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东野氏起源及历史

东野姓图腾_东野氏图腾

东野姓图腾(东野氏图腾)

  东野姓是中华古老复姓之一,源于姬姓。据《东野志》记载,东野来源姬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长于姬水,改姓姬。武王灭商后.封功臣,周公(姬旦)为首封于鲁,周公没有就封,留下辅佐武王。成王元年,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就封于鲁,为鲁公。鲁公生子三,长子袭,次子熙,三子鱼。鲁公赐三子鱼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此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此东野姓来历。东野姓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二千一百一十人,在台湾则没有。

【得姓始祖】

  东野田(姬鱼):周公姬旦的长子姬伯禽之幼子。据《山东通志》载:鲁城南之东,檀山之阳,有东野田一成,鲁公赐第三子鱼以自养,因田为氏,始以东野为姓焉。鲁炀公当时因弟姬鱼年少,特请命周王,被封附庸国东野,以田名为姓东野氏。姬鱼后生子二人:长子东野宰,次子东野费。此后繁衍东野氏一族,史称东野氏正宗。

  各支始祖

  东野沛然: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当康熙大帝授予第七十三代东野沛然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按史籍《东野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记载:旧本题海盐吕兆祥撰,裔孙东野武订。考兆祥与武皆明末人。而是编二卷之末附录顺治、康熙中奏议,详载圣祖仁皇帝恩授东野沛然为五经博士。盖即沛然因兆祥旧志稍为续补也。前有吕化舜、方应祥《原序》。而《粘本盛跋》则作于康熙壬寅,《陈良谟序》则作于康熙丙寅,亦续刻所加也。考《元和姓纂》载,伯禽少子别为东野氏,则东野氏系出周公,更无疑义。世承厥职,原非滥膺。惟是所叙世谱,称第三代生二子,长晖次晞;六代生二子,长缙次绅。其人皆在春秋以前,则兄弟联名已在应玚、应璩之前。又二代东野宗,于田中胜处建祠以安先灵,则大夫之庙可不建于家。十六世东野获,字获德,号白云,则别号已见于战国。二十一代东野质,遭楚灭鲁,负子携谱,窜于东吴。是别族不必于太史,而战国之末尚延吴祚。盖谱牒之学,古来即不一说。司马迁叙五帝世系,往往与载籍抵牾。而白居易自叙世系,亦与《左传》相违。记载异同,固不足怪也。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姬旦长子伯禽之幼子鱼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长子姬伯禽有个幼子名叫鱼,被封食采邑于东野(今山东曲阜),其后代有人遂以地名为姓氏,称东野氏。

  对此,有学者姬长城在《姬家屯志》中记载:黄帝二十二世(周公三世):讳祖姬酋,周康王姬钊十七年(鲁公五十四年,鲁考公元年,公元前1004年)已卯即位,是为鲁考公,在位四年薨,无嗣。弟姬熙,周康王二十一年(公元前999年)癸未即位,是为鲁炀公。鲁炀公筑茅阙门,招进贤士,以礼化民,在位六十年薨。鲁炀公当时因弟姬鱼年少,特请命周王,被封附庸国东野,以田名为姓东野氏。

  姬鱼后生子二人:长子东野宰,次子东野费。此后繁衍东野氏一族,史称东野氏正宗。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平子,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季平子(季孙间如),因有功于国,被封赐食采邑于鲁国东野(今山东平邑)。

  季平子,公元?~前505年待考,本名季孙意如,春秋时鲁国人,季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谥号“季平子”。

  季平子原是鲁国上大夫,聪颖谋志,曾在周景王姬贵十三年(鲁昭公姬稠十年,莒著丘公己去疾十年,公元前532年)率鲁军攻伐莒国,战胜后夺取了莒国的郠邑(今山东沂水),还以俘虏做人牺,祭祀亳社,引得当时诸侯们哗然。

  后来季平子成为鲁国的执政上卿,位列子爵,之后在鲁国专权多年,甚至在出使楚国时,一路上都打着国君的仪仗。

  周敬王姬丐三年(鲁昭公姬稠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季平子与郈氏、臧氏等其他贵族因斗鸡结怨,郈昭伯、臧昭伯纷纷到鲁昭公那里告状,鲁昭公也厌其权盖君主,因此乘机发兵将季平子困于居宅。但季平子很快就得到了叔孙氏、孟孙氏家族的援救,三家贵族军队联合起来与鲁昭公对抗,结果鲁昭公兵败逃奔齐国,然后向齐、晋两国求助。

