三年造。另有明正德三年云南按察司佥事、邑人陈怀经所撰《新昌县新建宋岳鄂武穆王庙之碑记》、新昌教喻姚世所撰《重建岳王庙上梁文》碑刻各-块。1983年9月,岳王庙列为宜丰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因拓建新昌大道,岳王庙拆迁。1992年,在南屏公园景区南屏山之灵峰,新落成的岳王庙向游人开放。新庙为红墙绿瓦仿古建筑,庙门立有石狮一对,庙内有精忠祠,前置石马2座、石人像4座,石狮、石像均为明天启年之物。中场辟有放生池。规模较旧庙更为宏大。

  九江岳母祠

  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母姚太夫人在军中逝世。岳飞即奏明朝延,请求将其母安葬庐山。宋高宗准奏,赐葬庐山,埋于株岭。墓坐落在株岭东北端的”卧虎舐尾”处。墓用湖广石块砌成,圆形拱顶,坐东南朝西北,长9.1米, 宽3.2米, 高1.7米。正中框架式的墓碑上刻着《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墓》。墓前有拜台台和石祭器。

  1996年,值岳母逝世860年之际,在墓区内修复了叠翠亭、享殿、岳母祠、石翁仲、仪门等建筑。进入墓区,正气浩然,足以激奋后人。在株岭西北端的"飞燕投河”处,安葬着岳飞夫人李氏夫人,与母墓,遥遥相对,互成倚角,这两墓葬与青山秀水相融,它不再是”是处青山可埋骨”的坟墓,而是一种景观,一种慰藉,为人们所敬仰。

  岳母墓始建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 ,后几毁几建,历尽世代风雨沧桑。现今游人拜谒的岳母墓,是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的。登上株岭山,只见岳母墓三面环山,北面敞阔,整个地形称“卧虎舔尾”, 是块风水宝地。墓为凸圆形拱顶,湖广石砌成。青石墓碑正中刻有”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墓长9.1米,宽3.2米,高1.7米。墓冢简朴端庄,四周建有墓围,围外植各种花木,将岳母墓掩映在葱葱郁郁的绿林之中。

  古时岳母墓旁建有一组古建筑。 墓前拜台下,有岳母祠,内供岳母牌位,有对联匾额等。祠前有石人码,码高与长各约1. 5米,重约1吨,一-匹完好,一-匹断首,现已修复。还塑有模拟秦桧夫妇跪姿石像,附近有岳飞亲建的悼母叠翠亭等。可惜这些古建筑都先后毁于历代兵燹。石雕、墓包及碑石都被尘埋,近些年在九江县政府和岳飞后裔岳朝军的共同努力下逐渐重建和恢复了被毁埋的建筑,重整墓地,再立碑石,并将岳母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九江岳忠武王祠

  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为祠宇供奉岳飞,明朝正德七年《1512 ,年》知府李丛正重修,屏墙石刻“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重庆关岳庙

  重庆关岳庙原址位于渝中区较场口建设公寓,建于明代,占地5000平方米,供奉关羽、岳飞像,是川渝地区有名的道观。

  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将士从重庆奔赴滇缅、湘鄂抗战前线时,都要到位于较场口的关岳庙岳飞像前祭拜,在手臂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并高唱《满江红》奔赴杀敌的战场。可以说,关岳庙是抗战将士的特殊记忆及感情寄托所在,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和抗战文化的主要见证地之一。

  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重庆关岳庙原址损毁严重。为让岳飞爱国文化在两岸更好的弘扬和继承,自2007年由岳飞思想研究会岳朝军会长发动推起,在两岸友好志士共同不懈努 力推动下; 2014年重庆市决定重建关岳庙,并将关岳庙迁建到风景优美,有着“巴山夜雨”美景的佛图关公园重新修建。在岳研会大力努力下,2015年10月30日, 重庆关岳庙与台湾日月潭边的日月潭文武庙缔结为友好庙宇。

  关岳庙”它不仅仅是一座庙宇, 它更体现、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海峡两岸同根、同文化的内涵。”岳飞思想研究会、重庆岳飞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岳朝军说,关岳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岳飞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载体,我们应该有-种历史责任感将富有正能量的文化内容挖掘出来、保护起来。

  河南省武陟县岳家庙

  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 (公元1560年),先后共建房屋二十三间,计有前大殿三间、后大殿三间,山门三间、廊房十一间、路北秦桧跪门三间。家庙南北长78米,东西宽38.6米;北院南北长30.2米,东西宽38.6米;西院南北长88.3米,东西宽39.3米。庙内原有明代岳鄂王画像一幅、明代“精忠报国”匾一幅、岳氏十六世祖玉奶奶铜像一尊,清乾隆御赐“居官下马”牌、清代毛昶熙题楹联三副、岳氏宗谱、秦桧夫妇等五丑铁制跪像等重要文物。其中,前、后大殿及廊房于1942年被日寇烧毁,五丑跪像及庙内古柏十余棵,均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被毁,玉奶奶铜像及“居官下马”牌、毛昶熙题楹联等,均在战乱及文革中佚失或被毁。庙内后大殿三间及“岳母刺字”塑像为2008年新建,前殿岳飞及其五子香樟木雕像为2009年新建。

