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况氏起源及历史

况姓图腾_况氏图腾

况姓图腾(况氏图腾)

  况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自西周,以封地名为姓。得姓太始祖为况烈。况氏目前可考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南朝宋何承天(370年-447年)所撰《姓苑》,载:“况,庐江有此姓” 。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九位,现今人口约十三万,排在第三百八十六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四十三位。

  【释义】况,同況。本义是寒冷的水。即水冷的程度。

【得姓始祖】

  况烈:颛顼帝之后,据文献《巴蜀况氏族谱》的记载:到了春秋时期,虞国公思舜之子烈,拜爵于周,赐文简公,居曲江水北,封于况(今浙江永康),后称况烈的后裔子孙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况氏。该支况氏族人尊奉况烈为得姓始祖。

  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即荀子,亦称孙卿,战国期赵国人(今山西安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其为“荀卿”。在荀况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况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况氏正宗。

  况长宁: 据史籍《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汉有况长宁。”他的后代就沿袭况氏之姓,称况氏。该支况氏发祥于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四川,是三国时期蜀汉名人况长宁的后裔,故况长宁就是蜀地况氏的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姚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对舜帝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周王朝初年,远古帝王舜帝姚重华有后裔子孙被周武王姬发封于況氏邑(今山东巨野),其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況氏。

  在上古时期,“況”、“

【迁徙分布】

  迁徙

  况氏自成姓以来,汉代迁往庐江郡。南北朝前徙迁新吴(今江西奉新),始居水北(今奉新干洲镇一带)、后析居水南(今赤田虬岭一带)、再分居新建西山(今安义向坊)。自宋以后迁江西的药湖、青城(大塘)、云岗、龙冈等地。明清时期,况氏已散居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山东、广西、广东、浙江、江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河南、河北等地。至今已遍布包括港、澳、台等全国绝大多数省市乃至海外。

  况氏目前可考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南朝宋何承天(370年-447年)所撰《姓苑》,载:”况,庐江有此姓“。南朝宋国的庐江郡大概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唐贞观初年,况氏十八世祖昌伯公封于洪州(今江西南昌),距今1400年左右。自此况氏在江西繁衍开来。现在(2009)全国况氏约12万人左右,均为昌伯公后裔,6万左右依然生活在江西省。由于惨烈的战乱及饥荒,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等历史事件。因此江西省外的况姓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明代初年,朱元璋武力征讨的云贵地区急需汉人填补,而江西人口在当时相对其他省份较多,因此江西人被迫大规模的进入云贵地区进行军屯或民屯,因此贵州和云南两省也有不少的况氏人口。除此之外,其他省份都是零星分布。

  据文献《巴蜀况氏族谱》的记载:虞国君子烈受姓况氏以后,自周末而秦、而汉,晋、唐、宋、元、明、清。明国,共和国至2010年已繁衍七十五代人。历时两千多年,子孙蕃盛,至今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得姓始祖烈公,仕周,受封于况,子孙以国为氏。始居水北。十八传为昌伯公,于唐贞观时封开国侯,食邑四百户,居江右曲江(江西洪都府丰城之曲江),始纂况氏谱牒,钦赐联有“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之句。后析居南昌之西山(新建县)。居水南。三十四传至政公,为河东节度使,北宋初年自西山况坊迁居于江西筠州府高安之药湖。政之孙国用公北宋中期析居上高之青城。至四十四传景仙,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又自上高大塘析居瑞州府高安之云岗(老屋况村)。然后子孙迁南方诸省。况姓望出筠州府(瑞州府)(今江西省高安市)。

  分布

  况氏是古老的汉族姓氏,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九位,现今人口约十三万,排在第三百八十六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四十三位。望族出九江郡庐江郡等。