  季平子迅速采用了分化之策,即抗齐赂晋,当时的齐景公姜杵臼也莫可奈何,而晋昭公姬夷则态度暧昧,使鲁昭公复权无望,只得流亡居在乾侯(今河北成安东南部)。后终因晋昭公出面调停,季平子乃随晋国使臣荀蹀至乾侯迎鲁昭公回国。但鲁昭公积怨甚深,拒绝返回,季平子因此更加恼愤。

  因此,鲁国从一直从公元前517~前510年实际上都没有君主在位,只有季平子联合了叔孙氏、孟孙氏在执政,待鲁昭公于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在乾侯逝世后,季平子干脆将鲁昭公葬于鲁国君主陵墓道之南,不使其与鲁国前世祖宗并列。由此可见季平子在当时鲁国之势大,已远凌君王之上。但不久,季平子也在郁郁中病逝了。

  在季平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东野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赵恒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并在鲁国太庙旧址为其建文宪王庙,东野氏一族列入庙堂。

  自得姓之后,姬鱼一脉东野氏一直在山东省的曲阜一带发展,而季平子一脉东野氏则一直在山东省的平邑县一带发展。后历经楚灭鲁、鲁公之后“残伤离散”,汉末避战乱,元末避荒乱等三次较大的迁徙,在曲阜地区的平野氏族人已很少了。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当康熙大帝授予第七十五代东野沛然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时,在曲阜地区的东野家族仅百余人。

  分布

  东野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二千一百一十人,在台湾则没有。望出鲁郡。

  今山东省的济宁市、曲阜市、泰安市、临沂市平邑县、济南市章丘县、邹城市、聊城市、宁津县、东阿县,河北省的黄骅县,河南省的沈丘县,江苏省的苏州市、扬州市、徐州市沛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津市,北京市,日本国等地,均有东野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堂号

  东鲁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鲁郡堂。

  字辈

  东野辈字

  (前二十辈)

  枝(梓)兴 衍(燕)崇(丛)绪 隆(龙)茂 庆 传(脉)长 广(光)生 忠 厚 嗣(之)永 远 贞 正 方

  (后二十辈)

  至 德 开 宏 运 达 孝 毓 福 祥 礼 乐 培 家 训 信 义 作 保 章

  前二十字辈是周公庙祀事,东野沛然,东野七十三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著;

  后二十字辈是东野传棨,东野八十二代。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3年改为元圣奉祀官著。

  世系名人

  1.东野田:东野一代。东野姓始祖。伯禽季子,本名鱼,居东野,赐田一成,因以东野为姓,田为名。博文好学,为鲁贤大夫。

  2.东野宗度:东野二代。东野田中胜处,建祠以妥先灵,岁供时祀。

  3.东野僖:东野九代。

  《东野志》载:“适(去)晋为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4.东野绘:东野十一代。为晋卿(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5.东野毕(稷):东野十四代。善御,战国时鲁国著名的御马师。

  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东野志》载:东野毕“自晋还鲁,尝师(为师)于闵子(闵子,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骞其父闵世恭,以启蒙教书为生,后逢鲁国“三桓弄权”,国政日非,遂举家迁居宋国相邑之东。

  闵子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先贤。),又事定公(鲁定公),以善御见称。”

  东野稷败驾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考证:《东野稷》李云:东野,姓;稷,名也。司马云:孙卿作东野毕。《以御见》贤遍反。下同。《庄公》李云:鲁庄公也。或云:内篇曰,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问于蘧伯玉,则不与鲁庄同时,当是卫庄公。◎俞樾曰:荀子哀公篇载此事,庄公作定公,颜阖作颜渊,则为鲁定公矣。《中绳》丁仲反。下同。《文弗过也》说文:文者,会集众彩,以成锦绣。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鲁庄公(前706年―前662年),姬姓,名同,鲁国第十六任君主(东野志载为第十五任君主)。鲁国,第一任君主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东野志为三十三位君),伯禽至顷公历八百七十三年。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公元前256年,楚国发兵攻打鲁国,鲁军弱小,不敌,被楚军打得人仰马翻,不久后楚军大破鲁国首都的守军,攻入城池,将鲁顷公废掉,鲁国至此亡】

  译文:

  东野稷凭精练的驾车的技术向鲁庄公自荐。

  鲁庄公要他表演驾车技术,东野稷便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

  鲁庄公觉织锦也不过如此,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再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这时,大夫颜阖(颜子)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着马车正在为庒公完成百圈,就觐见鲁庄公上奏道:“那个东野稷驾驶的马车肯定是要翻的。

  鲁庄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谁知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

  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已经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了车才怪!

