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姓图腾(留氏图腾)
留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一是源于伊祁姓,出自古帝尧之子丹朱庶兄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二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留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现今留姓人口约一万人,排在第七百二十五位,在台湾名列第二百零三位,多以会稽、扶余、辽东为郡望。
【得姓始祖】
尧帝:帝尧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上古五帝之一,为祁姓,名放勋,号陶唐氏。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伊祁姓,出自古帝尧之子丹朱庶兄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史籍《姓源·韵谱》中记载:“留姓,出自周封内大夫食采王畿之留,以邑为氏。春秋郑国邑,后有人为姓。”传说尧娶散宜氏女,生朱。朱受封于丹水(又名点心河,源出今湖北省长阳县西堡镇附近山区,东流经贺家坪、高家堰等地镇,在津阳口注入清江),称丹朱。当尧之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仍不断,且很激烈。尧时曾对南方的三苗进行讨伐。尧本在北方,但尧的儿子丹朱却被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汉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传说。一说丹朱是尧之嗣子,尧说他“心既顽嚣,又好争讼”,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把帝位禅让给舜。这是后人推崇尧舜禅让说之思想的反映。丹朱是否果真不肖,已无可考证。但在史籍《山海经》一书中,记载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而丹朱却有了帝号,称作帝丹朱。郑玄注释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说明丹朱在汉朝时期人们眼里,是一位在古代很有德望、声名很显赫的人。但在史籍《竹书纪年》中却记载:“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是刻意指明,尧不传子而让位于舜似并非尧之本意,而是迫于舜的威力,或说是舜排斥了尧子丹朱而篡夺了尧位,说明尧并非不想传子,尧子也不一定不肖。这说明,当尧之时,帝位传子还是传贤,家天下还是公天下,正处于激烈的社会争斗当中。
传说,丹朱有九个庶兄,其中有一个被赐封于留邑(今江苏沛县),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留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留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源韵谱》记载:
周王朝时期的“王畿之留”,在春秋时期属于郑国留邑(今河南偃师),其住民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留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源于改姓。南朝宋文帝六子刘诞,谋反被杀后,子孙被贬为庶民,改姓“留氏”。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
蒙古族留佳氏,亦称刘佳氏,世居察哈尔地区(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多冠汉姓为留氏、刘氏、雷氏等。
源流五
源于满族,出自宋、元时期蒙古族留佳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留佳氏,亦称刘佳氏,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李佳和罗、瓦尔喀、乌拉、辉发、松花江等地,后冠汉姓为留氏、刘氏、雷氏等。