  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其中江西是况姓发祥地,约占况姓总人口的40%以上。

  今四川省的南充市、资阳市安岳县、泸州市阳江区、泸县、遂宁市大英县、简阳市、宜宾市翠屏区、德阳县、自贡市、三台市,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翁安县、龙里县,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邵阳市,重庆市的涪凌区、垫江县、江津县、璧山县,湖北省的武汉市、随州市、孝感市孝昌县、十堰市房县、通城县,江西省的南昌市安义县、宜春市上高县、高安县、靖安县、九江市星子县、新建县,山东省的青岛市胶州市、济南市章丘县、济宁市,河南省的信阳市罗山县、新乡市获嘉县,江苏省的淮安市、泰州市兴化县,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沧州市,广东省的梅州市,浙江省的丽水市遂昌县,安徽省的淮北市烈山区、萧县、卢江县等地,均有况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九江郡:九江在秦朝时期属九江郡(今江西九江),汉朝时期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朝时期(公元265~316年)置江州,隋朝时期(公元581~618年)改为九江郡。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年)又复为江州,宋朝因之。明、清两朝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诸朝,县治均在德化。中华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为九江县。中华民国六年(丁巳,公元1917年)设为九江市。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高安郡:亦称筠州、建成县、多聚县、高安市。高安素有“赣中明珠”之称,公元前201年建县,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高安山川隽秀,土地富饶,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古老、美丽、充满机和活力的高安,像一颗璀璨明珠,闪烁在赣中大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高安境内便有人类居住与活动,距今四千多年。1977年江西省博物馆在高安开展下陈遗址调查,首次考证了这一史实;1982年文物普查时,又相继在相城一带发现了矿山、反泉、消水洞、漳浒、山背、严家山等处遗址,其年代略晚于下陈遗址,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即西周至春秋时期。据已有的文字记载,高安原是古三苗活动之地。春秋时属吴国管辖范围,越灭吴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属楚。秦始皇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高安属九江郡。汉高祖初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遂属淮南国豫章郡。高安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取名建成。建成县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市)全境和樟树市一部分。西汉元始四年(甲子,公元4年)改建成县为多聚县。东汉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恢复旧名;汉中平年间(公元184~189年),从建成县划出一部分设置上蔡县(今上高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建成县属孙吴。孙吴黄武年间(公元222~228年)又从建成县、上蔡县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宜丰、阳乐(今万载县)两县。晋朝及南朝时期,建成县仍属豫章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全国,废望蔡(即上蔡),并康乐(即阳乐),宜丰复入建成,是时改豫章郡为洪州,遂属洪州;隋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州复置郡,建成县仍属豫章郡。唐朝改郡为州。唐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名讳,改建成为高安。据《太平寰宇记》载:“地形似高而安,故名”。同时在高安设置靖州,恢复望蔡、宜丰、阳乐三县,增设华阳县,连同高安,五县悉统于州。唐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先改名米州,继改名筠州;唐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废靖州,将望蔡、宜丰、阳乐,华阳四县并入高安县,隶属洪州。五代十国时期,高安先属吴政权、后属南唐政权所辖。吴越保大十年(乙酉,公元925年)复置筠州,领高安、上高、万载、清江四县,高安是筠州治所。北宋大平兴国六年(辛巳,公元981年),从高安、上高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新昌县(今宜丰县)。宋绍兴十三年(癸亥,公元1143年),筠州改名高安郡,五年后复名筠州。宋宝庆元年(乙酉,公元1225年),因“筠”字与宋理宗赵昀名同音,且恰逢州治后山的碧落堂发现一株十四茎灵芝草,视为祥瑞之兆,乃改筠州为瑞州,高安仍是县名,为瑞州治所。元朝改州为路,高安归瑞州路治。明、清两朝改路为府,高安归瑞州府治。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全省划为四道,高安隶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元1926年)废道,高安直属省管。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一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全省缩为八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二行政区。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1939年)全省扩为十一个行政区,高安仍属第二行政区。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公元1942年)全省调整为九个行政区,高安改属第一行政区。1949年7月10日,高安解放,同年7月14日成立高安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区督查专员公署管辖。1959年1月南昌专员公署改名为宜春专员公署,高安县隶属宜春专员公署管辖。此后,宜春专员公署于1968年2月改为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于1978年7月改为宜春地区行政公署,高安县仍隶属于其管辖。1993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高安撤县设市,高安市为县级省辖市,由宜春地区(2000年5月改为宜春市)代管。

