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海氏起源及历史

海姓图腾_海氏图腾

海姓图腾(海氏图腾)

  海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臣海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卫灵公臣海春之后,盖指海为氏焉。”海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二位,现今人口约五万,排在第五百一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八十八位。

 【释义】海的本义是天池。以纳百川者。

【得姓始祖】

  海春:是春秋时代卫灵公的大臣,海姓得姓的历史至少在2500年以上,是中国的众多古老姓氏之一。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海姓是卫灵公的大臣海春的后代,他指海为姓,望族出于薛郡。秦汉之后,族人都集中于薛郡。海氏后人奉海春为海姓的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的封位,属于以神话传说封神之职为氏。

  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禺阳,任职海司,后来他被封为东海之神。禺阳的儿子叫禺强,后来也被封为北海之神。

  在禺阳、禺强父子俩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海神封号为姓氏者,省称海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春秋时期卫国大臣海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卫灵公臣海春之后,盖指海为氏焉。”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灵公属下有大夫名叫春,他就居住在海边,指海给自己起名,时称“海春”。

  在海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海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薛郡海氏。根据琼山海氏在明嘉靖年编的族谱及光绪25年的族谱,郡望是薛郡,人文始祖海春。这支最有名的即为海瑞。

  源流三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元朝时期的海鲁丁,是元文宗孛儿只斤·图贴睦尔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庚午科的进士,曾任职于信州,其后裔子孙皆姓海,史称信州海氏。

  ⑵在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县韦州镇有回族海氏一百多户。这一支海氏为明朝末期伊斯兰教经师海东阳之后,现已传至第十世。今韦州海氏家族的老坟上还有为纪念海大师而立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的石碑。

  ⑶.在今甘肃和新疆亦有少部分回族海氏,该支海氏源出元朝时期屯戍垦边的“西域亲军”和“探马赤军”之经名译音,与海南海氏、信州海氏、韦州海氏皆不同源。

  ⑷.在今湖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境内以及部分海南岛的海姓源出于大都路顺义府人海盟石,明朝洪武元年授御前亲军指挥,洪武二年授宝庆卫指挥,洪武十三年奉文调云南毕节(今贵州毕节),海盟石及长子海伯、次子海颜,因随军征调,迁徙贵州,只有季子海馨留居湖南宝庆,繁衍发展至今。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海佳氏,亦称珂里叶特氏,世居科尔沁草原(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满语为Hai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海佳氏多冠汉姓为海氏。

  ⑵.蒙古族沙查海氏,世居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acahai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沙查海氏多冠汉姓为海氏、沙氏等。

  ⑶.蒙古族克勒德氏,亦称克里叶特氏,汉义“乌鸦”,世居巴颜乌喇(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lde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克勒德氏多冠汉姓为海氏。

  ⑷.蒙古族海勒图锡氏,世居科尔沁草原(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多冠汉姓为海氏。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海拉苏氏,满语为Hairasu Hala,世居海拉苏台(内蒙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苏木海拉苏台),后多冠汉姓为海氏。

  ⑵.满族萨克达氏,原本为巴雅拉氏,后改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苍老”,部族认输众多世居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两岸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海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⑶.满族舒尔哈赤氏,亦称舒尔哈齐,先祖即为佟·努尔哈赤的同胞弟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以先祖之名为姓氏,满语为Sulhaqi hala,汉义“大海”,清朝初期即多有冠汉姓为海氏者。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藏族、裕固族、土族、土家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海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海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海氏是卫灵公的大夫春的后代,他指海为名,称海春,其后代即称海氏。秦、汉之后,该支海氏族人都集中于薛郡一带,因此望族出薛郡。

  分布

  海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二位,现今人口约五万,排在第五百一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八十八位。望族出薛郡。目前在南方的闽、粤一带,有不少该支海氏分播的族人,分布极广。

  今河南省的郑州市、开封市、邓州市、平顶山市湛河区、周口市沈丘县、南阳市西峡县、许昌市、濮阳市、南阳市方城县、南阳市淅川县、洛阳市、信阳市固始县,湖南省的张家界市、临湘市,贵州省的毕节市、织金县,江苏省的无锡市、徐州市、苏州市,山西省大同市,山西省怀仁县。山东省的临清市、菏泽市东明县,四川省的成都市,陕西省的咸阳市,辽宁省的营口市、阜新市,河北省的大厂回族自治县、唐山市,云南省的昆明市通海县、宣威市、丽江市、曲靖市陆良县、玉溪市江川县,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台湾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同心县、固原市彭阳县,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的文昌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鹿寨等地,均有海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薛 郡:秦王政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设置,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汉朝时期的鲁县在西汉时期曾一度改为鲁国,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南部一带及江苏省北部一带地区