  河南朱仙镇岳飞庙

  开封朱仙镇岳飞庙,俗称岳王庙,朱仙镇岳飞庙是中国三大岳王庙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6年)。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南45华里的朱仙镇西北隅。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744年)岳飞挥师北伐,在郾城大败金兵,并取得了著名的朱仙镇大捷。正当岳飞即将收复东京(今河南开封)时,主张卖国的皇帝和秦桧等却在一日内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其收兵,岳飞扼腕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后被赵构、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岳飞在朱仙镇大战中,以五百背嵬军击败金人十万兵马。当地人引以为豪,于镇内为岳飞建庙,纪念岳飞的功绩。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9年) ,和杭州岳庙,汤阴岳庙,武昌岳庙并列为四大岳庙,享誉中外。

  河南省内黄县麒麟村岳武穆庙

  始建于明,后毁于兵灾。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当地人民又进行了重修。

  湖南省益阳县松树桥岳飞庙

  该建筑原名《岳氏宗祠》系岳飞长子岳云迁居湖南益阳的一支后裔集资修建。始建于清朝乾隆《1761年》湖南邵阳大塘口《岳飞纪念堂》,系岳飞第五个儿子岳霆散居在邵阳的一支后裔集资修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浙江杭州众安桥岳飞精忠庙

  地址在杭州市众安桥河下十七号。

  河南汤阴县程岗村岳飞庙

  在汤阴县城东三十里菜园乡程岗村,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十五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就诞生在这里。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皇下诏封岳飞帝王庙,配宋太祖亨。故宅改为《岳飞庙》。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明神宗皇帝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程岗村岳飞庙更加修缮一新。

  鄂州岳王庙

  庙址在武昌城大东门宾阳门外五里,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二月,岳飞被害后当地人们百分之九十以上家里都供奉岳飞画像,岳飞冤案昭雪以后,鄂州人们首先请求为岳飞建庙。湖北转运司赵彦博于乾道六年二-月上书孝宗皇帝,呈请在鄂州为岳飞建立庙宇,乾道六年七月六日庙落成于武昌城大东门五里。孝宗皇帝赐“忠烈庙”。

  河南平顶山岳家庙(全称为: 岳忠武王庙)

  此庙为河南平顶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不详!门楣上书写了“岳忠武王庙”五个金色大字,院子里有将近10块石碑,记载着岳飞的事迹、此庙的来历、当地岳飞后裔的情况等。其中,一个记载此庙历史的清代石碑,是该庙的历史见证,十分珍贵。在大殿,供奉着岳飞的塑像,塑像上端有岳飞手书:“还我河山”。

  泉州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城区涂门街(旧称通淮街)中段北侧,原祀关羽,称关王庙;宋神宗(1068- 1085年)敕封关羽为帝,改称关帝庙;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改为今名关岳庙。通淮关岳庙历来是泉州官绅祭祀武圣专庙,是泉南著名古迹和道教庙宇,驰名海内外,分灵遍及台、港、澳和东南亚。

  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庙座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排的庙宇组成,均为三进,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民国三年(1914年)大规模重修时,将三义庙前殿退后同主殿的前殿并列,使三座神庙连成一体,形成结构对称,庙形壮观的建筑群。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

  安徽亳州岳武穆王庙

  亳州岳武穆王庙也称岳飞庙。位于花戏楼东侧,创建年代不详,是亳州人为纪念爱国将领岳飞而修建的庙祠。

  现存岳武穆王庙为康熙年间建筑,有山门崇楼一间,大殿三间。山门为单间二层楼建筑,灰筒瓦屋面,正脊中央置一砖雕麒麟,檐口列圆形兽面瓦当。山门正面为拱券形门洞,门上镶嵌“岳武穆王庙”砖刻大字,门阶为青石踏跺及阶石,门内东侧有楼梯,拾梯而上进入楼层。山门东侧有偏楼一间,原为庙内借侣休息住宿的场所。山门背面为四扇落地门板。大殿三间为岳武穆王庙主体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高耸于台基之上。大殿分前殿、后殿两部分,以天沟相连接,形成勾连搭顶,前后起伏,屋顶用灰筒瓦铺就,瓦下铺望砖。前殿为圆山卷棚式建筑,五架梁结构,梁枋柱等大木构件,稍饰雕绘,不安门窗。后殿为尖山式硬山建筑,五架梁结构,殿内泥塑岳飞及牛皋、张宪等名将像,供游人拜谒。院内正中放有秦桧夫妇石雕像,面对大殿岳飞等人,常年跪于露天之中。

  泰州岳飞庙

  泰州岳飞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28年)建炎四年(1130年)十一月,金人侵犯泰州,岳飞抗金至此。泰州人们为纪念岳飞抗金功绩,在泰州之巅建起岳飞庙。

  靖江岳飞生祠

  靖江岳飞生祠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十一月,靖江岳飞生祠在众多岳飞庙中具有独特地位就是因为它是岳飞生前就有的,建于岳飞在世之时。闻名遐迩的岳飞故乡河南汤阴的岳庙、杭州西湖的岳庙,均在岳飞死后兴建,因而靖江的岳庙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庙了。