  堂号

  九江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庐江堂:以望立堂。

  高安堂:以望立堂。

  恩荣堂:湖南新邵况氏(真公系)堂号,因皇帝恩典况真父亲,取以皇恩为荣意作号。

  亲睦堂:江西上高大塘况氏堂号。

  祠圣堂:江西上宜况氏堂号。

  二吾堂:湖北孝感况氏堂号。

  清一堂:湖北武汉况氏堂号。

  龙王堂: 重庆巴蜀况氏堂号。

  承恩堂:江西靖安况氏堂号。

  忠孝堂:江西安义南泽况氏堂号。

  字辈

  武汉江夏况氏字辈:国应为有如,其猷正昌宗;能开贤才盛,克新景运宏。世泽先声远,光彩傅受崇;立法知-本,天佑定兴隆。

  湖北房陵况氏字辈:虎国宗味元廷大凤玉明以如学成建怀修”其绪派曰:光祖可由正心传,立世宜存德为先,长吉本从好生永,行公万年定同全。

  河南新乡况氏字辈:嘉保振守仁。

  湖南况氏一支字辈:(其克嗣先猷忠厚衍余庆源盛流益长伯世承祖德(新、邵合修班次因“衍”字派而合之)锦水鸿图运,云冈燕翼昌,发秀三湘地,增辉百岁坊。

  湖北红安况家畈字辈:业守诗书,家邦必达。

  湖北红安况家河字辈:崇陟步绍业光宗。

  安徽淮北况氏字辈;(包括安徽萧县,河南永成县、夏邑况氏)朝学天选,丙世连元,敬成开福,作善鸿昌。

  江西上宜况氏字辈:江敖宜昌续贤才杰。

  江西上高况氏字辈:远子希尚循效万良宗鼎士贞昭兹来许文章华国诗礼传家。

  江西高安况氏字辈:继喜重书香,百代垂芳远。

  高安峰岭况氏字辈:郁彦永玉洪.文思荣大廷.士绍开兴旺. 垂成裕后昆.循良先祖德.孝友振家声。

  湖北孝感况氏字:(包括河南桐柏、罗山楠杆、子路、青山镇等地况氏)

  大(12世)中至正,永绍克昌 敬守家法 谨扶国章。仁昭义立,功著名扬,天佑予宗,长发其祥。

  江西安义况氏字辈 :崇修明峻德,景泰毓英华。

  1990年合修新派:圣皇赐翰墨,富贵喜延长,远代垂芳矩,北支普吉祥。

  江西靖安况氏字辈 :起重书香百。

  四川遂宁况氏字辈:应尚忠联捷,永兴万世长,文运天开盛,思书礼义扬,,福禄定真祥,道德志家帮。

  四川南充况氏字辈:国政启朝廷。

  四川德阳一支况氏字辈:其克嗣先猷忠厚衍余庆元盛流益堂伯世承祖德。

  四川三台况氏字辈:永隆昌宗天开国。

  贵州龙里况氏字辈:君良应文于淳必正国光道行仕德元庆彭家之尊。

  贵州遵义况氏字辈:启承家道进守克昌仁照义立德普明扬天有余忠长发吉祥。

  贵州一支况氏字辈:荣华春光美、永远耀家庭...

  贵州赫章况氏字辈:永昭浩灵圣 天宇佑祯康广爱仁智信 贤达德泽扬 继维辉先绪 焕守孝益芳 建树敬定博 高厚立家邦。

  云南巧家况氏字辈:良朝兴世有志国永昌隆...