  南海郡:秦始皇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214年)置郡,广东旧广州、韶州、潮州、惠州、肇庆、南雄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广西旧平乐府东境、梧州府东南境皆其地,郡治番禺,即今广东省治,汉亦置郡于此,三国吴以后兼为广州治,隋郡废。后复置,唐废;寻复置,又废,宋曰广州南海郡,元以后废。南海郡的治所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市区。秦朝平定岭南后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南海郡下辖四县(番禺、四会、博罗、龙川),另一说为六县(番禺、四会、博罗、龙川、冽江、揭阳),郡治在番禺(即今广州),主体范围在今广东、海南和广西东南部。汉武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把岭南三郡析为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设交趾刺史部。南海郡治番禺县,领番禺、中宿、博罗、龙川、四会、揭阳六县。西汉绥和元年(癸丑,公元前8年)月改为交州,南海郡隶交州。三国孙吴黄武五年(丙午,公元226年),交州分为交、广两州,南海郡隶广州。隋朝仁寿元年(辛酉,公元601年)改番州,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又改为南海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废南海郡,复置广州。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广州为南海郡。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郡为州,南海郡又改广州。

  珠崖郡:亦称临振郡、琼州郡,即今海南岛。历史上海南岛有三种古称:珠崖、儋耳、琼台。据文献资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于海南岛古部落的绣面习俗〔在脸面上刻上花纹,涂以颜色,耳朵上戴有装饰用的耳环而下垂〕,因而得名;“琼台”源于“境内白石有琼山,土石皆白而润”,宋神宗熙宁年间琼州置琼管安抚都监台,遂称为琼台。而根据考古工作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二百处遗址和历史文献来推断,至少在六千年以前就有海南岛,并有人类活动。据《琼州府志》记载,秦朝时期海南属其遥领的范围。海南岛的开发历史非常久远。据史书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在汉武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就在海南岛建立珠崖、儋耳两郡。从此,海南岛正式纳入我国版图,成为我国的神圣领土。据说,之所通知珠崖、儋耳之名,是因“崖岸之边产珍珠”和当地黎民的耳朵上戴了许多大耳圈之故。在汉武帝时代至南北朝期间,海南岛的郡县设置变动很大,并一度由合浦郡兼管。三国时期海南岛归孙吴国管辖。至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大同中叶(公元540~541年)又在海南岛重建崖州。隋朝一统中国后,将崖州改为珠崖郡,且在海南岛的西南部新建了一个临振郡。唐朝时,在海南岛建立五个州和二十二个县,许多名称至今仍沿用。五代以后,战事频繁,大批汉民迁居海南岛。至宋朝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被谪居到海南岛。元朝时期又称为琼州路,在元朝时期,海南建制多仿宋朝领三州、十三县。元朝时期又称为琼州路,领三州、十三明朝称海南岛为琼州府,清朝时期又将琼州府改称琼州道,清朝时期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清末又改三州十三县。“琼为都会,居岛之北,儋居西陲,万居东陲”。因而,海南岛又有琼岛之称。民国初期,海南废道设公署,后经改行政督寨区、特别行政区。解放后,海南改为行政区,设行政区公署,1988年建省,称为海南省。海南建制的演变,自汉初在琼崖置郡县到1988年建省,历时两千零九十八年。随着朝代变更,地名也常有改变,故海南地名有称“崖州”、“琼州”、“琼崖”。在诗文和题词中,有称“海外”、“南极”、“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朝时期才常有出现,民国之后普遍使用,其正式作为海南地方政区的称谓是解放后的1951年,称“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为省,称“海南省”,简称“琼”。

  堂号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

  薛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县堂。

  珠崖堂:以望立堂,亦称琼州堂。

  南海堂:以望立堂。

  字辈

  河南郑州海氏字辈:“同有守诚志永怀孝敬心”。

  河南南阳海氏字辈:“清忠宏廷、明朝遇朋广,本国金丰翔,仁义传家宝,贺世寿万方。发福升联元,东斗三星全,文章中华献,品级永久年。”

  山东临清海氏字辈:“立连玉长(尚)荣(春)清(振)明(洪红)福江春振洪福侯德民安祥保家壮礼志庆丰久年望”。

  贵州毕节、湖南隆回、云南宣威回族海氏字辈:“盟通崇思泽盛世朝希国中昌仕应永逢万代英杰礼义纲常重诗书孝友芳行仁生福禄积善造嘉祥”。

  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海氏字辈:“南龙源世永,立起思洪朝,德明兴兆录”。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熟鞭知愧;