  岳王庙,正中大殿名思岳殿,宋式建筑,敦重庄严。两边抱柱槛联镌刻的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体端丽秀逸。岳飞坐像置于殿中,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态英武,表情肃穆,仿佛决战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访民情后忧心似焚,令人倍感亲切。两侧是岳飞八稗将之立像,也都栩栩如生。后殿为思岳轩,岳飞像碑立于其中,李纲、韩世忠的诗文镶于外壁。回廊环抱二殿,嵌有词碑、诗碑和岳飞手书《前出师表》之石刻等。

  宜兴岳飞生祠

  祠址在江苏宜兴城东珠巷内,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底。

  建炎四年春,岳飞在宜兴抗击金兵,应县令钱谌请求,平定太湖水寇郭吉和巨盗戚方,解县围和人民苦难,宜兴人民感激岳飞恩德,于建炎四年底建岳飞生祠于宜兴县城东珠巷内英烈庙中,还供有戒服岳飞肖像。宜兴知县钱谌亲手刻写了《宜兴岳飞生祠》的碑文和宜兴县生祠序。

  淳熙八年郡守章冲易以衮冕。嘉定十-年(1218年),知县戴瞻拜祭岳飞生祠,认为岳飞功丰爵贵,不应处于周庙(东晋周处将军庙)之下,便在英烈庙(即周孝侯庙)傍又单独建了岳王庙。后改为《岳鄂王庙》。清同治十年,宜城岳始二+五世孙岳升泰为首组织修复岳王庙。一九三九年,庙被日机炸毁。现仅存《重建鄂忠武王宗祠碑》一块。汤阴岳飞纪念馆内展示有此碑照片。

  河南汤阴岳飞祖茔

  岳飞祖茔在汤阴县城东二十五里之古贤乡周流村西南郊,位程岗村西南六里。岳飞曾祖岳成夫妇、祖父岳立夫妇及父亲岳和均葬于此,三墓葬于品字形排例。墓家高大,墓区占地5000多平方米,有古柏g株,苍劲挺拔,林荫茂密。碑刻g通,均是明清以来文武官员、故乡人士缅怀岳飞先人,重修岳飞祖茔的碑记。

  明弘治间;工部尚书李燧奏请朝廷修筑岳飞先茔墓界,四周有短垣,面积广约百余丈,前扩三门, 额题《岳王先茔》,后有一人多高的围墙围成大半园圈,墓前有小屋立有岳飞牌位,为村民群众进香祭祀处所。据记载,明代以后,时有官祭。

  目前岳占洲和岳朝军投资50万对祖茔进行修缮一新。

  岳飞养眼楼

  位于山东枣庄市峄城区青檀寺庙北,始建于宋代,1986年重修,2002年进行整体维修,高约10米、分二层,顶层四周建垛口。此楼原是佛教借人做法事用的。相传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抗金兵南侵时患眼疾,普在此楼暂住治眼。后人把此楼称为岳飞养眼楼。《峄县志?山川》载:“青檀山,县西七里,多产青檀,故名,一名云峰。宋南渡时,岳忠武尝驻兵其下,后人题壁识其事,岁久藓蚀不可辨。

  福建仙游岳氏宗祠

  仙游县象溪乡内的岳氏宗祠,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面积88o平方米,坐落在距仙游名胜风景秀丽的菜溪岩不到八华里的象星村洋头。

  茅村镇岳飞庙

  江苏徐州铜山县茅村镇大庄《岳飞庙》年代不详!待考!

  济宁嘉祥岳氏家祠

  嘉祥岳氏家祠,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孟姑集乡岳楼村,是一座古建筑。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典故轶事】

  岳母刺字

  民族英雄岳飞系我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至明朝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精忠报国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没有详细记载,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激励岳飞报效国家。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不是岳母亲手所刺。《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关于岳飞背部刺字还有一种说法,岳飞久怀报国之志,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他于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九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约是此时所为,因为北宋末年“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贯彻执行。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靠募兵的时代。汉唐和元明清都是实行征兵制,所谓征兵就是一种兵役,只要是国家的公民,都要被强行服兵役。两宋的募兵制则是国家从老百姓中招募士兵,国家出钱雇佣他们。所以宋朝的军队都是国家花钱养的雇佣兵,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游民、饥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应募入伍,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刺字为兵”就成为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记。赵匡胤认为应该把兵和民分开,兵民分开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皇帝的统治。南宋人牛弁《曲洧旧闻》也说:“艺祖(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字以为兵。”据古书零星记载,一般是取“松烟墨”,入管针(管状针头)画字于身,直刺肌肤,涂以药酒即成。宋朝有两种军队需要刺字,一种是禁军,就是国家的作战部队;一种是厢军,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国家的大型公共工程,比如修桥补路等,都是由厢军来完成。禁军和厢军都有各自固定的番号,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士兵刺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属部队的番号,不会是其他的内容。这样使得士兵不能随心所欲地流动和逃跑。还有牢城兵,比如说水浒传里面的林冲,他犯罪之后被发配到沧州当兵,这种兵是带有徭役性质的,也会刺上诸如牢城第几指挥之类的标记。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尽忠报国”来分析,不可能是他应募当兵的时候刺上去的。而且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朝的规定,宋朝给士兵刺字叫做黥面,最开始刺在脸上,人为地把士兵和社会普通阶层分开,这对士兵是一种歧视。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文官尤其是进士出生的人,社会地位都很高的,武官都受到严重的社会歧视。因为当时就是一个尚文的时代,连军官都受到歧视,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兵了。当然也不乏有开明的士大夫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种歧视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后来有很多刺字就改刺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者是虎口上了。而且给士兵刺字的目的是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便于管理和控制,所以才会选择刺在脸上和手心手背这些相对明显的地方。如果像岳飞那样刺在背上,太隐蔽了,根本没有任何标识作用。所以这也说明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有一些关于岳飞的史料记载,把“尽忠报国”写作了“精忠报国”。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岳飞在对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表彰岳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并且让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帜。到了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这实际上是明清人的误解。明清时期,把“尽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帝权,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御赐的。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发扬这样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实际上,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占统治地位,汉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到了明朝,尽管朱元彰建立起汉人统治的政权,但实际上明朝时期,外患仍然很严重,北方的蒙古势力很强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体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捍卫汉人的政权。所以“尽忠报国”就慢慢流传成了“精忠报国”。