  重庆涪陵况氏字辈:登峰显奇智荣国隆乡邦贤才世之宝仁义胤绪昌五职统革伦振兴东华强金灵银辉晋永代乐福康全亲合其泽乾坤壮庐江燿天吉地守鸿发定久长源远继先志典范怡嗣章忠孝衍余庆知书识礼芳勤俭端裕贵崇文尚艺香修德诚信木博学惠万方。

  重庆黔江况氏字辈:可云市德乾,坤雨启成原,永正朝左右,应受仕泽绵。

  陕西安康、汉阴况氏字辈:孝有长江久,诗书发大高。

  山东章丘况氏字辈:进思绍作维元业春秋吉士训。

  河北沧州况氏字辈:云青瑞兆兴国道。

  山东胶州况氏字辈:守成保宗道,历德顿本方。

  江津区况氏字辈排行: 正万子文国,怀治元朝廷(有得永昌),贞宗银(源)顺启(远),福寿发其康,仁厚家兴礼,明月紫微芳,世代涌栋梁,门庭显荣光。

  淮北市况氏字辈排行: 朝学天选,丙世连元,镜成开福,昨善宏中。

  世系

  周秦汉唐宋明先代世系

  谨按:虞国君之子烈,仕周,受封于况〔国〕,食邑浙江永康郡,赠文简公,居曲江水北,子孙以国为氏。故烈公为况氏受姓之始祖。列世系如下;

  一世祖 烈;娶姜氏.生子一名;基.

  二世祖 基;烈公之子.娶吴氏.生子二名;镐,镒.

  三世祖 镐;基公长子,娶郑氏,生子一名;溥;

  镒,基公次子.

  四世祖 溥;镐公之子.娶王氏. 生子四名;范,怡,柱,初.

  五世祖 范;溥公长子.

  怡;溥公次子.

  柱;溥公三子.娶李氏.生子一名;安.

  初;溥公四子

  十四世祖 长宁∶三国时期仕吴

  十八世祖 昌伯∶福公子.隋拜谏议大夫.唐贞观中封开国侯.食邑四百户,居江右曲江,为豫章(江西)况姓始祖。

  三十四世祖 政:仕宋,为河东节度使,食采于筠州(高安)遂迁筠而家焉。

  三十六世祖 国用:名雅,字子文。赐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北宋中期由筠州药湖迁上高城北东岳庙祠圣前,为敖邑(上高)况姓始祖。

  四十九世祖 钟∶以实公子.大明名臣.礼部郎中.苏州知府.人称∶“况青天”。

  (到2009年,已有七十五代.)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言称君子;

  民号青天。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人况长宁,曾说:“临事小心谨慎,靠好计谋成功。蜀是小国,所规划、所图谋的,在于固守和打仗。”人称君子之言。下联典指明代江西靖安人况钟,字伯律,小吏出身,永乐年间历任礼部主事、郎中。宣宗、英宗时出任苏州知府十三年,严惩贪;吏,与巡抚周忱奏请减免江南赋税。创立“纲运簿”,设置“济农仓”。兴利除害,不遗余力,百姓称他为“青天”,任职期满时,苏州两万多人请求他留任。

  五言通用联

  海内文章伯,

  水南忠孝家。

  ------唐太宗题况氏谱牒联

  天下诗书府,

  山阴将相家。

  ----唐宣宗赠水南伯(况鼎)门表联

  七言通用联

  考古辞宗留芳远;

  云岩书院播惠长。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考古学家况叔祺,江西高安人。官至贵州检学佥事,精于考古,有《考古辞宗》传世。下联典指元代光泽令况逵,庐江人。有用世志,亲自为诸生讲学,建有云岩书院。

  锄豪强,民乞留任;

  决冤狱,人称神明。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郎中况钟,字伯律,江西靖安人。出任苏州知府后,锄豪强,扶良弱,兴利除弊,不遗余力。正统间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乞留。诏进二秩留任,后卒于官。下联典指明代御史况文,字厅奎,江西高安人。谳决冤狱,人称神明。

  十年不愧赵清献,

  七邑重逢张益州。

  ----杨士奇诗赠况钟联

  八言通用联及以上

  派衍周朝,源承姚姓;

  功封况地,望出庐江。

  ——全联典指况姓的源流和郡望。

  号神明判官除冤狱;

  锄豪强百姓赞青天。

  ——上联典指明代御史况文,字应奎,上高人。谳决冤狱,人称神明。下联典指明代礼部郎中况钟(1383-1443),字伯律,靖安人。出任苏州知府后,锄豪强,扶良弱,兴利除弊,不遗余力。正统间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乞留。诏进二秩留任,后卒于官。与海瑞齐名。