  国法惩贪。

  ——李文郑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人海源善,洪武年间任安化知县,勤于政事。用熟皮制作一根鞭子,遇到犯法的人,吓唬一下,使人知道惭愧而已。受到百姓的敬爱。下联典指明代广东琼山人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回族。嘉靖年间举人,由南平教谕历任淳安、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均徭,后任户部主事,因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而入狱,世宗死后被释放。隆庆年间官应天巡抚,疏浚吴淞江,推行一条鞭法,因受宰相张居正、高拱排挤,罢官闲居十六年。万历年间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极力主张严惩贪污。著作有《海瑞集》。

  五言通用联

  功封一等勇;

  道行三不为。

  ——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大臣海兰察,乾隆时从征西域,复征台湾,封一等超勇公,卒谥武壮。下联典指唐代高僧海顺,道行以纯洁闻,有《三不为篇》。

  备忘传万古;

  草经焕千秋。

  ——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右都御史海瑞,字汝贤,一字应麟,号刚峰,琼山人。回族。任淳安知县时,抑权豪,清丈地亩,均赋徭,行“一条鞭法”,有政绩。因供给权贵不厚,谪为兴国判官。后擢户部主事,上疏陈时政之弊。他知疏上必触世宗怒,故预购一棺,诀其妻子,等罪于朝。疏入,帝果大怒,逮狱论死。示几,世宗死。穆宗即位,方出狱。后卒于南京右都御史任上,有《备忘集》、《元佑党人碑考》等。下联典指唐代学者海鹏,撰有《草经》一卷。

  七言通用联

  海瑞为民不怕死;

  工部擒贼岂图名。

  ——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右都御史海瑞事典。下联典指清代工部主事海宁,累官浙江巡抚,赴温州督擒海盗,道病卒,谥勤毅。

  大理卿毕生忠介;

  慈光寺诗思清新。

  ——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海瑞曾官大理卿,卒谥忠介。下联典指唐·海印居四川慈光寺中,善吟咏。

  每逢好友如对月;

  水到晴时胜看花。

  ——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海姓之“海”字的析字联。

  【祠堂古迹】

  郑州海氏宗祠

  郑州海氏宗祠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郑新公路17.5公里。

  宗祠建于清末民初年间,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占地51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30余平方米,庭院正堂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临街(含大门)五间,雕梁画柱,气势恢宏。

  室内外祭供及各种配唐设施一应俱全,整个庭院,曲经通幽,蔚为壮观,实乃先祖列宗之洞天福地,凝聚了海氏族人拳拳服膺之心和精明仁承之举。是上怀祖先,下示子孙之敬也。

  “海氏宗祠”中的两幅对联所记“脉本西山家声旧,派衍东鲁气象新”,“由晋迁郑数逝世,自明至今阅三朝”。

  【典故轶事】

  海青天冒死谏皇帝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明朝着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

  明世宗为人猜忌刻薄,凡是敢于说真话,如杨继盛这样爱提意见的官员,不是被杀头、监禁,就是被革职、充军。因此,后来没有人再敢批评他。但是到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个不怕死,敢于揭他痛处的官员——海南琼山人海瑞。

  此时,严嵩父子虽然倒了台,但贪污腐化,吏治败坏的风气没有丝毫改变,明世宗仍然沉溺在求仙问药之中。老百姓越来越穷困。海瑞当时任户部主事,他要上一道奏章,希望皇帝从迷信中醒悟过来。

  他知道,奏章呈上去,就会有杀身之祸。但他决心已下,就事先遣散了家人,安排好后事,又给自己买了棺材,诀别了妻子,才将他的奏章呈进宫去。

  明世宗倒是耐着性子读完了他的奏章。可是他越看越气。那上面写道:

  “陛下即位之初确做过些好事,可是后来却沉溺在神仙和仙药中,追求长生不老。可是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古圣贤,还有秦、汉那些自称有仙术的方士,至今还有在的吗?陛下叫人到处采购炼丹的药材,又大兴土木,修建道宫,耗尽了民脂民膏,弄得民穷财尽。怪不得现今老百姓都说:陛下年号叫“嘉靖”,是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的意思。陛下二十多年不上朝,滥派官职,跟亲人、官员不见面,猜忌、杀戮臣下,弄得国弱民穷,君道不正,臣职不明,形势非常严重。陛下自比为尧、舜,臣下以为连汉文帝都不如……”

  明世宗气得七窍生烟,将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喊道:“赶快把这个家伙抓起来,别让他逃跑了!”