  岳飞与大肉面

  南宋朝廷奸臣弄权,赵构又怕岳飞迎二帝还朝而失去宝座,所以一天之内竟连下十二道金牌,火速催岳飞班师。在岳飞返京途中,曾在一古寺停留。方丈见民族英雄到此,送上香茶热情款待。方丈学问高深,他想:元帅奋战疆场,屡败金兵,令人敬佩,此番他回来,定是奸臣阴谋陷害忠良,凶多吉少,他暗示元帅不如造反,或是潜身林野、隐迹江湖,再另选良策。方丈难以直言,只得在送上面条时,故意将大肉藏于面底,请元帅用膳。岳飞见是一碗光面,也只得吃了,方丈用手示意翻一翻,岳飞这才发现碗底里还有一块大肉。岳飞明白方丈要他翻一翻的用意是要他造反,岳飞想:以身许国,一生立志恢复中原,雪国之耻,尽忠报国。圣上旨意怎好违抗。岳飞与方丈谈了自己的想法。方丈见他如此忠心不敢相劝了。岳飞离寺返京,不久便屈死在风波亭。消息传来,人们谈起这个吃面的故事。就这样,这种面也流传开来了。等到岳飞平反昭雪后,人们将大肉放在面的上面,成了经济实惠的大肉面。几百年来,现在又改成了大排面、子排面,成为杭州面类中很有特色的一种。

  岳飞与荷叶粉蒸肉

  在杭州的夏季时令菜中,荷叶粉蒸肉是杭州传统名菜。岳飞被害后,人们用各种方式祭奠哀吊。老百姓买了老酒和荤素菜肴到岳飞坟上祭祀。某日,有人途中用纸包着的熟肉纸包破了,他就顺手在西湖里摘了张新鲜荷叶,将肉包起来,祭毕回家,将肉连荷叶包在一起蒸后食用,啊奇怪,发现荷叶包着的肉,味道更清香可口,传来传去,后来人们都用此法将荷叶包肉供奉岳飞了。饭店酒楼知道后,都用新鲜荷叶包肉加上多种佐料,制成了荷叶粉蒸肉。就这样,相传了数百年,召集已成为夏令时节杭州的一道传统名菜。

  岳飞墓前的四奸像

  人们在杭州西湖岳王庙里的岳飞墓前游览、凭吊的时候,在追忆岳飞抗金的壮丽业绩的同时,总是要对四个面向岳墓而跪的铁铸四奸像咒骂一番。然而,这四奸像的铸造简史是怎样的呢?宋、元时期,岳飞墓前还没有群奸像,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是浙江都指挥使李隆在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命令工匠铸造的。当时铸造的只是秦桧和其妻王氏及万俟卨三个,也不是铁铸的,而是铜铸的。这三个铜铸的奸像都赤身裸体、反剪双手跪在岳坟前。由于人们热爱忠良,憎恶奸佞,铜奸像经常遭到砸击和敲打,长此经往就破烂不堪了。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浙江按察副使范来,鉴于铜像破不成形,就令人重新铸造,还增添了迫害岳飞要犯张俊的奸像。范来调离浙江以后,浙江巡抚王汝训将张俊、王氏两奸像抛沉于西湖中,又把秦桧、万俟卨两奸像移跪于岳王庙前。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范来再次来浙江任提刑按察使,他发现原来他令人铸造的岳坟前面的四奸像没有了,就不惜解囊捐献,又重新铸造。这样,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奸像再度跪在岳飞墓前。约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岳飞墓前曾经一度出现了五个铁奸像,新增加的就产参与谋害岳飞的重要罪犯罗汝辑。到了清雍正年间,五奸铁像又破损,王氏的铁头已被打落在地。鉴此浙江总督李卫又重铸了四奸像。乾隆年间四奸像又毁,浙江巡抚熊学鹏又再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乾隆年间铸的。岳墓前的四奸像给予我们揭示了一条真理:凡是做过有益于人民的事的人,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凡是做过有害于人民的事的人,将永远受到历史的审判,被人们唾弃!