  这个典故,就叫做“东野稷败驾”。

  6.东野获:东野十六代。号白云,著名战国时期隐士,曾拜鬼谷子为师。

  7.东野癸:东野二十代。性敏好学,为鲁大夫。

  8.东野质:东野二十一代。字中美。

  《东野志》载:“遭楚考王灭鲁,共公族计五百余门,悉被屠戮,残伤离散。惟质负子携谱窜于东吴,至秦始皇三十七年乃还鲁。”

  9.东野环:东野二十二代。字廷器,山东曲阜人。著名秦汉之交谋士。

  《东野志》载:东野环,“有文武才,自吴过沛还鲁,从汉高帝起兵伐秦及入关,数以计献帝,不从,托疾而还。帝以金锦致书累召伐楚,称疾不就。后帝过鲁亲幸其宅谒周公庙即帝位,赠环以都尉。”

  10.东野备:东野二十三代。字符德。

  《东野志》载:东野备,“汉文帝二年癸亥,征为博士(官名.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至战国末,齐、魏、秦三国设为官,始充当君主的参谋或顾问,与议政事.秦代沿置。)。”

  11.东野咏:东野二十四代。字符诵。

  《东野志》载:东野咏,“景帝六丁酉授谷城令(县令)。”

  12. 东野昭:东野二十八代。字克昭。无后,以次弟敏为宗。

  《东野志》载:“东野敏,字克敏,汉建武元年授湖阳主簿。(主簿,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13.东野熙:东野三十一代。字文明。

  《东野志》载:东野熙,“汉末黄巾昌乱,自三国及晋,兵戈不息,举族流于东海,寄居五世。”

  14.东野芳:东野三十五代。字德馨。

  《东野志》载:东野芳,“宋武帝永初二年,自东海抱姓谱计亲族五十七人还鲁。有荆州刺史谢公䀲谱序。”

  15东野纾:东野五十二代。山东曲阜人。著名宋朝贤者。均累世同居,有义行,得到朝廷褒扬。

  《东野志》载:“纾克绍先业,世居於鲁,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十一月有一,宋真宗如曲阜幸周公庙,祀乙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追諡“文宪王”,命官新庙於旧基之上竖碑刻文,以崇制礼作乐之功。又闻东野数世同居,孝义明著,诏旌(表彰)其门。”

  16.东野观:东野五十五代。字光国。徽宗崇宁二年授海州刺史(宋代的刺史相当于现在帮助市长处理文职秘书)。

  17东野彦通:东野五十八代。金世宗大定五年(1166年)授城武县令。

  18.东野勍:东野六十代。无后,以堂弟瑀为宗。

  《东野志》载:“东野瑀,字文佩,作善子,天性仁厚。金大定23年县主命督理筑城,得骸骨甚多,营地悉葬之,仍致祭以安厥魂。金哀宗开开兴元年,太宗兵闱金汴城,远近震恐,举族逃避,及兵少息,惟瑀与勍还鲁。元至元3年,顺帝赠亚中大夫、济甯路总管、轻车都尉,追封平原郡侯(周公时所立爵:公、侯、伯、子、男)。”

  19.东野荣:东野六十一代。字茂之。

  《东野志》载:“元泰定元年,赠承直郎、济甯路判官。四年,复赠奉议大夫、莱州知州,又封曲阜县子。元统元年,顺帝又赠中顺大夫、中山府知府,追封平原郡伯。至元三年,又赠嘉议大夫、真定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平原郡侯。”

  东野潜; 东野六十二代。字刚克。

  《东野志》载:“以德行问学,为乡里敬服。因荐授济南校官,继选从仕翰林,寻升玉堂椽。大德六年,受承事郎同知亳州事,以父疾弃官归养。父卒,服阕,宪台以潜廉正,擢承务郎、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照磨兼狱丞,改承直郎、江陵推官。泰定四年,改授奉议大夫、沂州知州。元统二年,进升中顺大夫、广西两江道宣尉副使佥都元帅府事。至元三年,上疏乞致仕,顺帝优加嘉议大夫、益都路总管。”