  宦官黄锦说:“听说这个人不怕死,做官清廉。他自知触犯陛下,活不成了,已经安排好后事,准备好棺材,不会逃跑的。”

  明世宗沉默半晌,再将奏章拾起反复阅读,觉得海瑞的话多少有些道理,自言自语连声叹息说:“这个人倒像比干,只是朕还没有商纣王那么坏吧!”他好几个月没有作批复。

  但明世宗后来还是下旨将海瑞抓了起来。不过,才过了两个月,明世宗就死了。他的儿子明穆宗即位,才将他放出监狱,恢复了官职。

  海瑞,号刚峰。小时候家中很贫穷,所以他能体会穷人的痛苦。他没中过进士,开始仅做县学的教谕(学官)。到任后,他就革除学生向教官送礼送酒食的习俗。提学御史视察县学,县官与其他教官迎接时都下跪,唯独海瑞不下跪,只作揖。他说:学校是教学的地方,不是衙门,教师不该给长官下跪。

  后来海瑞做浙江淳安知县,带头废除官员们许多滥收的费用,又严格执行迎来送往时不许铺张浪费、不许赠送礼物的规定。有一回,严嵩死党鄢懋(yānmào)卿以御史的身分,到江南视察,他表面上发出文告,叫地方官员不要送礼,不要铺张浪费,实际上却暗示要吃山珍海味,要收受好处。

  消息传到淳安,海瑞自然不愿迎合他。他亲自给鄢懋卿写了封信,说:“读了大人的文告,知道大人喜欢简朴、不爱拍马屁。我相信大人说的都是真心话。但是我听说,大人南下,沿途各处都为大人办了丰盛的酒席,每桌三四百两银子,很阔绰,连便壶都是银子做的。这大约是那些地方官员没有真正领会大人的本意,以为大人心口不一,实际是个喜欢巴结,讲究排场的浮华之徒吧?”

  鄢懋卿气得脸发红,手发抖,但只好不去淳安了。

  还有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嫌驿馆招待不周,将管事人倒吊起来殴打。

  衙役慌慌张张跑到县衙门禀报。海瑞说:“有办法对付。”便带着衙役来到驿馆,叫人先将胡公子抓起来,又从他的行李中搜出几千两银子。胡公子大喊大叫:“海瑞,你好大胆,敢抓堂堂总督公子!”

  海瑞笑着说:“总督大人有布告,再三告诫属下各州县,迎接上官,不得铺张。这个人如此猖狂,还有大批来历不明的银子,一定是冒充的胡公子,败坏总督的名声,必须严办!”他命令将银子收进国库,另写了封信,连人送到杭州,请胡宗宪发落。胡宗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将自己儿子臭骂了一顿。

  公元1569年,海瑞出任江南巡抚。有钱有势的人家,听说海瑞来了,都夹紧了尾巴,有的躲避到别的地方去,有的把自己朱红的大门漆黑,减少人们的注意。海瑞强迫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大户将强占的土地退出来,分给穷人,而且先拿当朝首辅徐阶家开刀。他还领导疏浚了苏州的吴淞江、常熟的白茆(máo)河。

  海瑞的施政措施,获得民众拥护,却遭到官僚地主的反对。由于不断遭到排挤,海瑞被迫辞官回到家乡。公元1583年,他才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时他已是七十二岁的老人了。但他仍勤勉地操劳着,直到死在任上。他在南京做官的同乡人,只有户部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检查清点海瑞做官的俸禄,竹箱中只有八两银子,两丈麻布,几件旧衣服罢了。像这样的都御史怎么会多呢?王凤洲对海瑞评价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党。”这九个字写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海瑞就是这样一位清官,他不惜得罪权贵,也要维护百姓的利益,以至于他在封建官僚集团和平民百姓之中具有两种完成不同的形象。一种是怕他:当年他出任巡抚的消息刚传出,人还没到任,当地许多官员就已自动离职,豪强之家纷纷把朱漆大门改成黑色,连驻地的织造太监也把轿夫由8人减至4人,其声威可见一斑。但另一方面,海瑞的政治措施及清廉作风却深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他死后,从江上归葬时,南京的市民生意都不做了,纷纷去为他送行,长江沿岸挤满了穿戴白衣帽的百姓,人们失声痛哭,把酒酹江,延绵一百多里。

  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称颂他的歌谣:

  “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

  “不吐刚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它高度评价了海瑞不吃软怕硬的硬骨头精神。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