【家训格言】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参军初,其母亲为激励儿子时时不忘国家和民族利益,特焚香点烛,祭拜天地和祖宗后,用绣花针在岳飞背上深深剌上了“精忠报国”四字,并谆谆告诫他不可一刻忘了国家和朝廷。岳飞在抗金的一生中从未忘记“家训”,他率领的岳家军,打得金兵溃不成军,使敌军闻风丧胆,当时在世上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振奋人心的口号。

  《岳氏家规祖训、祭文》

  乾隆大帝亲谕祭文:

  维乾隆十五年寅午九月庚子朔越十八日丁巳,皇帝遣吏部右侍郎彭启丰致祭于宋臣岳飞之庙日:

  “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研经,旨于春秋,兼括孙吴之术,报师恩于朔望,常弯左右之引,背刺精忠,跃马而江淮电扫,旗张岳字,举鞭而霄汉尘清,辛勤十载之功,方见焚香遮道,愤惋十年之绩,顿闻奉诏班师,夙志未伸,竟受一朝之诬陷,英风犹在,宜崇奕骥之明裡,朕遵典巡行,道经汤邑,缅威灵之赫濯,祠宇当新,饬过豆之必芬,官司特遣,尚其昭鉴,来格来歆。”

  【家规祖训】

  凡岳氏子孙者,毋别男女,须立做人准绳。

  男则克尊干道,约法十字为限:忠、孝、节、爱、仁、义、礼、智、信,谨执纲常为志。

  女则慎守坤箴,效范八字为准:贤、敏、淑、慎、温、恭、素、雅,秉承从德为赋。

  励倡子孙须尽全力,勤奋、志学、求实、精业,言行兼优。

  禁忌十六字行为:淫、浪、赌、毒、坑、蒙、拐、骗、奸、邪、佞、霸、骄、逸、奢、叛!

  须知行成于思,毁于随,必守正不挠,从善如登。

  若存悖祖训千大法者,可为不志;养子窃姓者,可为不志;教唆廉隅者,严为不志;此每代必三复斯言,一言九鼎,严不夷不惠。

  嫡系五代之中,支脉三代之中,若重名字号者可视异类也。

  凡出人头地者,创宏伟业者,可为岳氏门中不祧之祖,当立为后世楷模,颂扬百世。

  此训不可悖!

  登州府荣成县岳传武(关东支脉)家训家规

  本支脉岳氏家规祖训:

  祖训:尽忠报国

  家风:孝友兴家

  岳氏家规

  男克尊乾道。遵行十字:忠孝节爱谨仁义礼智信

  女慎守坤德。效范八言:贤恭淑慎素雅温贞

  禁忌十六法:骄奢淫逸赌霸毒叛奸邪浪佞坑蒙拐骗。

  十句(本支脉岳氏族内教言) :

  天下岳姓皆同宗,东芝血源一脉承.

  姓起先农休聊城.焕迁汤阴睦生和。

  飞徙卿也仟岂容,五子临难奔西东.

  中原大地陕甘宁,五湖四海祖同家。

  精忠孝友人传颂,祖豆千秋远久永。

  家族训语

  缅怀已故先祖是一-种尊重;

  孝敬健在长者是一-种美德;

  凝聚同族血脉是一种责任;

  传承祖训家德是一种义务。

  四川剑阁《岳氏家训》

  一、敬祖宗以敦本源;

  二、孝父母以立准则;

  三、教子弟以储人才;

  四、慎婚姻以利家庭;

  五、和兄弟以昭雍睦;

  六、睦宗族以求团结;

  七、广交友以宏互助;

  八、勤学习以长知识;

  九、勤劳动以奔小康;

  十、台群力以卫国家。

  河南商城《岳氏五修宗谱》族训

  爱祖国以铭刺字,守法纪以律正身。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崇科学以导愚昧,和乡里以息争讼。

  尚节俭以惜财用,明礼让以恪诚信。

  创伟业以励图强,务本业以技益精。

  树正气以义勇为,利民事以力奉献。

  倡读书以扬儒秀,蕴良知以心待人。

  山西古交《岳氏家训》

  彰扬先祖,鹏举武王。精忠报国,伟绩辉煌。

  名垂千古,功在家邦。追念先德,提示要纲。

  凡我后裔,效在弘扬。人间正道,士农工商。

  所执各业,勿怠勿荒。学优成仕,成栋成梁。

  经国济民,文武为纲。公正廉洁,政事勿荒。

  勤俭创业,发奋图强。百行之本,重在伦常。

  忠国事亲,蹈火赴汤。仁和修身,诚信是将。

  礼贤下士,智圆行方。扶弱济贫,敬老尊长。

  谦虚谨慎,进取无疆。遐迩宗祖,一本山阳。

  互亲互爱,视同一堂。缅怀先祖,岁时蒸尝。

  享祀不忒,济济跄跄。培根叶茂,源远流长。

  谕吾族人,忘记勿忘。诸世斯语,世代永昌。

  湖南益阳《岳氏四修族谱》家训

  敬祖宗,以敦本源也。盖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一族人丁繁衍,衣食颇足,皆沐先人之福泽,若仅爱其所亲,不敬其所尊,自绝於本源矣。故为子孙者,每朝年拜节,清明挂扫,自应必诚必虔,勿以祖远忘之,以宗统而亵之。