  复任兴歌,诚清献无愧;

  临事而惧,讥费祎不知。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待考)。下联典指况姓始祖之一,三国时蜀国名人况长宁事典。

  姓氏谱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

  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清·梁章钜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江苏巡抚梁章钜撰题江苏省苏州市(明代苏州知府)况钟祠联。况钟,江西靖安人。为明代著名清官,与海瑞齐名。上联典指他改姓之事,以唐代先后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作比,盛赞况钟有政声、民望。下联典指况钟出身于刀笔吏,与西汉萧何、曹参作比,赞颂况钟德才功绩。

  力剪豪强,民求留任廉明吏;(典指明代况钟)

  断明冤狱,人号神灵父母官.(典指明代况文)

  吴瑞德泽长耕是读是富贵在是祖有功宗有德恒存庐江軓范

  楚南源流远生斯长斯聚族惟斯孙之支派之衍永绍河东遗徽

  -----贵州德阳况其柞作长联

  庐江诗书府山水齐欢九曲绵延先世泽;

  况氏忠孝家日月同辉一脉相承后辈福。

  ------大塘况氏宗祠门联

  【祠堂古迹】

  况钟墓 (况氏名墓)

  况钟墓,是明朝清官况青天的陵墓,位于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的神仙山万家尾。始建于1383年,1966年8月“破四旧”时被毁。1983年为纪念况钟诞生600周年,靖安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森林公园内重修况钟墓。重修的况钟墓位于靖安县城森林公园内况钟园林园门左侧松林中,墓基高1米,陵基周长10米,墓室面积12平方米,墓室深2米,悬棺高1米,占地200平方米。墓仍分三级:一级为八字式墓碑三块,高低错落的花岗石柱相连,碑面镌刻“明敕中议大夫苏州知府擢升按察使司署知府事况钟之墓”;二级为椭圆形墓,高1米,用花岗石砌成;三级为墓志铭3块,高2米,由石盖顶、波形石条、石点组合。

  大塘况氏宗祠

  座落于江西上高县大塘村中心的况氏宗祠,谱称大宗祠,俗称官厅。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前后三重进砖木结构建筑物,占地面积700多平米,因年久失修,于2011年拆毁,现在的宗祠是在原基址上重建而成。

  根据新宗祠工程负责人介绍,大塘新的况氏宗祠,是在原宗祠的旧址规模上,左右各加宽了一米,达到16米的开间和46米的进深,总建筑面积为800多平方米,内部构造及相关设计完全依照老宗祠的模样进行建设。有所不同的是,新宗祠采用了砖混结构建筑形式,外形古朴典雅,颇具江南建筑传统风格。2013年10月1日至3日,在重庆市涪陵区大梁山瑞禧山庄隆重召开的中华况氏联谊大会上,提出要把大塘村况氏祠堂升格为“中华况氏祠堂”,供奉况氏始祖烈公雕像和历代况氏世祖先贤灵位、灵牌,供中华况氏后人祭祀。并要在本祠堂内设立介绍况氏历史发展的展览牌,方便况氏后裔参观、了解况姓的历史发展历程。于是,上高大塘况氏宗祠在全体中华况氏儿女的心里,再次增添了一份神圣和敬畏。

  宗祠正大门上方高悬着“况氏宗祠”楷书横匾,金色的立体大字赫然醒目。牌匾周边采用中式花纹图案装饰,整体搭配给人营造出了大气有底蕴。在横匾前的两根楹柱上,镌刻着一副精美的烫金对联,上书:“庐江诗书府山水齐欢九曲绵延先世泽;”下书:“况氏忠孝家日月同辉一脉相承后辈福。”这副对联彰显了况氏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族传统。

  在与楹柱相连的门楹上方,又见到了一对栩栩如生的“二龙戏珠”雕刻图案,这些通过使用传统文化符号衬托和装饰出来的效果,整个画面让人情不自禁地倍感到宗祠文化的厚重和肃穆,更突显了宗祠所特有的气势与威严。