  东野德中:东野六十二代。字惟执,以祖荫补从仕郎、洪泽屯令。

  东野子礼:东野六十五代。弟东野子寅,俱无后。以堂弟子仪为宗。

  《东野志》载:“东野子仪,德钦子,字仲立,号逵泉,至元二十七年,当天下兵作,合族西迁至东昌,遇寇相失,独留彰德。明洪武初有司以雄才特荐,不欲仕,避隐於大名府开州,以明经教训生徒。洪武五年还曲阜祭扫,睹周公庙、东野祖祠墓,时皆倾圮。及故宅恒产尽为他姓所据,遂号泣而归开州。”

  东野玘:东野六十六代。字廷玉,号澶渊,

  《东野志》载:“幼失怙恃(父母),托居於曲阜母妹之夫家。从事于宪台(御史所居官署为宪台。),有廉吏之称,及闻母妹计奏,请守制(守制,指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後,儿子或长孙需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期间不得婚假、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需离任。)以报其德。後仕广资宰,休致还鲁。”

  东野禄:东野六十七代。玘长子,无后,以弟礼为宗。

  《东野志》载:“东野礼,玘幼子,明弘治二年山东抚按访求周公之后,给其衣巾主奉祀事。

  东野武:东野七十一代。相衍世廪,永主祀事。

  东野云鹏:东野七十二代。崇祯元年山东提学副使王振熙,准给衣巾。至清顺治二年承袭世廪。

  东野沛然:东野七十三代。字郊霖,顺治八年入曲阜县儒学庠生(秀才),康熙二十一年以父年老,不能与祭,始承袭世廪。康熙二十四年,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据《东野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十一月十八日,恭遇皇上东巡,驾幸阙,圣亲祭先师孔子。臣云鹏亲率子孙于东郭外恭迎。圣驾次早,行释莱礼毕,恭遇皇上出北郭谒圣林。臣云鹏时年七十有五率长子沛然、次子澄然、长孙枝盛等在北郭外望父台,捧吁【吁:吁】恩奏疏、东野志书俯伏道左叩迎圣驾。唱职名:‘恭进奏疏、志书’。皇上命侍卫马斯哈接领进呈。皇上展书覧毕。召问周公姬姓:‘尔何称东野?’臣跪对曰:‘东野鲁下邑名,昔伯禽之季子名鱼赐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以东野为氏,此东野更姓来历。’上曰:‘周公庙宇何在?’臣对曰:‘周公庙宇在曲阜城东二里,即鲁太庙故址,这路西台基即伯禽望父台。’上问‘何谓望父台?’臣对曰:‘昔周公留相王室,伯禽封鲁思其父而不得见,筑高台以望之,因名望父台。’上曰:‘这随的是而何人?’臣对曰:‘臣的长男、次男并诸孙。’上曰:’尔族中有多少人丁?臣对曰:‘未足百丁。’天颜大悦曰:‘准尔奏了。’臣等逐叩头谢恩而退。於是日驾临兖郡夜,御制祝文赉香帛遣。”

  《池北偶谈》载:“周公後裔七十三代孙世袭奉祀生员东野沛然上疏吁恩,奉旨交与该部,礼部覆无庸议。奉旨:“周公承接道统,继往开来,功德昭著,其子孙应给职衔,著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会议得周公後裔应授官职,拨给祀田,修葺庙宇,行文该抚查明,以沛然世袭五经博士,如孔、颜、曾、孟、仲氏例。是时子贡後裔端木谦、端木直亦上疏请,部议不允。”

  此诏授元圣周公七十五世(东野七十三世孙)东野沛然为世袭五经博士,奉曲阜周公庙祀事。

  另《东野志》记载:“恭亲王至祭周公庙行三拜九叩礼,皇清康熙二十五年,奉旨特赐周公庙祭田五十四顷【一顷=100市亩】於邹县民田拨给,豁出银两以光俎豆。设祭祀生四十名,以掌陈设赞唱之仪,拨民籍二十户以供庙庭洒扫,从山东巡抚钱珏【钱珏:巡抚之名】之请也。”