  父母,以报劬劳也。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不知几经襁褓,几经顾复,而后得以成人也。乃一种毛羽渐丰,仅恋自己之妻室儿女,竟把生身父母置若途人,於心安乎?故为人子者,朝夕奉养,要皆有,一片真挚之心,随分自尽,勿以家贫而亵之,勿因亲老而厌之。

  睦兄弟,以笃天伦也。盖智愚各别,原属同胞,尔我殊形,如同手足,故之称大被以同眠,灼艾而分痛者,良不诬也。兄弟者,无论多寡,无论嫡庶,务要意气浮心,勿因财产而离之,勿听妇言而乖之。

  和夫妇,以宜家室也。盖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二者相须以有成也。倘内外不和,焉能兴家创业。故善为丈夫者,当以义训妇;善为妇人者,当以顺从夫,勿因妻拙而嫌之,勿以夫愚而妒之。

  教子弟,以遵家法也。盖父兄之教严,则子弟之率必谨;显之,在公卿大夫之列;微之,在农工商贾之俦。否则,嫖赌逍遥,盗贼放荡,无-不从家教中出也。故为父兄者,望子成箕裘克绍,必先刚正家声,勿畏相夷而怠之,勿以易子而教之。

  恤乡邻,以厚风俗也。盖远亲不如近邻,既为近邻,原有相助相友之爱。故凡遇贫乏者,当动为周急之;遇患难者,当力为调护之;遇争讼者,当力为劝之。遇鳏、寡、孤、独者,当力为扶持之。如此相恤,互乡化为仁里,濮上变作贤豪,风淳俗美,良可嘉已。勿以乡曲而武之,勿以邻鸡而攘之。

  慎交游,以全友谊也。盖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故善交者,当察其言语、动静,观其性情、心术,果正人,则与之。相信以心,相合以义,虽童年结交,白首如一,方谓刎颈之交。勿以殷实而讪之,勿以位尊而援之。

  睦宗族,以笃家谊也。盖支分派别,代远丁多未免秦越相交之见,而以自主视之,则皆一脉流行。故凡诸父昆弟,当知一本相关,於前辈,则尊敬之;同辈,则亲近之;晚辈,则爱戴之;勿以房远而疏之,勿以族姓而绝之。

  戒淫欲,以存心田也。盖淫欲为万恶之首,显则败身家,妨性命,坏名节;阴则灭寿算,削禄籍,祸子孙。古人云:“我不淫人妇, 人敢淫我妻?”故凡女色当前,要作自己妇、女想,自然淫念顿消。勿以事小而为之,勿以西子而溺之。

  戒争讼,以免受累也。盖好事必多事,多事必多累。俗语云:“衙门八字开, 有理无钱莫进来。”若向公庭歇,家要钱,经差要钱,无往不要钱,势必使倾家荡产,不如忍耐一-时,放松一着,息得许多烦脑,省得许多费用,免使子孙穷乏。易曰“讼则终,凶其斯之”谓欤!因气界而争之,勿恃刀笔而扰之。

  戒赌博,以保身家也。盖赌博-事,大则丧心术,坏名节,酿命案;小则行盗窃,起淫风,败家声,种种祸害难以枚举。况噬人血肉,饱我肠腹,使彼怨嗟,供我快乐,奚能成家立业,不若守本分,行正道,自然昌达,勿逞伎俩而为之,勿以清闲而试之。

  戒刻薄,以便居家也。盖刻薄之念一萌,欺人之见悉起,始而大称小斗盘旋出入,继而损人利己,垄断独登,可保心术当正(乎) ?总为囊索营求,意欲光前,何能光乎?意欲裕后,何能裕乎?朱子云;“刻薄成家, 理无久昌。”诚哉是言也。勿以畏贫而为之,勿占便宜而得之。

  益阳《岳氏家规》计七条

  族长房长之设原为族人标准也。儿择族房长,不拘房分尊卑年数远近,但其人正直无私请练世务,择可立而立之,一则以正一族之门风,一则以课经营之贤否。至若宗祠公事,有经管某请二长调定,族众不敢争权。倘遇族有大小事件小则鸣户族,大则启禀二长。如若大小均不能开释,户族一长禀公,齐送断,不徇情。假二长受贿偏颇,阳奉阴违被族查出实迹分别究惩追赃,遗主公议另择贤能,无碍情面。

  经营之设,原为祠宇山场各处墓产总理事件也。盖经管原择各房一人一届四年轮流更换,犹必尊贤使能,方可当一族之家。但每年除各房轮流分收公租外公收人祠租谷七十五石以为经理公事之费。一年三祭每祭公帮银四两帮谷三石,预月向经管领办。又钱粮饷米及祠宇各庄等事,陆续开销公议,流年十月十五日,凭族长房长通盘打算,有无方空逐一悬单晓众。或有肥公囊已,假公济私,二长秉公罚落。如隐情不举,经族查出,将族尊一并照罚役,仍期满方交下首。