②满族留济理氏,满语为Linggirl Hala,汉义“黑狐皮”,世居黑龙江地区,后冠有汉姓留氏、李氏、理氏等。
③满族完颜氏,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满语为Wanggiya Hala,以部为氏。完颜氏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后为金国皇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时期称其为“王甲部”,世居完颜、讷图、喀拉沁、英额、佛阿拉、新京等地。后冠有汉姓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颜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等。此外,在蒙古族、锡伯族中也有完颜氏族人,乃金国时期女真族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清朝初期顺治皇帝执政时期,有正黄旗尚书完颜·留保,其后裔中有取汉姓留氏者。
【迁徙分布】
迁徙
东汉两晋时期,留姓兴盛于金华。至唐渐强,出现巨族,闽系留姓中有返迁浙江者。清代晚期,留姓散布全球各地。
分布
留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现今留姓人口约一万人,排在第七百二十五位,在台湾名列第二百零三位,多以会稽、扶余、辽东为郡望。
主要分布于浙江青田,衢江,兰溪,松阳,福建永春,晋江,同安,泉州,大田,仙游,江西上饶。广东增城,台湾云林,彰化,台北等地。其余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丽水市等地,均有留氏族人分布。
【入闽迁徙】
两汉期间居河南,因汉高祖刘邦封先祖留盼为强圉侯,而古之封侯都有实际封地食邑,圉地在今河南杞县。留安谱载,八王之乱衣冠南渡,留氏南渡一世祖留因、留固从湖广渡江南下居浙江金华,留许、留凭居原乡。
唐朝中期,留姓十八世留钟自浙江南迁泉州开基。在五代、宋朝时期显贵,时有留从效(906-962年),字元范,永春留安村人。宋鄂国公晋江王。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少年时,到泉州当衙兵,后升为散指挥使。初为散指挥使,击败朱文进之党,遂自领漳、泉二州,南唐以泉州为清源军,授留从效节度使漳泉等州观察使。后遣使贡南唐,又入贡於宋,未至卒。年五十七,南唐赠太尉灵州大都督。后唐时,官至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管辖泉州、南州(漳州)等地,卒赠太尉、灵州大都督,是五代时期对泉州的开发和建设有较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倡导在泉州广植刺桐树而有“刺桐城”之美称,刺桐花又是泉州的市花,那么“刺桐城”这个别名与留氏密切相关。
留姓多位先祖在泉州创造许多辉煌,也留下多处历史遗迹,如泉州三大丛林之一的承天寺,为二十七世留从效南园故址,泉州文庙内有奉祀二十七世留从效和三十三世留正塑像供人瞻仰。
泉州系自二十七世始有西房派,为泉州西房第一代;二十八世后有衢州、松阳、兴化派下;二十九世有漳州、青田派;三十世有惠安章坑派;三十六世有福清海口、增城、建宁、博罗、福清、广州、建宁、惠州博罗;四十一世再分“新留府”、“大留府”、“西留府”。这么多留姓房系中,在历代科举中曾出过多为进士,最后进士为“新留府”系留志淑、留震臣、留敬臣祖孙三人,自此后留姓在泉州也没再出进士,只有漳州在清乾隆时的刘国柱(为留改刘),因此留姓在泉州也可能就此没落。
泉州留姓从十八世留钟到今2011年也居住一千两百年以上,繁衍裔孙有四十代以上。但今泉州市内尚未找到留姓聚落,只有散居的留姓族亲。
北宋初年兴化府就有留姓,兴化留姓始祖是二十八世留居道,留居道是留从效嗣子承袭留从效名位。两宋时期也出过多位进士,且兴化府志上也有记载在赤湖枫亭,形成仙游县的留姓兴化府系。但已经外迁,今尚无兴化留姓。
目前形成留姓几个聚居地:
1、福全留姓