  现在的大塘况氏宗祠分前厅、正厅和后堂。宗祠中心是缕空的,整个房屋是一个“回”字形结构。

  走入大塘况氏宗祠大门即进入前厅,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宽阔的内明堂,后面可见阳光从天而降,屋顶的雕梁画柱熠熠生辉。祠堂前厅两侧高高的墙壁上,是“廉”、“耻”、“恒”、“勇”、“悌”的家风表述,以及大塘况氏历代源流概述,和庐江况氏族史,这些图文并茂的字画,在向世人,特别是况氏子孙全面而又深刻地宣讲着庐江况氏家族厚重的家史。而前厅东面墙边放着的一面大鼓,在适逢节假日时,都会鼓声震天,非常热闹。

  前厅与二进中厅之间,有一个大天井,供采光之用,大天井两边各有一对大柱子,柱旁为廊庑。而天井正面为祠堂的正厅,横梁上悬挂一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

  二进中厅是三进中面积最大的厅堂,正上方有一行书横匾“崇本堂”,笔力遒劲。崇本堂名寓意深远,启示后人崇本务实。中厅两边各有三根立柱,上面刻有不同含义的楹联。中厅东面墙上贴着用大理石雕刻的“大塘况氏宗祠乐捐芳名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况氏理事会况勋泽理事长捐款壹佰万令人感动。中厅西面墙上刻有“庐江况氏族史历代先贤榜”供后人瞻仰,激励族人拼搏进取,创业兴家。

  二进与三进之间也有一个天井,但面积更小,天井内摆放有一个盛着水的大水缸。水即财,这代表着族人们祈盼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进后厅有三个房间,正中那个房间最大,为享堂,享堂正中为中华况氏受姓始祖烈公雕像,烈公左边是四十二世祖考如柏公神位,右边是四十八世祖铭远公神位。先祖神位旁的一副对联是:“仰尊先祖春蒸秋尝兴祀典,佑啟后嗣左昭右穆存孝义”。每到重要节日,所有孝子贤孙都会很虔诚地来到牌位前给祖先们敬香,以示不忘根本。而每年的清明节,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拜祭祖先的况氏子孙都会云集在大塘况氏宗祠,恭敬地在始祖牌位前敬香。午宴大家一起把盏互诉乡情,这也是大塘村的一种清明风俗,已经延续了好多年。

  大塘况氏宗祠,如今是大塘况氏乃至全国况氏族人议商族事之处,同时也兼做族人举办婚嫁喜庆及文化活动的场所。

  【典故轶事】

  况青天

  况钟(1383-1442)明代官员,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汉族,江西靖安县龙冈洲(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 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况钟人称“况青天”,是苏州知府中最著名的一个,他任职长达13年,期间勤于政事、为民请命、政绩斐然,深得苏州人民爱戴和敬仰,至今苏州人民都纪念他。况钟的事迹也得以流传,他去世后,苏州人民悲痛不已,“民多垂泣送其柩归”。

  两袖清风

  正统四年(1439年),况钟任苏州知府已九年,要赴北京考绩,朝见皇帝。在明朝,地方官进京朝见,一般都要带搜刮来的金银珍宝,名产土仪,遍送京城里的势宦权贵,明代流行的一首歌谣说:“知县是扫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驻袋口,都将去京里抖。”而况钟进京朝见,却两袖清风,不带一锱一铢。他赴京临行时,作诗和前来饯行的苏州人民告别。

  刚正不阿

  苏州是一个繁华富庶的地方,是江南巡抚的治所。这里主办织造的太监,往来于沿江沿海的卫所军官,地方的乡宦豪富,都是权势显赫、违法害民的豪强。况钟刚正不阿,不向宦官、豪强低头,对欺压人民、横行不法的宦官、豪强,均予以坚决的打击。他到任勤俭州后,忠实地执行了明宣宗的旨意,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当众处死了六个贪污不法的胥吏。又对苏州府管辖下的官吏进行考核,“出贪墨者五人,庸懦者十余人。郡中不寒而栗”。他这种这种不畏权势、伸张正义的行为为世人所称颂。《明史》记载:“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周述:“击锄豪强,赈恒穷困。”连批评他是“轻听躁动之人”的沈德符,也不得不肯定他“能抑豪强”而得到人民的称誉。