  族中有不肖子弟忤逆父母凌辱尊长,许伊父兄扭拿人祠,尽行家法,令其改过自新。倘横蛮莫制,不遵约束同送官处究。

  族中有依势恃强,藉端欺压,动辙牵牛抢猪,掘塍毁苗,无论有理无理,先行家法,然后穷究是非。倘油火索诈,即刻送官惩治,断不容情。

  族有无赖子弟不幸教吸,不务本业,游手好闲,及至荡尽家产,结交匪类,为窝为盗,无论已犯才犯,有丑恶名声,即扭人祠,先行家法一次,令其收心,倘恬恶不悛公呈处治。

  妇人从一而终,礼也。倘未犯七出之条,倏忽嫁与他人,或嫌丑陋,或贪金帛,此乃无良子弟,忍甘斩嗣,一经族人察觉,许伊本房扭拿人祠重责,或有父兄,一并究处。至若贫不能养,不能蓄者,为族尊纠聚族人量力帮费,箍枕可也。

  女子父母所生,祖宗之遗脉也。若无耻之徒将女卖与他人为奴,卖与他人为妾,如未成年者,扭女父兄痛惩重责,已成而得财者,追赃还主,倘或成婚,公恳官断离异。

  山东梁山《岳氏家训》

  敬祖宗,孝父母;

  睦兄弟,和夫妇;

  教子弟,恤相邻;

  慎交友,守法纪;

  倡勤俭,戒淫奢;

  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

  热爱家乡,精忠报国!

  河南商城《族训警言》

  爱祖国以铭刺字守法纪以律正身。

  敦孝梯以重人伦,驾宗族以昭雍睦。

  崇科学以导愚昧,和乡里以息争讼。

  尚节俭以惜财用,明礼让以格诚信。

  创伟业以励图强务本业以技益精。

  树正气以义勇为利民事以力奉献。

  倡读书以扬儒秀蕴良知以心待人。

  治家格言

  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

  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乐温馨

  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和睦气象新。

  谦虚人人都敬幕,礼让个个都欢迎。

  爱护家庭如爱已,心胸坦白要忠诚。

  齐心和力做家事黄土也能变成全

  如若时时多吵闹全家老少无安宁。

  遇事都要多冷静,事情过后要自省。

  几事应要留余地心里不要藏阴影。

  做事带点人情味,不可对人冷冰冰。

  互敬互信还互谅云开日出见光明。

  一点笑容最可爱千全难买心灵纯。

  热情买得人感动。印象难忘在心中。

  生活居然是清干,清清白白来做人。

  难连今世康乐日大好时光要珍惜。

  夫妻之间要互尊不给子女留阴影。

  教育子女要有方三大贤母是榜样。

  忠孝节义祖宗传父母在上儿孙贤。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可怜天下父母心。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兄弟本是同根生,灿娌之间更和睦。

  复温古云七步诗,何必相煎何太急。

  治家格言牢牢记,必定家和万事兴。

  山西古交《岳氏宗谱》《岳氏家训》

  彰扬先祖爱鹏举武王。精忠报国,伟绩辉煌。

  名垂千古功在家邦。追念先德,提示要纲。

  凡我后裔,效在弘扬。人间正道,上农工商。

  所执各业,勿息勿荒。学优成仕成栋成梁。

  经国济民文武为纲。公正廉洁政事勿荒。

  勤俭创业,发奋图强。百行之本重在伦常。

  忠国事亲蹈火赴汤。仁和修身诚信是将。

  礼贤下上智圆行方。扶弱济贫,敬老尊长。

  谦虚谨慎进取无疆。遐迩宗祖,一本山阳。

  互亲互爱,视同一堂。缅怀先祖,岁时蒸尝。

  享祀不济济跄跄。培根叶茂,源远流长。

  谕吾族人,忘记勿忘。诸世斯语,世代永昌。

  家庭规范

  孝敬长辈善教子孙。兄弟相让一尊长爱幼。

  婆媳相处亲同母女灿娌相敬胜似同胞。

  为人总则

  和为贵湿和者,处世宽闱万事亨通。

  善为本善良者孝尊长辈待人亲善。

  忍为高忍气者息讼善谅消除祸端。

  忠为纲忠又者,爱憎分明,立场坚定。

  处世原则

  责人宜宽责已宜严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临危莫乱,遇事莫慌。扶危济贫,呵护老弱。

  尊师爱徒亲善待人。不争名利不计仇隙。

  顺则不骄,挫则不馁。强者不惧,弱者不欺。

  山东安丘《岳氏训戒》

  为人祖父者,必教训子弟为传家第一要着。然欲子孙之贤,惟在自己修德。修德若何?亦日孝亲敬长,睦族和邻临穷急难,忍辱吃亏而已。能如是者,方不愧为人祖父,留此样子于子孙一谓之真教训。