福全留姓为今泉州市晋江金井镇溜江村。福全留姓第一次迁入约在赵南宋(1200年),始祖为三十三世留待时,三世孙三十六世留尚贤自设海湾曰留湾也,称留澳。中有没落到四十二世留泗见时再兴,故福全西楼派族谱称留泗见为福全再兴之祖。此支系分支有晋江龙湖仑上仑上系。第二次迁入为元末明初(1380年),始祖为三十三世留正裔孙四十世留敬生(改名顺义),开泉州“西留府”系。此支分支有晋江龙湖仑上仑山系,晋江永和旦厝。
福全留姓,建有泉州西留府系祖祠、留从效庙(尊王公宫)。
堂号为“大明”。福全所内祖坟上的堂号大明,指的是明朝称号,应不能算为堂号,后人无法得知源处,其他祖坟应该还有不同的堂号。
2、仑上留姓
仑上为泉州市晋江市龙湖乡仑上村仑上村,为留洪两姓村,洪姓一千多人留姓约八百人。仑上留姓有两个支系。依其家谱上封面载分成三十三世留待时系为仑上系,四十世留顺义系为仑山系。仑上系始祖为三十三世留待时,于子汝犹登科时迁福全,五十世震聪公自福全迁至仑上,字行为族谱载之“亦尔宜施,文章典籍”(五十三世~六十世),此支系人口数只有近六十人。谱名为《仑上留氏族谱》,建有祖祠。
仑山系属泉州“西留府”,始祖为三十三世留正派下四十世留敬生(改名顺义)。明成祖辛巳年(应为建文三年,1401年)留甫生四子留伯敬(留氏族谱皆载甫生只有惠、观、广三子)由福全迁仑上。人口数七百多人,自有字行“朝廷金榜开,奕世簪缨才”(五十六世~六十五世)。谱名为《仑山留氏家谱》,建有祖祠。
3、旦厝留姓
旦厝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永和镇旦厝村。旦厝村为留、邓两姓村,留姓约八百人,邓姓约五百人。留姓人口除二百人为商业人口和制衣业外余为农业人口。
旦厝属泉州“西留府”,源自三十三世正公派下,四十世顺义(敬生公)迁至福全,开旦厝仰参公不知为第几世,建有祖祠、留王府庙。
堂号有“福全”、“全城”、“清源”。
4、陈埭留姓
陈埭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海美村,人口数百人。陈埭系属泉州“大留府”,源自三十三世留正,始祖为四十二世留孟、留仲兄弟,约1400年迁居陈埭。堂号为“万春”,建有祖祠。
5、同安留姓
同安留姓祖宅于同安县大同镇后炉宫、莲花乡。同安留姓属泉州“新留府”,源自三十三世留之奇,四十四世祖为明朝弘治进士留志淑,据永春留安《清源留刘氏族谱》载,四十七世留俊意约于1570年左右徙居同安小西门。
堂号“清源”。
4、湖内留姓
湖内位于泉州市晋江市内坑镇湖内,居住此近200年。现人口数约两百人,何时何地迁至此无考,但其和旦厝来往非常密切。
5、厦门留姓
厦门市留姓属于散居,有福全系留火朝、同安系留根诠、旦厝系、留安系等等,约有百余人。
6、其他聚落。青田留姓在今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境内,应有多处留姓聚落。浙江省青田留姓源出二十五世留玟,迁青田始祖为二十九世留节,在青田已超过千年。衢州留姓在今衢州市衢江区大洲,源出二十五世留玟,迁衢州始祖为二十八世留昱,人口数当在数千,在浙江西部及江西东部上饶地区应都有衢州留姓分支。丽水市松阳留姓,源出二十五世留玟,迁松阳始祖为二十八世留煦。江西上饶留姓有一支两千多人的留姓聚落。
【留改刘姓】
台湾留怢先生研究,目前所知只有留姓改姓刘,没有刘改留。主要分布在:
泉州永春县桃城镇昭善里留安村留安刘姓。留安刘姓属“留子房”,源自三十三世留正,三十九世天禄公于宋朝末年时因不仕元朝而整族改留姓为刘姓,有自创字行,但字行辈仍照族谱字行辈排行。留安村现有人口约一千四百人,分布在永春南星、花石及泉州、厦门、港、澳、南洋各国等。
留安有泉州系留氏祖祠、千年修爵堂、留安塔、金犁山有二十五世祖坟。
龙岩大田县奇韬镇永德村刘姓。属永春“留子房”系分支,按留安例将留姓改姓刘,为三十三世留正裔孙,始祖为五十二世刘元照,至今约二百多年以上。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螺岗村村刘姓,此支系属泉州西房系,为三十三世留正裔孙,始祖为三十六世留渊,至今已超过七百年。
【播迁海内外】
福建留姓很早就播迁海内外。回迁河南省固始县祖师乡童圩村。七百年前三十三世留正,三十六世留清迁居建宁(今福建建瓯),留安谱载留清孙留伯春、伯秀兄弟俱居河南固始。故始留姓有自创辈份字行:“福俩计减,正其荣孝,学明才达光尚国,大作宇宙时太真”。族谱记载,留姓在三十四到三十八世时,是三十三世留正裔孙,因官宦迁居广东沿海一带,如增城螺岗、潮州潮阳、饶平、惠州博罗等地,但如今只找到留改刘姓的增城螺岗,其于尚无讯息。