  疏稿

  周公後裔七十三代孙,世袭奉祀生,臣东野沛然,谨奏为吁恩求录乞。

  赐袭封以培圣脉,以补缺典事。

  窃惟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传之周公,自周公传之孔子,故性理【人性与天理。指儒性理之学。】有曰:孔子得綂于周公者也。後世以孔子之道以治天下,尊其名爵崇其,祭秩大其栖神之所,封其主祀之人,诚尊圣重道之盛典也。至於颜、曾、孟、仲得圣道之传,皆有世爵博士以优其後。宋儒程朱有表彰圣道之功,子孙亦得以博士,世其官。若臣祖周公以元圣之德制作经纬,栽在周官,迄今行者其礼也,奏者之乐也,传述者其谟训也。故知周公与孔子位虽不同,二传道之功则无二。後世之报者,自不得稍有异同。唐高祖武德二年,尊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并祀国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过鲁幸周公庙,追封周公为文宪王与孔子封文宣王并重,是周公与孔子并列久矣。而今祠宇颓坏,拜谒寂寥,主鬯仅一青衿【青衿:秀才】,祭田不及百亩,不惟不能并尊与孔子,且不得比灵斯于颜、曾、孟、仲之班。谅孔子及诸贤之灵必有蹙然不安者。此千百年未举之旷兴正留以待。今日者也恭遇我皇上,圣明天纵,究心理学,驾幸阙里,特祀孔子尊师重道致敬尽礼。念及元圣未有不优渥其子孙者,臣系元圣嫡孙主奉蒸尝,叨沫【叨沫:蒙受】皇恩,荣膺衣顶见銮与之遥临遂平生之快覩,但祖庙摧残不堪,驻跸谨将东野志书恭呈御覧。倘蒙垂念周公传道之功,斟酌于颜、曾、孟、仲之间稍加优隆,虽臣一家之私荣,实天下万家之同庆,斯文丕变,圣德生辉。

  臣草藳【藳:古“稿”】寒贱,不谙朝仪,冒渎天颜,悚息。待罪伏乞,鉴宥施行,谨跪捧恭进以闻。十二月十一日奉旨交与该部。

  东野枝盛; 东野七十四代。字郁文,康熙33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兴辉:东野七十五代。字丙南,号近庭,雍正1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衍兆:东野七十六代。字行可,雍正8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崇鐈:东野七十七代。字象鼎,乾隆21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三子:绪诰、绪诚、绪诒,三人被案讼失职,职由崇绖次子承袭。

  东野绪询:东野七十八代。崇绖次子,字舜咨,乾隆53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隆祈:东野七十九代。字介石,嘉庆24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茂嵩:东野八十代。字景山,咸丰2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三子:庆瀛、庆滨、庆沣。

  东野庆瀛:东野八十一代。字仙峤,光绪15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无后,以三弟庆沣子传棨承袭。

  东野传棨:东野八十二代。庆沣子,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3年改为元圣奉祀官。

  东野长德:东野八十三代。

【楹联典故】

  (暂缺)

  【祠堂古迹】

  东野林

  东野林位于山东曲阜东野村的东南。是一处墓地群,名曰“东野林”,为东野氏族祖林。林地中以前的古树、石人、石马等,文革时已毁坏殆尽。只有林地东北角一通断成三块的龙头墓碑,见证着这林地的悠久历史。2013年10月10日,东野林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从保护碑的背面,我们知道,这东野林,从五代时期,就葬有东野氏的先人了。

  【典故轶事】

  一提到“东野”这个姓氏,很多人脑海中闪现的名人,便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著有《放学后》、《秘密》、《白夜行》、《以眨眼干杯》、《神探伽利略》、《嫌疑人X的献身》、《预知梦》等作品)。可是鲜为人知的是,“东野”这个姓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国姓氏,而且产生年代久远,距今至少有3000年。

  据明朝人吕兆祥编撰的《东野志》记载,“东野”源于姬姓,是西周时鲁国首任国君伯禽的后代。伯禽是周公姬旦之子,代替乃父就封于鲁国,是为鲁公。伯禽生有三子,其中第三子姬鱼获封于东野,子孙遂以“东野”为姓(“三子讳鱼,为鲁大夫赐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此公族之姓东野所自始也。”见《东野志》)。

反观日本的“东野”姓,则是产生于明治维新之后,是其国民遵照明治天皇颁布的《平民苗字必称令》,在原本没有姓但必须又要取姓的情况下,按照以“川、田、山、野”为姓的原则编造而来,其含义为“东边的田野”,跟中国的“东野”毫无关系。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