  从来广家两字,日“淫与“暴而利即次焉。盖惟利是图,一切损人利已之事一将无所不为,其祸可胜言哉故淫与暴之外来而利不可不戒也。

  吾家族谱,自正斋伯序后,迄今十余年未之或修故二十五世以下世系世表皆不载焉。又十六年大饥族人间有失所他适者我设不再序年湮世远,将在外者之子孙恐回籍而失其班次,在家者之后嗣恐冒味而忘其宗派。二十九年已西,尊长命子重修族谱,一以继往,一以开来。子不自量即任为已责,因问遍族人名号,兼各家旁支继嗣,无不登载,庶合族一本,各门支派不致混扰已耳。且亭子等村与赤埠诸庄,地虽分歧而系则一本在先所序者不过东西二支各修本支之谱今两支汇成一部。务使世世子孙敦族敬宗,恪守此请,以传奕世,倘历年久远,重复修整子有重望焉。

  道光三十年庚戌重阳月上完,三十世孙步疯熏沐敬书

  江苏丹阳祠规碑记(1452年)

  从来国有律多,乡有约,祠有规者,并行不悖之道也。惟祖宗之意而立为科条,使千百年有所法守,励子孙之行,而予以绳尺,使亿万辈无不遵循。虽曰族繁人众,心志不齐,然入祠而熟不知敬,赌(祠)规而就不思遵(守)。由是父戒其子,兄勉其弟,即二事之无违,而事事期於咸当。本一人之倡率,而人人知所观摩,将见心志之不齐者,无不有以齐之,而又何患乎族繁人众耶,即所谓绳其祖武者在是所是,所谓贻厥孙谋者亦在是,仅陈十条如左。

  孝父母

  百行以孝为先。一蒙不孝乏名虽有班马之才苏张之辨,终不能掩饰罪愆。故为子者宜竭力奉养曲为承顺,得亲欢心。如不得于亲,则不可为人,凡为子者,岂容忽诸。

  和兄弟

  兄弟本属同胞,幼则相扶,长则相随,根于天性。若以锱钵结怨,纷争于家庭,构讼于官府,大伤同气,凡为兄弟者,切宜戒之。

  敬长上

  长上,或以分尊,或以齿长,皆所当恭敬而勿犯者也。苟怀简略而冒犯焉,不惟不恭,亦且有忝于卑幼之责,为子弟者各宜慎诸。

  教子弟

  人非师友,不能广见闻,成学业。苟师友非人,亦将流于匪僻。为人父母者,当严择师友以教诸。

  择婚姻

  为子择姻,为女择婿,乃终身大事,不可不慎。若不问贱良,不论善恶,亵渎祖宗,不可以奉祭祀,凡有子女者当宜先审。

  安生理

  恒产恒心,圣贤重之。游手游食,朝廷惩之。每见子弟误入不肖,率至下流者,都由身无职业,泛滥为非,宗法决不宽恕。

  崇节义

  名节之立也,诚操守坚贞。我族遇此等之人,当特加矜赏,亟为表扬。若不务奖劝,其何以励后人?为子孙者各当详慎。

  禁奸淫

  男女系生人之本,风化之原,倘不致谨,或涉于淫,则彝伦攸斁,天良尽丧,可不戒哉,凡年少男女尤当详慎。

  严赌博

  完禁煌煌,屡事中伤,试以人情,易溺之端,大为生民日用之累,废时夫业,荡产辱身,无不由此,可不痛惩而遏绝之。

  毋伤冢树

  丘垅所以藏先人之休魄,树木所以蔽先人之丘垅。树木盛,则丘垅固。丘垅固,则体魄安,事关重大,所宜力为栽培。禁勿斩伐。

  此祠规,丹阳培棠村立于一四五二年,原石重刻立二零零五年五月初。

  河北阳曲《岳氏家训》

  彰扬先祖,鹏举武王。精忠报国,伟绩辉煌。

  名垂千古,功在家邦。追念先德,提示要纲。

  几我后裔,效在弘扬。人间正道,士农工商。

  所执各业,勿怠勿荒。学优报国,成栋成梁。

  经国济民,文武为纲。百行之本,重在伦常。

  忠国事亲,蹈火赴汤。仁和修身,诚信是将。

  礼贤下士,智圆行方。扶弱济贫,敬老尊长。

  谦虚谨慎,进取无疆。遐迩宗祖,一本山阳。

  互亲互爱,视同一堂。缅怀先祖,岁时蒸尝。

  享祀不忒,济济跄跄。培根叶茂,源远流长。

  谕吾族人,永记勿忘。诸世斯语,世代永昌。

  家庭规范

  孝敬长辈,善教子孙

  兄弟相让,尊长爱幼,

  婆媳相处,亲同母女

  妯娌相敬,胜似同胞。

  为人总则

  和为贵:温和者,处事宽周,万事亨通。

  善为本:善良者,孝敬长辈,待人亲善。

  忍为高:忍气者,息讼善谅,消除祸端。

  忠为纲:忠义者,爱憎分明,立场坚定。

  处世原则

  责人宜宽,责已宜严;

  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临危不乱,遇事莫慌;

  扶危济贫,呵护老弱;

  尊师爱徒,亲善待人;

  不争名利,不计仇隙;

  顺则不骄,挫则不馁;

  强者不惧,弱者不欺。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微生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