明清时期迁往台湾省,现居台湾的有311户,台湾的留姓大部分是从晋江和厦门的同安迁往的。族谱记载,仑上分支入垦台湾云林县东势乡月眉村,东势自大陆移入时也有两支系,堂号为“仑上”、“福全”。旦厝分支入垦台湾鹿港镇。同安留姓分支入垦台湾台北县三重市德厚里后埔,堂号“银同”。青田支系有迁居台湾及大量旅居欧洲族亲。
明清以来,泉州留姓播迁海外,仑上分支菲律宾、香港、澳门等地。在菲律宾马尼拉留姓中如有廷、金、榜、开、奕字行者即为仑山系;文、章、典、籍字行者则旦厝、仑上系皆有。旦厝族长留章拐言在外者::菲律宾马尼拉约二百人;香港约近五百人;澳门约一百多人;以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在菲律宾马尼拉有很大成就并成立一个组织严谨留姓宗亲会。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留姓主要移民地为美国、日本、澳洲、欧洲等国。
【郡望堂号】
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扶余郡:即今双城市。黑龙江省设置较早的市(县)份。早在距今三~四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双城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这里分布着肃慎族先民。公元前两千多年,肃慎族人向帝舜贡献矢、石。两汉时期称为扶余。南、北朝初期称勿吉,后期属勿吉伯咄部。隋朝时期属伯咄。唐朝圣历元年(戊戌,公元698年)后,伯咄为渤海国郑颉府属地。辽国初期属东京道滨江州乌萨扎部。公元十世纪渤海国灭亡,其地为生女真完颜部所有。金国时期属上京会宁府肇州地。元朝时期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境。明朝初期为奴尔干都司所辖之纳邻河卫(拉林河卫),后属女真四部之一的扈伦部属下的乌拉部。清朝初期属宁古塔昴帮章京。清朝康熙元年(壬寅,公元1662年)属宁古塔将军营;清朝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676年)为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所辖;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为阿拉楚喀副都统衙门属地;清朝嘉庆十九年(甲戌,公元1814年)设双城堡协领衙门,为双城设治之始;清朝咸丰元年(辛亥,公元1851年)裁协领,设副都统衔总管;清朝光绪八年(壬午,公元1882年)设双城市厅,置理事抚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满族人)、民(汉族人)分治;清朝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年)归吉林省滨江道管辖;清朝宣统元年(己酉,公元1909年)设双城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为双城县;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废滨江道,由吉林省直辖,为一等县;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日寇入侵,立伪双城县公署,归滨江省管;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27日光复,成立双城县民主政府,隶属松江省哈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双城为黑龙江省协辖。1958年8月1日设松花江专署,双城县归其管辖。1959年5月归哈尔滨市属。1965年8月又重属松花江行署管辖。1988年设双城市(县级),1996年11月5日重归哈尔滨市。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堂号
会稽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海堂、山阴堂、绍兴堂。留姓于东汉末定居浙江金华东阳,东阳时属会稽郡。
扶余堂:以望立堂,亦称双城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亦为留姓总堂号。