  举荐邹亮

  在文化教育方面,他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注重开办地方学校,招收学生,以儒教培养学生。还重视招收贫困学生,并给他们一定的救济,使很多单门寒士得以成就学业。有一个叫邹亮的曾经向况钟献诗,请他指点。他看后很高兴,觉得邹亮很有才华,便推荐他当官。有的人为此写匿名信诬陷邹亮,况钟看信后风趣地说:“这不过是想要我更快地提拔邹亮而已。”不久,邹亮果然被提任为吏、刑二部司务,后又升为御史,并成为明代“景泰十才子”之一。

【家训格言】

  《况氏家训》

  忠孝、仁义、勤俭、和睦、忍让、婚姻、交友、禁戒、规矩、廉洁、诚信、为学。

  况氏家规家训

  宗规家训是要求族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总称。由家族合成宗族,由宗族合成国家,由国家合成世界大同。世界大同必先治国,国之兴不可忽视族之望,族之望不可否定家规家训。凡我后代子孙,必宗族众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生活原则,规范,训语和禁戒,是传统伦理道德,加之于子孙族众之上的各类约束,由家庭子侄的训诫,而扩大到整个家族,共同遵守,强迫执行的定性内容,经共同研究、商定、议定内容如下:

  一、爱国爱家。中华民族大国家,炎黄子孙都爱她,一国虽是万家聚,自古有国才有家,为人生平不爱家,漂浮浪荡走天涯,奉劝族人要爱家,保家卫国人人誇。

  二、孝敬父母。父母之基不可易视,循规蹈矩才是真孝。子女本是父母生,父母养育才成人,人生在世要孝顺,敬老爱幼佑子孙,人若在世不忠孝,枉披人皮错变人。子必孝亲,弟必敬兄,幼必顺长,卑必承尊,处族以和敬为先,处乡党以忠厚为本,凡我族人尚共勉之。

  三、端正品德。务必堂堂正正作人,勤勤恳恳做事,不以强凌弱,不以众暴寡,不以富欺贫,不以尊欺卑,不以少凌长,不作伪以弄忠厚,不事诡谲以坏公正,务必戒骄戒躁,为我族人悉宜儆省。

  四、敬亲爱亲。亲固当敬,爱而能敬,亲爱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体贴入微,忠之至诚,顺时为安,自然为之,严励则爱,娇纵则害。

  五、团结友爱。弟兄姐妹同手足,妯娌好似姐妹情,弟兄姐妹扯内经,自残手足伤人心,邻里好比鱼和水,鱼水互依情意深,若是互攻道长短,就是持刀残自身,兄弟邻里团结紧,样样顺利事事新。子弟之行不谨,皆父兄之教不严。为父兄者,应朝朝夕夕教训子弟,使其以良善存心,以礼仪持身。可谓乐有贤父兄,有不教者,鸣族众指责,父兄纵容者,族人一同究论。

  六、夫妻和睦。家道正直从夫妻开始,对上祭祀祖先,对下赡养父母,还要养育子女。只有夫妻和而后家庭兴。家庭中要男女平等,夫爱妻敬,互相帮助,力求上进,不溺于床第。遵循古人言,夫和而义,妻柔而正,礼之善物也。否则夫妻分离告诫,夫妻反目而后悔。

  七、子弟力学。常训子弟,效发囊萤求学,凿壁偷光,耕助画佣,牛衣夜织,头悬樑、锥刺股,系狱受经,十五载之昼夜,饥一盆之栗粥等古人求学精神。好学者宗族力极兴之。勤业苦读求上进,好学知识展才能,若是糊涂混光阴,不学无術误一生。家庭或家族每年闲暇会族斯文,考其优劣,优者奖之,劣者勉之,总之光显祖宗为心,立身扬名,否则,非贤肖也。