东阳堂:二世祖留赞,【三国志吴书】载东阳长山人。此堂号一世祖留因、留固定居浙江㜈州金华县长乐乡派下可用,未渡江北方留姓勿用。
清源堂:二十七世祖留从效曾为清源节度史。此堂号系十八世祖留钟派下泉州府(含泉州、漳州、衢州、处州、兴化)裔孙专用,原居浙江㜈州东阳本家勿用。
南安堂:首见于湖南长沙支系。系指三十三世祖忠宣公留正派下裔孙。
安南堂:只见于处州青田支系。
字辈
泉州留氏字辈:“我留启运放勋肇基逑迄于今千派万枝英豪俊杰每协昌期忠贞节孝世代祢奇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礼智廉能咸所当知恩惠信德亦尔宜施文章典籍易乐书诗殷勤勉励正直是师荣宗显祖富贵由兹慈祥恺悌钦敬威仪淡素敦朴法度矩规谋猷嘉善谨慎维持寿考炽臧福禄绵熙克遵此诵享获有余”。
晋江留氏字辈:“伯贵永颜华国君绍大孟曰文瑞奇朝廷金榜开奕世簪缨才伯贵永颜华国君绍大孟曰文瑞奇朝廷金榜开奕世簪缨才祖泽经书重孙谋位鼎台祖泽经书重孙谋位鼎台”。
永春留安系四十世后留氏改姓刘氏,自四十九世恩字行后自立字辈:“邦君仕子伯仲叔恭宽信敏惠敬绳祖武光辉奕世燕贻孙谋邦君仕子伯仲叔恭宽信敏惠敬绳祖武光辉奕世燕贻孙谋昭其景运笃乃公侯永垂大业丕振春秋云礽鼎盛衍庆万筹昭其景运笃乃公侯永垂大业丕振春秋云礽鼎盛衍庆万筹”。
【楹联典故】
一代元勋封鄂国;
三朝宰辅赐秦公。
——永春留安留氏宗祠联
宋代著徽声为公为王为相;
秋堂遗令则唯忠唯孝唯廉。
——永春留安留氏宗祠联
派衍清源累世勋名昭国史;
功扶宋室一门忠孝绍宗祊。
——永春留安留氏宗祠联
桃源灵淑萃宗祊奕世凤毛麟趾;
鄂国勋名垂宇宙千年春露秋霜。
——永春留安留氏宗祠联
佐正统以定王封,旷代英雄有几;
扶中兴而新景运,救时宰相无双。
——永春留安留氏宗祠联
【祠堂古迹】
留安留氏宗祠
留安留氏宗祠,即为现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留(刘)氏宗祠。祠名映紫垣堂,原为五代清源节度使留从效故居,后改为留(刘)氏宗祠。
留安留氏历代名人辈出,据《清源留氏族谱》 记载,留安留氏宗祠匾额共37块(具体如下文)。有的失落、有的在分支宗祠里,大都在文革时被毁。现存4块匾额,分别是治理泉州十七年的留从效的金匾“鄂国恭王”、三朝元老留正的“圣旨”牌和“奉天勒命”牌匾、留从效兄留从愿和孙留朴的“开国元勋”牌匾这四块御赐牌匾 。
桃城留氏宗祠
桃城留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
由于留氏人才辈出,留氏宗祠中匾额有37块之多。留安留氏宗祠匾额主要为了祭奠晋江恭王、开国元勋、三朝元老、朝廷栋梁之才,以及可取考试金榜题名的人。由于时代久远,匾额所存之数很少。
【家训格言】
留氏百世源流歌
我留启运 放勋肇基 逮迄于今
千派万支 英豪杰俊 每协昌期
忠贞节孝 世代称奇 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 礼智廉能 咸所当知
恩惠信德 亦尔宜施 文章典籍
易乐书诗 殷勤勉励 正直是师
荣宗显祖 富贵由兹 慈祥恺悌
钦重威仪 淡素敦朴 法度矩规
謨猷嘉善 谨慎维持 寿考炽臧
福禄绵熙 克遵此诵 享获有余
《天禄公改刘遗嘱》
余先祖留鄂公以建勋宋室,受主褒封晋江郡开国王,历传至忠宣公,弼辅三朝,世世子孙爵公侯者数人,膺台阁者辈出,簪笏相绳,经三百余年而不替。罔意降及余身,忝任泉州录事参军,适丁宋社倾颓,胡元入主,深愧才微力拙,不能匡复国家,又不忍屈节以事新朝,由是弃官归梓,改姓为刘。所愿后世子孙,恪遵遗训,惟孝惟忠,无忘乃祖,卯田卯金,原属共宗。是所至嘱!
注:在遗嘱中,“留”字以“卯田”代称;而“刘”的繁体字是“劉”,所以用“卯金”指代。天禄遗训虽仅144字,却包含三重意思:一、留氏历代建勋,前仆后继;二、宋室倾颓,留氏守忠,不愿屈膝事元,故改姓为“刘”;三、告诫子孙后代“惟孝惟忠”,留刘是一家。
附: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留氏三十九世留天禄因不愿屈事元朝,从泉州弃官回永春,始建映紫垣堂,并将原来的祖厝(即留从效故居)的列祖列宗神主迁入映紫垣堂,使之成为永春留安留(刘)氏宗祠。映紫垣堂占地约400平方米,由正门、围墙、大厅组成。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构架,悬山顶。《清源留安留刘氏族谱》上记载留氏宗祠原有牌匾37方,如今仍留存的仅有留从效的“鄂国恭王”匾,留正的“圣旨”、“奉天敕命”匾,留从愿及其孙子留朴的“开国元勋”匾。