  八、和睦族邻。一笔写个袁字,天下袁氏一家亲。一族之中固有大家小家、富家贫家,有远有近、有亲有疏。祖宗视之,均亲子孙,并无亲疏也,一视同仁,等同相待。

  九、和睦邻里。邻里乡亲,如同骨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尊卑长幼无相越,富贵贫穷也共群,勿以小嫌害大,勿以富贵欺孤贫。

  十、谨慎交友,结识良朋。择友,不可重视饮宴谈笑,交际应酬,要重道义,必患难相助,扶危济困,心心相印做人,像真金百炼不变,不改其色,绝非暴雨后的小水沟,不长久。不与坏人交友,不与好人结怨。

  十一、敦祝忠厚。不忠实,不厚道,则言行浮薄。败名丧拈,残忍酷毒,无所不至。敦睦亲亲,协合致友,之谓敦悦。亲身勉力从事,而不怠慢。要永远铭心镂骨也。

  十二、戒淫奢侈。奢则不逊,淫抪恶声,百恶以淫为首。此应效古圣先贤之坐怀不乱,除妻以外都不是正色,食非三餐,衣非常服,皆为奢端。因淫损命,因奢为丐,古往今来多也,切不可为也。

  十三、遵纪守法。法律是代表国家意志,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它是专政的工具,是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纪,就是纲纪和法律,执行命令和厉行职责的行为规则。它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是执行路线,搞好革命和生产的保证,劳动人民把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是自己的重要义务。因此,我族人等,人有脸、树有皮,自尊自爱洁自身,遵纪守法是根本,品行端正莫乱为。

  十四、正大光明。光明正大人人敬,留得清白教后人,偷抢扒窃与欺骗,众人诛之不留情,洞察世俗勿争吵,不在人前留骂名,族传家训是个宝,教育子女不能少,奉劝亲族都遵守,利国利族利自身。

  十五、择就学術。古往今来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以学业为基础,必效先贤圣哲,忍一切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粒之艺,终身有益。古人有训:耕读为上,商贾次之。一但选定从业,必爱业敬业,必全力干好,终身不移。

  十六、提倡节俭。艰苦创业。以勤俭治身,勤俭治家,俭朴修身,勤俭清廉。骄奢是给自己种下祸根。先人有训:古往今来勤为本,艰苦奋斗创业兴,贫富不忘先祖志,拼搏进取是根本。勤是开源,节是节流,勤是成功之源,能使之聪明,走进无穷无尽的知识领域,走向富裕,梦想成真。

  十七、戒骄戒躁。骄奢生淫逸,淫逸遭祸患。古人说:“金玉满堂,没有能守得住”,又说:“骄傲奢侈,危险死亡马上就到,位高财越富,越要谦恭敬贤,更加谦虚,不能自大自誇”。“满遭损,谦受益”。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培养浩然之气,一定要警戒急躁。有时顷刻之间决定胜负,呼吸之间决定生死。任何事达到极盛之时,便开始衰落。性情如不温厚,度量如不博大,一时的急躁换来的是长久的悔恨。古人说:“欲速则不达”。怎不修养性情,戒除急躁呢。

  十八、儆戒懒惰。懒惰无福行趾,不务正业抛荒,必力儆戒。

  十九、严禁赌博。有赌博行为者断不轻恕,古人有言:十赌九诈。赌博是夺取别人的钱财,与盗贼没有什么区别,把别人失去的据为己有。开始是贪图别人的钱财,陷入坑阱,接着对失去的钱财产生吝惜之情,亦想恢复本钱苦苦迷恋,钱财输尽,以至无食无居,倾家荡产,即使是至亲密友,一进赌场,立即反目,发怒、责骂,正道损伤,结下怨仇,名利两失,不成正气,陷于赌博中不能自拔,和污秽人群同舞,至以骨肉亲亲分离,亲朋耻笑,种种祸害由此而生,还有什么快乐,因此,必须力戒。

  二十、严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爱护清洁卫生,注意身体健康,儆戒争讼。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